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2020/4/20特殊的病例男性患者,发热时间1月余,入住感染科之前,曾用多达15种抗细菌药。患者由家属用平车推入病房,平车的头部还放着一大口袋抗生素。入院后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常规检查,包括血液培养等。除了体检发现颈部有呈串珠状、黄豆粒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外,没有其他特殊体征,初步辅助检查没有可资确诊的结果。特殊的病例在等待外科医生做淋巴活检的时间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强了营养支持治疗,停用所有抗生素。结果,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体温开始下降,第三天体温正常。有趣的是:在等待做活检的3天内,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均已经不可触及。其实类似病例还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热在发热中所占比例10015不明原因发热药物热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0年统计数据秦树林,刘晓清,王爱霞,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110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605药物热在发热中所占比例10018不明原因发热药物热不可忽视抗菌药物热!广义地讲狭义地讲药物热的概念使用某种药物后所发生的发热反应,均属于“药热”的范畴,它包括了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类型。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它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特异体质者,药物和发热两者之间不会因用药剂量大小或时间长短构成因果关系.非变态性药物热的类型•雅里希-赫克斯海默反应•外源性致热源的作用见于抗菌药物治疗梅毒、勾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回归热等使用了被致热源污染的药物或液体。非变态性药物热的类型•继发于组织损伤的不良反应内生致热源的释放其他药物损伤红细胞肝细胞后,引起的溶血或肝炎可产生发热常见于药物肌内注射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如甲状腺制剂、去甲肾上腺素等载体物质抗菌药+载体半抗原复合物抗菌药物热的发生机制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可致药物热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万古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热的临床表现给药后7-14天热型大多为稽留热、弛张热或微热不伴皮疹者体温多于停药后2-3天降至正常药热伴发疹者过半数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严重者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少数病人伴肝脾肿大淋巴结肿痛较常见,多为浅表性,易被发现,热退后肿大的淋巴结逐渐消失发疹肝脾淋巴结肿痛发热单纯性药热的诊断病情已改善,体温趋于正常后又上升体温升高,但全身症状不显著感染灶消失,无法用感染性发热来解释病情改善,白细胞计数下降,体温仍居高不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无明显核左移停抗菌药2-3天体温迅速趋于正常临床上药物热与其它发热鉴别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时可发现明显的感染灶,药物热则没有;药物热引起高热时一般精神状态良好,不伴有心率加快。热源反应:热源反应有寒战、高热伴有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与用药时间过长短无关,发生的日期不定。出血吸收热:血液被机体吸收所致的吸收热一般在2-3天出现。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高于39℃,多在5-14天后恢复。抗菌药物热的处理伴皮疹或其他器官损害感染未控制感染已控制更换致热可能性小的抗菌药;合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化其他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宜大,疗程要长停用抗菌药物,无需特殊处理小结药物热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特别是不伴皮疹、关节痛、嗜酸性细胞增加等其他过敏症状者尤为困难,常常误诊为原发病未控制和院内感染,从而加用或更换抗生素,导致病情延误,医疗费用增加,因此临床对用药过程中出现发热,或热退后体温再度升高者,要高度警惕要药热的可能性,及时停用可疑药物。LOGO2020/4/20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