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育学第一小组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富豪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传统地图的载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地图等多种载体。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地图是指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是多种地理要素组合而成的地理信息载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一种内容丰富、地形清楚、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在地理空间信息的传递上,地图具有语言和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一、引导“观图”,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开始于观察。表象是认识的感性阶段。要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直观的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理想的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要充分利用地图的直观性、信息量大的特点,讲清观察的内容、目的,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按一定的层次或顺序,抓住重点或特点对地图进行观察。例如,讲授“气候”一章的降水时,可以借助《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分布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从《分布图》的读图过程中获知了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如果教师能引导好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将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细致、准确、敏捷的观察能力。二指导“用图”,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力就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它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有关研究证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左右,听觉与视觉结合,能记住65%左右。在地理教学中,借助地图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记忆能力。应用地图发展学生记忆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生动的记忆信号地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是最主要的直观形式。清晰美观、表现力强的地图增强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消除了学生对文字死记硬背的厌烦情绪,依托学生的好奇与求知心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使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记忆力。例如,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指导学生明白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如绿色海拔较低,红色、褐色海拔较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分析某地的地势特征,学生有了前面的知识,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很快就能分析出来了。2.变抽象记忆为图像记忆地理分布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容易遗忘。而在地图教学中,将看图、读图、指图、填图、联想等各种读图方式结合起来,学生容易形成乐于接受的记忆。例如,讲授“中国的矿产分布”时,可以把剪好的煤炭、铁矿、铜矿、石油四种矿产的图例,分别发给四个小组,组成四个小,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各自手中图例代表的矿产,让学生把图例贴在教学挂图恰当的位置上。又如,引导学生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使学生形成有关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强记忆效果,开发学生的记忆潜力。3.明确记忆的重点教师不但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在引导学生读图时也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强化记忆。例如,要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在中国地形图中,只要找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形区的位置和范围,那么不仅中国的“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形特征容易记忆,也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记忆的窍门。三依托“读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许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无法亲自观察,需要凭借想象,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运用地图这一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已形成的空间概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想象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1.培养地理想象意识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板块构造学说。这就是通过观察、想象,在脑子里拟想出可以感觉出来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地理学家的想象成果,更要引导学生探究他们的想象过程,阐明地理想象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有所仿效,大胆想象。2.启发学生再造想象地理再造想象可以凭借填充地图上的一些背景地理要素,如政区界线、河流、海岸线等,在头脑里再造要素完善的地图形象。“地图旅行”就是一种有效的再造想象方式,例如沿京九交通线、从起点到终点,再现沿途经过的城市(九龙、东莞、南昌、九江、商丘、衡水、北京等)、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矿产资源分布(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指图,再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空间组合,广泛联系建立在空间概念基础上的想象,使活跃在空间的许多映像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叠加、加工,出现新形象。例如,讲授“中国跨流域调水”时,先让学生复习《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分组讨论,然后让每组学生把自己的调水方案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形成理想的南水北调的调水方案。四启发“析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间接的反映,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思维包括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逻辑思维,凡是思维都必须有物质作为载体,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地图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地理教学中,不能把地图仅当做直观教具,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地图所蕴涵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具体的应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主要有一下三点。一结合时事,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在当今世界,许多时事与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我们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例如,在强调利比亚的地理重要性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把持续三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作为导入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法美等国联合发动对主权国家的空中袭击?而这也是学生真正疑惑的问题,这时适时地展示利比亚地图,学生对利比亚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一目了然,也就明白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西方国家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这样结合时事材料的导入就可以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像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等等,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把所学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二画略图,增强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学习地图以读图析图为主,教学挂图和书本上的地图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学生不易读懂,但略图则是老师边讲边绘出的,能及时服务于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娴熟的画图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代替的,边教边绘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教师功底深厚会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从而影响学生动手去画图,即使不画也能把教师在黑板上所描绘的地图深深地映在脑海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地图的感知,为地理教学便捷地打开了第一扇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略图,有时比挂图、多媒体教学效果还要好。如学生在学习“南亚”这一节时,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河流等是本节重点,如何让学生体验得到这些知识点,只要在课堂上画略图,学生就一目了然了。首先将南亚轮廓画出,把国家分界线画完后,就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本的地图,在黑板上填出南亚东西两侧濒临的海洋名称、三大地形区、两条主要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等等。一通圈圈点点后学生自然就能了解南亚的自然概况。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过硬的绘图本领,要凭自己熟练的技巧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在黑板上迅速绘制成板图,学生在教师娴熟绘图技巧的熏陶下,对绘图、默图的兴趣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三一图多填,训练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地图学习中还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复习美国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在黑板上勾画出美国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领土构成、濒临的海洋和陆上邻国,然后填写主要地形区,再填写河流、农业带、工业区、城市、港口等。另外,填图时也要注意格式填写正确,所填名称与地理事物走向一致,位置准确。这样,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竖版世界地图打破了横向地图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将地理位置关系展现在读者面前。把竖版世界地图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地理空间的位置关系对比传统的横版世界地图与竖版世界地图,我们发现两极地区存在较大偏差。传统的横版地图在展现两极地区存在较大缺陷,如无法展现南极洲和北冰洋全貌,俄罗斯、加拿大和格陵兰等地区的变形也较大。南极洲面积约为1405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约为762力平方千米,南极洲面积约为澳大利亚的1.84倍,但我们从横版地图上看到的南极洲要大得多。从竖版地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北冰洋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它被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包围,是欧洲与北美洲两大经济发达地区间海运的最短途径;可以直观地描绘出北京经北极上空飞往纽约的最短航线,而横版世界地图上,北极地区被分割,航线无法完整、直观地标注。竖版世界地图打破了学生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引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应用竖版世界地图能够更加直观地向学生解释大圆航线是最短航线的问题。同时,也变换视角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南极洲和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的位置关系。二、培养学生构建新视角下的经纬体系在以往教学中运用的世界地图经纬网的投影方式多为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构建的经纬网,或者是方位投影的极地俯视经纬网。竖版世界地图改变了传统的地图投影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新视角下的经纬网,如图1所示。竖版世界地图改变了传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习惯,在判断方位时要借助经纬度的关系判定。如下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竖版世界地图可以看做南极和北极俯视图的合并。三、竖版世界地图在地理知识考查中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学中引入竖版世界地图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能够非常好地体现学生对細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竖版世界地图引人地理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了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参考文献:张惠玉.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教育革新,2007朱炎鸿.关于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考试周刊,2008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