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为何爱恋依旧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她等着他的承诺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等着他的回头十七年来一向如此等到了雁儿过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等等到最后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竟忘了有承诺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等过第一个秋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等过第二个秋让这女孩等到天荒等到黄叶滑落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等等到哭了让这辛酸无声流传等等等等——黄磊作家介绍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趣事•一、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是最被人看不起的。•由于他是自学成材,所以很多教授都有点鄙视他,最厉害书庄子专家刘文典教授,他称陈寅恪是值400元月薪的教授,他自己值40块,朱自清值4块,而沈从文只值4毛!•二、墓志铭•先生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先生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三、胡适与沈从文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胡适任上海公学校长时,对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大批著名学者来校授课。年仅26岁的沈从文向胡适求职,也被胡适算在受聘者之列。当时校方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沈从文学历太低,只读过高小,虽然发表了一些灵气飘逸的散文,但要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差距还是太远了,况且此人又不擅言辞。就连沈从文自己听到被聘的消息,也大为吃惊,马上给胡适写信说:“先生作为从文谋教书事,思之数日,果于学校方面不至于弄笑话,从文可试一学期。从文其所以不敢作此事,亦只为空虚无物,恐学生失望,先生亦难为情耳。”但胡适却慧眼独具,力排众议,不拘学历,坚持延聘。结果沈从文一上讲台,就闹了一个笑话。他在台上整整呆了10多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原先准备好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10分钟就讲完了,往下无话可说,而离下课尚早,显得十分尴尬。•最后,他只好老老实实地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很多,我害怕了。”一时传为笑谈。然而,胡适在评议这堂课时,赞赏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这是“成功”的。他认准沈从文是个人才,坚决支持他走上讲台。处于尴尬境况中的沈从文,能够遇到胡适这位“伯乐”,真是一种幸运。后来,他终于不负重望,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不仅能够胜任教学任务,而且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成为著名的教授。沈从文和张兆和“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沈从文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张兆和。她曾经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沈从文一生之中唯一的妻子。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湖南湘西凤凰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他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作家。然而,只有小学文凭的他,遭到了别人无情的耻笑,以至于当胡适先生聘请他去老师,他教的还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这也在当时开了一个先例,由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乡下人”,去教一群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沈从文第一次给张兆和她们上课,便给她们留下了并不好的印象。沈从文此人生性木讷,说话带着很重的湘西口音,第一次给人上课就开始怯场,以至于有十几分钟呆立在讲台上,燥红着脸,说不出话来。讲台下的学生一片哄堂大笑,开始捉弄这个文弱的书生。捉弄的人当中,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这个木讷的沈从文,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捉弄过他的学生——张兆和。沈从文不停地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开始,张兆和就直接地拒绝了沈从文的求爱。张兆和出身于江南的名门世家。她的父亲,是江南有名的财主。而且张兆和虽然皮肤有点黝黑,但却生得和江南的莲花一样清秀。当时,在学校里追求张兆和的男生,可以用排队来形容。张兆和的一个女同学这样来评价沈从文,说沈从文不过是追求张兆和的男人中,癞蛤蟆第十三号。可沈从文并不死心,他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情书,并还扬言,如果张兆和不答应,就去自杀。张兆和被沈从文逼急了,拿着一大摞情书,递到当时的校长胡适先生的办公桌上。胡适先生却笑着对张兆和说,你答应他罢,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这样的天才需要好好的呵护。他追求张兆和的过程,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逼得后来张兆和也有些心软了,只好对他说,如果她的父亲答应的话,她就不反对两个人进行交往。幸运的是,张兆和的父母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并不反对接受沈从文这个文弱的湖南湘西人做他们的女婿。1933年,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京结婚。沈从文先生及其在湘西的故居沈从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边城的创作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解题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故事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环境描写风景风俗人情人情美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乡邻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翠翠翠翠、狗和渡船翠翠的性格特点:1、依恋爷爷2、纯真、可爱、美丽、善良3、聪慧、矜持、孤独、忧郁爷爷爷爷①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②善良、淳朴、工作尽职。他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谈谈文中写了哪些美?1、湘西的青山绿水(生活环境美;月夜景色美)2、边民纯朴的风情(如兄弟的“君子风度”,二老不爱碾坊爱渡船)3、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爷爷身体硬朗,为孙女婚事操心)4、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翠翠本人的玫瑰梦,翠翠母亲的朦胧美)。纯朴的人性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见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主题分析主题: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特点: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语言分析“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从细致处着手,善于运用声音、气味来写景,并把景物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人物的一部分。例:“天快夜了……”特点大量使用当地的景色和特产作为素材,如白塔、虎耳草等,使文章具备了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我知道许多管渡船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从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上,/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