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患者搬运操作技术是用于患者活动受限或因病情不允许自主移动时,操作人员使用工具(病床、平车、过床易、轮椅等)来移动或搬运患者的一门技术。搬运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擦伤、跌倒或坠地、管道脱出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及处理。(一)擦伤【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身体擦伤,局部表皮刮擦或破损,出现小出血点、组织液渗出。【预防措施】1、搬运前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取得配合。2、搬运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处理措施】1、皮肤擦伤后伤口予以清创处理,预防感染发生。2、每天用0.5%聚维酮碘轻涂局部4-6次,涂搽范围超过创面范围2cm左右。3、患处不必包扎,注意保持创面干燥、清洁,不要沾水。(二)跌倒或坠地【临床表现】搬运过程中,出现患者倒地或从搬运工具上坠落的现象。跌倒或坠地可以导致患者骨折、肌肉韧带损伤、脱臼、意识障碍、皮肤擦伤、出血、疼痛等。【预防措施】1、移动床、平车、轮椅等使用前确保性能良好,患者上下平车、轮椅前先将闸制动。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配合。3、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体重、病情与躯体活动能力以及合作程度。4、选择合适的搬运法,如两人法、三人法等。多人搬运时,动作协调统一。5、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靠近搬运者,动作轻稳。6、运送途中系好安全带。7、评估选择运送路线,避免坑洼不平路面。8、使用轮椅上下坡时,嘱患者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以免跌倒。下坡时减慢速度,过门槛时翘起前轮,使患者的头、背后倾,以防发生意外。9、推车行进时,不可碰撞墙及门框,避免震动患者。【处理措施】1、患者跌倒或坠地后,立即报告医生,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2、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或脱臼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保护伤肢不要因搬动再受伤害;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伤情及病情的记录。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氧气吸人等,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4、皮肤擦伤者按前述擦伤处理。5、皮下血肿可行局部冷敷。如出现皮肤破损,出血较多时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6、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遵医嘱给予治疗或药物,并观察效果和副作用。7、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三)管道脱出【临床表现】移动过程中,身体各种管道脱出。管道脱出可导致出血、疼痛、引流液自置管处外溢、进入空气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措施】1、所有管道必须做好标记,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各种导管是否吲定妥当、通畅等。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搬运前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做好导管保护,搬运时动作轻柔。3、若患者躁动,应用约束带适当加以约束,以防搬运中不配合导致导管脱落。【处理措施】1、导管脱出后,一般处理措施如下:(1)立即通知医生,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2)脱管处伤口有出血、渗液或引流液流出时,对伤口予以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3)检查脱出的导管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4)协助医生,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立即予以重新置管。(5)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记录。2、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1)胸腔闭式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时,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协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伤口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2)脑室引流管滑脱时,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大幅度活动,不可自行将滑脱的导昝送回;脱管处伤口有引流液流出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取引流管尖端送细菌培养。(3)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4)“T”管脱落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情况,监测患者体温,告知患者暂禁食禁水。(5)导尿管脱落应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在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是否能自行排尿。(6)气管导管脱落时,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紧急处理。(7)PICC置管导管脱出时,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至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生并用止血带炸于上臂,制动患者,协助医生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8)发生导管接口处脱落,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处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