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3.20《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冯肖肖拜读了《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这本书,封面上有个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算是很明白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主旨。不过,要说最好的概括,其实还是书名本身。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不乏诸多真知灼见。我翻得很快,对全书没有仔细阅读,只有一些浮皮潦草的感知,写在这里写一下自己的点滴心得。先从“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开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难下定论的,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无论你怎么说都会有人反对。所以实际上作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小了:哪些知识是大家都觉得应该学,实际上却没有用的?不过好在虽然各自有各自的解读,但二次方程的遭遇却是容易达成共识的:没人说二次方程不重要,或者不该学,但确实学了以后用的地方很少。在这样的共识上,问题就来了:像这样的知识到底该不该学?或者说该怎么学?除了用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某些基础性的知识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就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这些知识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是说混杂的,但是却是一个社会人与禽兽之间的本质区别,跟尼尔·波兹曼说的“宏大叙事”有点接近。信息社会更是信息极度过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有生活价值的东西。这个生活价值要做广义的理解,不是说只有能赚钱的才是有用的。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屠龙术的研究,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对他来说就是有生活价值的。但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大致画一个范围,比如说概率和统计学,作者就主张成为必修课,因为我们不得不使用抽样的办法来解决信息过剩的问题,如何保证抽样的准确性就很关键了。书中第六章很有意思,说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欧几里得的思维模式就是形式和逻辑重于一切,培根的思维模式则是归纳和总结,牛顿的思维模式则是项目管理式的,根据目标的需求来整合各种知识。修昔底德的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在历史叙事中寻求解释,通过对真相的追问实现自圆其说的认知。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人的普遍毛病是贪心不足,在知识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这本书提醒我,一定要有所取舍,知识是美好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一个人来说,他的胃口是有限的,不可能享受所有的知识盛宴。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知识是要学习,哪些知识应该放弃。当然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确定了标准之后,选择起来就容易多了。这些知识之间其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每个人根据个人情况的选择不同罢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篇2018.4.1《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冯肖肖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他从事的是教育心理研究,他的作品当然是理论性很强的。阅读这类作品,一般会感觉枯燥。但是戴维说: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解力之后,才会对错综复杂的量子物理学、对莎士比亚式独白的悲壮文采产生同样的感觉。大概是我三十年的教学工作积累和沉积在心中三十年的教育梦想跟他的作品内容产生了共鸣吧,读着眼前这本《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教育心理著作,我的每根神经似乎都在跳动,每个细胞都会随着阅读“拍案而起”。正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一说吸引了我。使我怀揣多年的朦朦胧胧,欲说还羞的教育理念豁然开朗,从此昂首挺胸起来。戴维·珀金斯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专业的教师,很少有人用过二次方程。类似例子多着呢。我是个语文教师,小时候学过的数学,如今除了简单的加减乘除时常用到,其余根本没用过。试问我们大人们,有几个人在生活中用到了中小学时花了很多功夫学习的知识呢?我们是不是也有人抱怨,有些人没读过什么书,如今混得比我们好得多。是没读过书的人能力不如我们吗?不是。很多人失去了我们所谓的常规学习,却学到了很多意外的知识。过去,我们做了许多没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今天,我们是教师,同样教授了许多没有学习价值的内容,更忽略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知识!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它们会逐渐消失,无论知识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内在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价值。我们今天的传统教育大多是“了解性教育”,背、练、重复,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社会,学校,家庭,把眼光放远,赢得未来,才是真正的成功。真希望从上至下的教育工作者都读过这本书,都怀揣这种理念,都坚持这种信仰。那样,考试方式变了,命题形式变了,检查方式变了,教材变了,教学模式变了。我们的孩子学得有积极性了,家长也不走那么多冤枉路了。我们的国家真正的人才也多了……一切该多么好!第三篇2018.4.8《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冯肖肖反观当下,我们的学生想象力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是我们没有努力,是我们努力做了无效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伊西多·拉比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吗?”而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瞧,这就是人才,是真正的学习,是未来智慧所需要的潜质。本书作者多次科学调查统计,发现“思维能力,自我理解,同情,伦理道德,交流,学会学习”等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是什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综合能力。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面对这一说法,我们老师,家长,管理者都会很无奈地说:“不学,可是要考试啊。必须学!”这也许就是戴维在中国尚还受冷遇的缘故吧。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试定终身的阶段,还没有找到打破比目前高考更合理的升学方法。于是,学生们还得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死死去读,去记,去练习。甚至,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花大价钱去补习。为了上个名初中,光补习费就是好几万!就说我所了解的小升初名校招生培训吧,把大量初中甚至高中学习内容拿到即将毕业的小学生面前,故弄玄虚,吸引家长把孩子送来,非培训不可。不光是家长,学校、教育局、各级教育主管,为了很快出政绩,不惜置学生终身不顾,为一纸考试花大力气补课,做许多重复性机械训练,拿考试分数排名。可是,这样的劳苦结果是什么呢?厌学!逃避!自杀!比比皆是。就算勉强上了个名校,不少人到了社会,仍然一事无成。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应付各类行政检查,得来一项项荣誉的光环,是否拿出精力和物力来思考研究过“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问题?是否重心放在实现“知识——智慧”的深远目标上,放在能够通达智慧的知识上?是否建构了合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整合学科,交叉学科,重构学科,更新学科?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思考、运用、注意、感兴趣的体验,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是否鼓励孩子有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好奇心?是否仍然教授大量没有任何意义的了解性信息,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回报率较高的知识?是否为学习者未来的生活而重新调整传统课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拿个什么第一名,进名校的大门,要看到进社会的大门。为生活价值而学,为未来而学。戴维的理念是超前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才是受益终身的。我们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将来“闯荡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第四篇2018.4.20《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学业价值、生活价值——冯肖肖在学校教育的系统化培训中,我们首先需要告诉学生的是通识教育。在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就可以按图索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学习。书中提出的理论却是在教学中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课程规定的内容,全面地调动学生的智慧和精力。“有丝分裂之舞”的案例让人振奋,但是真正运用到课堂上的时候,会存在一个结果无法量化的问题。虽然现在新课改要求给学生快乐的课堂,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教师的荣誉和学生的成绩是和每次考试的结果挂钩的。以学生的意愿去教学,会让学生拥有生存价值,但是学生在日后工作的竞争上,在学历的比较上,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业价值、生活价值的平衡,是新课改教育需要面临的问题。作者提出的“为理解而教”的办法会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和书本中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世界上各种有趣的联系。看似简单,但是试行在课堂上的困难很大。拿语文教学举例,说起来语文教学似乎是最简单的学科。学生们从小就学习如何识字,在模仿家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学会说话。有些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在考试的时候也能拿到及格分。但是每位学生的生活适应力、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都不同。体现在语文教学上,他们的配合度也各不相同。各专业的学习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刚开始打基础的时候都有枯燥乏味的适应期。在语文教学中,每个字词的发音和字形的变化都需要死记硬背,才能在写字的时候不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开始,又有仓颉造字的传说,随着时代的演变,变成现在的简体字。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灵活运用各种传说,将自己的文字底蕴传达给学生。第五篇2018.5.4《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在竞争中取胜——冯肖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不仅要估计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还要关注自己班级整体的氛围和成绩。在多方的压力下,我不断的前进着,寻找着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次看到戴维·珀金斯的书,我有如获至宝之感。中国的教育在最后总会陷入到激烈的竞争中去,很多教师都希望在教育中给予学生最多的知识,让学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再受苦。也有很多学生一直在问为什么,为什么要死记硬背,为什么要学那么多东西,学习的东西都要用在哪里。我们最后的回答总是考试。因为考试需要用,在考试大纲中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学生想要在考试中赢得胜利,就必须走这条路。看起来似乎不是公平的,但又是最公平的一条路。因为很多偏远山区的人,没有接受过大城市的洗礼,高考是他们唯一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唯有相同的大纲,能够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权利。从这方面讲,我们的应试教育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学生的学习,并不单纯为了考试,更多需要的还是一些基础能力。应对挫折的,表达自我的,保护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和基础的专业能力等等。成人世界沉醉在可以量化的价值中,追求的是能够马上变现的东西。但是就像是书上说的那样,知识经常是指向未来的。很多基础的生物知识,似乎在毕业中没有用,但是在未来某个时刻,当需要向别人科普的时候,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时,那时候在脑海中浮现的知识,才是现在努力学习的价值。在培训学生的生存能力之外,在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之外,学生如何应对孤独的生活和交友学习奋斗的压力,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趣,让自己能够不被压力所打垮。如何享受精神上的共鸣和灵魂上的舞蹈,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不仅仅是传达经验,还能够告诉孤独的奋斗者们,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并不是从未发生过的。在遥远的过去和不远的未来,在某时某地,都曾经或者将要发生。这样的例子会给人以鼓舞,让他们安然面对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孤独。第六篇2018.5.10《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学会思考——冯肖肖活动课的时候,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意境呢?作者提出的为了未来能用到而教学,看似是有价值的。但是学生现在面临的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在整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大环境没有改变,作者的设想还是不会实现。虽然可以考虑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据课程的紧迫程度,偶尔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但是从大局观来看,还是要走传授式教学的老路。语文教学包罗万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阶段,还要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认识足够的汉字。这些内容罗列在一起,单纯的让学生自习是不现实的。小学生的意志力和坚持力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现状,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但是在生存价值这方面,完全可以借鉴作者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