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物品编码及标识标准现状分析作者:于超群孟燕燕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1期[提要]物品的编码标识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下,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对物品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的编码及标识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物品编码标识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有关物品编码标准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应用的领域、行业各不相同,因此编码方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编码之间的兼容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而标识标准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起到完整的规范作用。关键词:编码;标识;标准;物品编码;物品标识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2年3月28日对物品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的编码与标识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我国目前现有的物品编码与标识标准种类繁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物品的编码存在差异,采用的标识也各不相同,国家物品标识体系尚不完善。各种编码标识体系间的不兼容使物与物的沟通存在障碍,供应链的参与者、电子商务中的店商等主体想要对单品进行全程的可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存在困难。因此,为了能够满足物联网、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对物品标识标准化的需求,加快建立国家物品标识标准体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物品标识体系建设是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是物品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式管理的重要基石,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标准化的发展进程。而物品标识体系是由物品编码及标识标准支撑的,物品编码及标识标准的统一及规范性建设是当务之急的工作。一、物品编码标准发展现状物品编码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有关物品编码的标准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应用的领域、行业各不相同,因此编码方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编码之间的兼容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目前,国际上针对统计、贸易等方面的需求已有相应的物品编码标准,例如《产品总分类》(CP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欧盟经济活动产品分类体系》(CPA)、《联邦物资编码系统》(FCS)、《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全球产品分类》(GPC)等。为了适应社会对单品管理的需求,目前国际上有关唯一标识的物品编码体系有:EPC编码体系、UID系统、MCODE等。龙源期刊网、FCS、GPC、UID、MCODE的应用主要局限在某些地区或领域,但是其中UID、MCODE的发展对实现物联网的单品智能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众多标准里被广泛采用的主要有CPC、HS、SITC、UNSPSC、GS1、EPC。1、产品总分类(CPC)。《产品总分类》由联合国统计署制定,联合国统计司分类部为该分类的管理者,它提供包括经济活动及货物和服务(产品)两方面的分类,为有关货物、服务和资产的统计资料的国际比较提供了一个框架,是国际统计、国际经济对比的基本工具之一。2、《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由海关合作理事会(又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HS是一种主要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国际贸易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从1992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税则采用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3、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是由联合国统计司管理。SITC采用经济分类标准,即按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部门来源和加工程度。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4、《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是以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位置、资产、服务关系等进行编码为核心的集条码、射频等自动数据采集、电子数据交换、全球产品分类、全球数据同步、产品电子代码(EPC)等系统为一体的、服务于全球物流供应链的开放的标准体系。《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从2003年5月9日起正式由GS1的成员组织——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维护。5、UID是日本自行推出的一套RFID方面的标准化系统。UID技术面向的是人、物体及环境三个要素,但UID的生产和系统集成厂商只集中在日本,在国际上响应者较少。6、MCODE是韩国提出的、是在移动商务领域使用RFID的编码,目前主要在韩国移动商务领域应用。国内在结合我国发展和需求的前提下也制定了各类编码标准,国家层的编码标准大多属于分类编码标准,其所占比例大于所有国家物品编码数量的70%。分类编码更多考虑物品的自然属性,即物品本身是什么便被赋予一个编码来表示物品的种类。典型的分类编码标准有GB/T7635-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一部分(可运输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为此标准的制定或管理部门。此代码分六个层次,各层分别命名为大部类、部类、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其所列产品类目按不同的特征属性再分类或按不同的要求列类,以满足管理上的特殊需求。本标准由五大部类组成,分别为农林(牧)渔业产品、中药,矿和矿物、电力、可燃气和水,加工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除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外的其他可运输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龙源期刊网国家物品编码标准中的属性编码不多,属性编码考虑物品的某一特定属性,依据这一属性来编码。如标准GB/T18127-2000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这一标准为属性编码标准,其编码由应用标识符及托运代码组成。托运代码包括厂商识别代码及托运信息,托运信息由使用者自行处理,厂商识别代码见GB12904,托运代码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信息处理。由于对托运信息无明确的内容规范,这就造成信息种类的多样性。从托运代码可能无法识读出托运物品的其他层面的属性,比如物品的种类、产地、生产商等,所以此编码适用于物流运输,但未必适用于流通中更多的信息需求。国家物品编码标准中的单品编码是对分类编码或属性编码的延伸,是在物品类别代码的基础上细化到每个单品本身。例如,GB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标准为单品编码标准,车辆识别代号由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车辆说明部分(VDS)、车辆指示部分(VIS)三部分组成,共17位字码。此编码涵盖的信息包括地理区域、国别、制造厂、车辆特征代码、校验码、年份、装配厂及生产顺序号。二、物品标识标准发展现状目前各领域和行业间对物品标识的认定不同,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现有物品标识的标准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应用的领域、行业各不相同,因此标识方法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物联网、供应链、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统一对标识的认定,以及方法、标准、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领域,现有与标识相关的标准在各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卡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传感识别技术等。但现有的标准只局限于条码标识技术方面,其他自动识别技术方面的标准还比较少。现有的国家标准有:商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包装,用于发货、运输和收货标签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动物射频识别,技术准则、三九条码、PDF417条码、汉信码、动物射频识别技术准则等。相比编码标准来说,标识标准数量上比较缺乏,关于物品标示方面标准相对多一些,但识别方面条码的标准较少,关于射频识别、特征识别、传感识别这些方面的标准几乎没有,急需制定。物品标识是物品编码的表相,是物品被解码读取的基础。物品标识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物品编码标准的应发挥的作用,同时更是阻碍了物品信息被成功读取的路径。因此,更专业全面的物品标识方面的标准有待编制。三、物品编码标识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龙源期刊网从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的角度出发,大力开展对物品标识及其体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讲,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益,否则将会成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瓶颈。1、在理论上,物品编码标识体系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当前多种编码标识方案(ISO、GS1、UID、OID)并存,各应用领域的编码方案互不兼容。从标准制定的角度出发,基础术语、标识体系是缺失的,各地区行业间对物品的编码标识标准也不统一。2、在技术上,物品标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仍然不够全面。标识技术的研究需要结合编码技术与解析技术,而此方面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编码标识技术支持平台。3、在实践上,人们对物品编码的作用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物品编码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物品编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对现有国家物品编码标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人们认为物品编码就是简单的给物品赋予一个代码,对物品编码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很少考虑编码资源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四、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在物品编码标识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标准化研究和应用工作,研究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标准,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标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国标准化研究在物品标识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各个领域和行业间关于物品标识的认定不同。因此,各种标识方法之间的兼容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如何建立一套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物品标识体系,加快建设我国物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并将物品编码、物品标识、物品跟踪追溯与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现代物流应用结合起来,正成为物品标识标准化理论研究和行业应用必然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1]杜伟.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王剑,张楠,张亚晶.GS1标准体系和HIBC编码标准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6.[3]杨桂玲,叶雪珠,袁玉伟,张志恒.欧盟食品标识法规管理现状及对我国食品标识体系的建议[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5.[4]孙文峰.面向电子商务的产品代码标识标准化研究[D].中国标准研究中心.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