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之六考情链接本文考点: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拓展延伸。复习重点正确翻译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详略得当的手法认识曹刿、鲁庄公的形象训练知识迁移的技能。知识盘点之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之一通假字:小惠未“”通“遍”,遍及。基础知识之二:古今异义词:(1)肉食者鄙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道德品质低劣(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已的生命(3)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4)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连接副词基础知识之三一词多义(1)曹刿请见战则请从(2)战则请从民弗从也(3)公问其故故克之(4)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故所以请请求请允许从跟随从顺从故缘故之代词,这件事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他基础知识之四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基础知识之五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民情。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知识盘点之二文章内容理解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反映战前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是哪句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原因哪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人时机的句是哪句话?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它的意思是: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问题探究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鲁庄公的目光浅短和曹刿的远见。2、课文表现了曹刿具有哪些思想?认为肉食者目光短浅;取信于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知识盘点之三在曹刿和鲁庄公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学习曹刿:热爱自已的国家,勇于进谏,有远见,卓越的军事才能学习鲁庄公:虽然鲁庄公政治上无能,但他不是一个昏君。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人善任,知错就改,仍值得我们学习。复习训练营请将课文与下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完成下列各题。宋公(1)与楚人战于泓之阳,楚人济(2)泓而来。有司(3)曰:“请迨(4)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5)济,未毕陈(6)。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注释:(1)宋公,即宋襄公。(2)济,过河。(3)有司,管理某种事务的官。(4)迨,趁着。(5)既,尽。(6)陈,通“阵”,摆好战斗队列。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战胜(2)然后襄公鼓之。鼓:击鼓2、翻译下列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有耗尽了.(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时就攻打他们。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4、阅读甲乙文段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复习训练营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做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晋明帝年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洛阳)消息,潸然(流泪貌)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显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2)、元帝异之。异:对----感到奇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分人。3、甲乙两文都以语言(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机智。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遭到否定。最后一答“唱法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回答过程中,你认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刿:有爱国思想,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人.鲁庄公:缺乏政治主见,目光短浅,但善纳语汇谏.课堂总结牢记词语理解句子弄懂文意内外迁移活学活用巧妙答题祝同学们:一鼓作气,勇攀高峰,早日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