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命名与地产品牌定位常言道:“人的名,树的影”。随便走进一个房交会,或者打开一张楼盘地图,购房者有如踏进了一个迷宫,千奇百怪的楼盘名称让人眼花缭乱,看得云里雾里,相信即使是楼盘的策划者当初也一定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楼盘命名方兴未艾正如初为人父母者,翻烂了几本大辞典为新生儿取名一样头疼,取名的原则是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寓义,又要叫得琅琅上口,还得避免产生歧义和雷同。好在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楼盘命名可以不断地花样翻新,决不会有山穷水尽的时候。更何况一旦自己搞不掂了,可以请专业策划公司,再不济还有命名公司,有的还免不了求神问卜,请阴阳先生测字以定吉凶,忙得个不亦乐乎。这种心情我们理解,这些举措也无可厚非,无外乎是取个好名字图个吉庆,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用一个美妙的名字确定楼盘的文化定位,或暗示和传达楼盘卖点。如波托菲诺渲染的是一种地中海风情;书香门第则是弘扬中华传统的文化;红树东方述说旷野园林之美;万科东海岸社区吹来微咸的海风……楼盘命名的神话与误区在深圳也曾听说过一个好的命名救活一个楼盘的神话,说是在深圳大学附近有一个楼盘,盘量不大,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总之,没有什么太多的特色,再加上命名定位也不准确,取了个什么“轩”什么“庭”之类的名字,结果楼盘销售业绩平平,于是求救于某著名的策划公司。策划者认真了分析楼盘的各种综合因素,顺理成章的找到了楼盘的“卖点”——深圳大学,根据消费心理分析:居住在著名的学府旁边,终日耳濡目染学术的气息,对人(尤其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于是给楼盘取名为“学府××”,同时在策划推广活动中刻意突出深圳大学,让楼盘与深圳大学联系在一起,把一种与著名学府共同生活、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的观念传递给消费者,于是该楼盘成为热销楼盘,很快一销而空。其实在这“吐泡口水也成潭”的城市里,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发生呢?但如果我们仅仅寄希望于制造概念而期待奇迹的发生,从而忽略自身品牌的建设,我们是不是逐渐地步入了一个品牌定位的误区呢?日用消费品钟情于品牌定位人们可以不知道宝洁公司,但并不妨碍大家对潘婷、漂柔、海飞丝等品牌的忠诚度。在日用消费品领域里,多数消费者忠实的是产品品牌而非公司品牌。如烟民对香烟的生产厂家(企业品牌)不会非常在意,感兴趣的是香烟的牌子(产品品牌)。对于低价值的日用消费商品,人们甚至会对陌生品牌进行尝试性消费,进而转移同类产品的青睐对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日用消费品领域里,总会不断涌现出新面孔的原因。产地·生产厂家但在价值稍高的商品领域里,人们对产品的选择就不会有太大的随意性,如在家电行业消费,早些年人们总要问:“是不是上海产的?”后来则关心“是不是进口的?”再后来则是问:“是哪个公司产的?”其中,“上海”、“进口”、“公司”都是产品出产地(属于广义的企业品牌)而非产品品牌。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们的消费选择也越来越具体和细化于企业品牌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会选择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厂家的产品,哪怕比同类产品要廉价许多,除非他对该产品有一定的了解。房子不好用,扔了?就消费品价值而言,房子无疑的属于高档消费品范畴。因此,这种消费行为一定会比其他消费更慎重和理性。除了对房子的销售价格、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小区建设、房屋结构、交通状况等等诸多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比较以外,肯定还会对楼盘的开发商、物业管理商做一番充分的了解和比较,在期房消费活动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原因很简单,这是对品牌的一种信任度——与品牌企业进行交易,消费者会感觉放心一些,风险也相对低一些,说白了,就是消费者认为上当扯皮的可能性要小一些。换个角度说,假如是买了劣质的洗发水,不好用,扔了!买了劣质的香烟,不好抽,扔了!可是,假如是买了劣质的房子怎么办?不好使,扔了?世界上这么牛气的人恐怕还不不是很多,怎么办?找开发商去!寻找企业品牌品牌,有经济学家定义为交易时的一种承诺。我理解为: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等综合因素通过长期的市场行为,在消费者心里形成的认同感。这是品牌核心之所在,也是众多的商家企业不惜花费高昂的代价和大量的时间去建立、巩固并小心翼翼呵护的核心之所在。既然品牌的作用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多数商家在进行楼盘的策划活动时,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它给忽略了呢?这绝对不是笔者危言耸听,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刚从房交会出来的观众,问一问:都有哪些发展商参展?肯定答不出几个;拿着楼盘地图,随便指着一个楼盘名,问问发展商是谁,恐怕也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哪怕是业内人士,能屈指数出其他发展商的楼盘的人也不多。当然,只要你拔通每一个售楼热线,一定可以了解到楼盘的开发商是谁。但信息的传递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既然品牌的建立是大家孜孜以求的,为何我们总不能化被动为主动呢?企业品牌·空中楼阁除了万科等有限的几家企业在楼盘名称前加上一个前辍,更多的商家只是醉心于怎样给楼盘冠以一个动听的名字,而把企业品牌的建设抛到了九宵云外。楼盘的命名五花八门,而且每次命名都各自为阵,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消费者几乎无法将同一企业的几个不同的产品产生统一的认知和必要的联想,更无法把企业的产品(楼盘)与企业品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企业的品牌建立和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产品的销售不能充分利用和最大限度的借助企业品牌,这样会在无形之中提高营销成本。众所周知,品牌的第一要素就是知名度,其次才是美誉度和忠诚度。很难想像,没有知名度,企业的品牌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叫卖“百年名盘”企业在楼盘营销中,往往只是强调我们的楼盘如何如何,很少有人说我们的企业怎样怎样。也许是根本忽略了企业品牌这个概念;也许是由于产品开发和销售(分开发商和服务商)脱节造成的。有人可能认为:楼盘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错,但由于这个商品的特殊性,其品牌根本没有延续性和可再造性。单纯意义上的楼盘品牌的推广,在营销的角度上是狭隘的甚至是不可取的,除非你打算将这个楼盘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向消费者做这样的宣传吧:“我们这是百年老盘,都卖了这么多年了,很有信誉的……”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百家名盘”之类的评比是毫无意义的,或者严格地说,“名盘”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去从事一种重复的劳动。楼盘,你姓什么?纵观所有商品,无一不打下生产企业的烙印——在产品上、在说明书上、在产品包装上(除了假冒伪劣商品),在汽车行业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普通人大多都能屈指数出诸如奔驰系列有哪些款式、桑塔纳系列又有哪几款等等。在这种消费活动中,人们首先认同的是“奔驰”、“桑塔纳”的品牌进而才是对某一款式的钟情。楼盘也是一种商品,为什么不能仅从楼盘名称上就可以直观和便捷地认识发展商呢?为什么我们企业品牌的感召力不能在产品名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品牌的目的呢?是我们发展商的实力不足以产生如此的影响力,还是房地产特有的营销模式不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答案是否定的,“万科”在楼市消费者中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业界人士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奥林匹克花园营销模式的成功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奥林匹克花园乍看似乎是一个产品品牌,但由于其产品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楼盘品牌的概念)。如果不是由于品牌含金量包含着巨大的无形资产,也不会有“中体”和“奥园”的官司之争了。艰难的话题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交通工具的大量普及,房子这种特殊商品的无差异化进程,必然会导致诸如品牌、服务等软件产品的激烈竞争。企业品牌的建立和快速提升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将企业品牌的建立与产品(楼盘)的推广活动有1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使房地产营销策划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还有待于业内人士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本刊热烈欢迎各位方家共同讨论这一课题。品牌企业与它们的楼盘万科集团:万科·东海岸万科·金域蓝湾沙河股份:沙河·世纪村·如意府沙河·世纪村·王府长城地产:海印长城长城盛世长城大厦益田地产:益田·假日世界·假日湾益田名苑华侨城地产:华侨城·波托菲诺华侨城·锦绣花园·翡翠郡(以上是企业品牌可以一目了然的楼盘名单。随机例举未及全面,不到之处,敬请原谅)城建地产:百花园心怡花园花样年投资:趣园锦上花京基地产:碧海云天红树东方金海港地产:缤纷时代金地集团:翠堤湾·龙玺维拉顿地产:云深处勤诚达地产:水山缘东山开发:金海岸中建蛇口发展:观海台泰然股份:碧海红树海康实业:青春驿站福浩铭事业:青春家园金江岛地产:时代骄子国基地产:漾日湾畔海岸地产:西海明珠万裕地产:椰风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