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实践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余庆县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自古以来,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孔子尊师、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礼仪故事传为佳话。自古以来我们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为滞后,特别是我们的90后,00后,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出现了一大批不文明的现象:在旅游景点刻字、等公交车拥挤抢座,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搂搂抱抱,做出不雅之举,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表现出极端冷漠,校园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现已经2300多名学生,大多数为独身子女,且百分之五十的家庭处在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参差不齐,不少家长只顾望子成龙,却淡化以至放弃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中心,是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要让学生接受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同时,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日常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3)提高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提升社区文化底蕴、人文氛围。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校园礼仪: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读每一条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实到位。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结合班队活动、晨会、思品课等时间,通过礼仪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家庭礼仪: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礼仪不容忽视,学生要养成彬彬有礼的行为习惯,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在家孝敬父母,学会自理,对人有礼,不给别人添麻烦,懂得感恩,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学会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等等。(3)社会礼仪: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懂得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四、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一)研究的方法本项研究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期间同时采用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问卷法等。(二)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2、示范性原则: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4、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六、课题研究思路和操作要点1、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了解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增强家长的培养意识。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礼仪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首发站,同时又是终点站,所以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礼仪的教育影响,唤醒家长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并起到了联系学校、社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2、从学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升华意识,指导行动。以课堂为礼仪知识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好“品德与生活”课、“地方”课“综合实践课”及“主题队会”等,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礼仪认知,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良好的反复的礼仪训练。3、让规范的礼仪文明社会。我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让“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二)研究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1、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以身作则;②注意第一次;③不要有例外;④发挥儿童的主动性;⑤持之以恒,循序渐进;⑥多接近自然和社会。2、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①严格约束、规范训练;②个别接触、个别谈话;③采用强化办法;④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和《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3、家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①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②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③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④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⑤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⑥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⑦培养生活技能。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通过进行个案分析、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方法找出学生在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成立课题时间研究小组,做好前期准备,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培训科研队伍,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大事记。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阶段我们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以“校园礼仪”为重点,通过召开动员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播音站、文明礼仪监督岗、文明礼仪小标兵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同学都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基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根据这些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标兵”和“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悄然开放。第三阶段:回顾反思阶段(2015年2月——2016年1月)对前面所做的工作和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整理,。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2月——2016年6月)做好实验的后测及评估实验效果,完善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提出结题申请。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