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药物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汇报人:带教老师:汇报时间:2015.4.21抗生素相关性药物发热目录文献来源内容简介分析与评论结论与启示4123主要内容文献来源•[1]周铎.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HeraldofMedicineVol.2015,1(1)34:50-52.•[2]谈金强,王晓岚,田艳芳.抗菌药物致药物热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8(13):21-22.•[3]林育红,车向前,马菲菲.静脉应用抗生素致药物热32例临床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1(3):39-40.•[4]徐宁,胡毅坚,黄小萍.常用抗菌药物致热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83-2084.•[5]朱允和,沈学远,陈力,等.浅谈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27-228.内容简介•定义:药物热是患者因使用某一种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药物热的发病机制很多,包括变态反应、药物污染、用法用量不正确、药物本身药理作用、药物影响体温调节机制和特异质反应等。结合临床使用情况,认为抗菌药物的变态反应、赫氏反应以及药品中混入的致热源是在临床上引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主要机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和药物质量缺陷是导致药物热发生率较高的因素作用机制影响因素[1]周铎.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HeraldofMedicineVol.2015,1(1)34:50-52.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诊断体温恢复后再给予同品种抗菌药物进行再激发试验以明确致热药物再激发试验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诊断根据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诊断回归性诊断根据发热的时间、发热的规律、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患者病情转归等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临床指征进行排除诊断排除诊断法[2]谈金强,王晓岚,田艳芳.抗菌药物致药物热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8(13):21-22.发热时间排除性诊断主要是依靠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临床相关指征,与感染性发热进行区分,及早关注到药物热,避免盲目用药。各指征都可以作为提示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独立因素,但所有指征都不具备特异性。一般可伴有皮疹、关节酸痛、扁桃体肿大、畏寒、寒战、头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胸闷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升高,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清总IgE值升高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有助于区分感染进展性发热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发热时间与规律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患者病情转归排除诊断法7—13d10min—2h7—10d发热规律体温不降反升驰张热体温先降再升药动学不协同性致病菌耐药菌回顾性诊断与再激发试验主要是根据停药后患者体温变化,来诊断发热是否与药物热有关。当发热患者出现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临床指征时或未出现指征但高度怀疑与抗菌药物药物热有关时,采取停用所用治疗药物或相关药物,并观察3d,如3d内出现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则可以诊断发热与药物热有关,如3d内未出现体温下降,则可以诊断发热与药物热五关。回顾性诊断虽然可以诊断药物热,但无法确定具体是那种药物引起的药物热。是在回顾性诊断确诊药物热的基础上,逐个给予可疑药物,通过再激发药物热的机制,观察在给予哪种药物后再次出现发热,从而判断出药物热的激发药物。对于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不宜做次试验。如患者病情确实需要该种抗菌药物治疗,且又不确定药物热是否该药物引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再激发试验,以明确致热药物,以免耽误治疗。回顾性诊断再激发试验1.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治疗•治疗药物热的最有效方法是停止使用有关的药物,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的方法。尽量避免退热药的使用,因为退热药本身可能引起药物热。一般在停药后3d内体温可降至正常。如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较长一段时间后依旧发热,临床上怀疑抗菌药物相关性药物热的同时又无法排除感染进展性发热,加之患者病情恶化不允许停药时,此时不应盲目停药,应当在感染控制后再考虑停药,或更换成分子结构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抗菌药物观察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危机生命的发热。停药观察换药观察分析与评论及时准确判断发热是否为药物热,对临床医生颇具挑战性。一般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激发试验等综合判断。临床观察可参考以下几点:1.用药后体温上升时间基本一致或退热后再度发热,发热原因无法用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来解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感染症状不显著,心率不快,无明显感染灶或者感染灶已基本治愈,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2.热度与用药时间点一致,随着药物代谢而降低,停药后体温一般可于2—3天内恢复正常。3.特异性过敏体质患者平时对食物及药物均有过敏现象,应警惕药物热可能,少数患者伴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寒战等,部分患者可伴皮疹、哮喘等其他过敏症状以及淋巴结增大、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表现。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分析发热时间与热型。如果发热出现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后,由于输液大多在白天,所以到夜间患者体温会有下降趋势,这与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正好相反。结论与启示在临床上药物热通常与感染性发热相混淆,误诊率较高,给临床药物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矛盾。一方面误诊为感染性发热会导致滥用抗生素,增加医疗成本;另一方面,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药物热,往往会让临床医师误认为抗感染治疗失败,从而更换抗生素或升级为不必要的更高级别抗生素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更甚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能够早期鉴别诊断药物热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L/O/G/OThankYou!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