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第七章货币政策效应理论分析2016/1/7第一节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分歧2016/1/7一、概述在经济学和货币金融领域,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一直交替起伏,数百年来都是如此。这种争论的核心实际上是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主义2016/1/7二、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论证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之间存在一种经验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2016/1/7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1960年,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以平均物价水平的上升率(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升率,从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直接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如图7-1b)。2016/1/7总供给曲线根据奥肯定律(Okun'sLaw),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而菲利普斯曲线也可表示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的曲线(如图7-1c所示),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总供给曲线。2016/1/7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与一定的失业率的组合,其中曲线与横轴交点代表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由于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负相关、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这就为政策制定者选择不同的政策目标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成为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早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就是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当经济出现萧条,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政策,扩大货币供给量,就可起到增加就业和产量的积极作用;•反之,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高企时,中央银行可削减货币供应量,给经济降温,那么这种政策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失业率上升的后果。2016/1/7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能较好地配合西方国家50-60年代经济运行的现实,但对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现象却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如图7-2所示)2016/1/7三、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论早期货币中性(neutralityofmoney)理论的典型代表是传统货币数量说。•这种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中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所以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而不会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因而也不会对生产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认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中性货币”的概念,•哈耶克对此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弗里德曼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货币数量说。2016/1/7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至关重要的,物价、就业、产出等的变化都源于货币的变化,只有正确合理的货币政策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这种重要性也只是就短期而言的。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波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和收入的变动,其实质为货币中性论。弗里德曼提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清晰地阐明了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基本观点。弗里德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建立在适应性预期、自然率假说和粘性价格的基础上的。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是稳定的,原因在于忽略了通货膨胀预期对实际通货膨胀的影响。2016/1/7如果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那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其中从图7-2和图7-3可见,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解释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的西方国家70-80年代的经济运行状况。•短期•长期)(NNttYYYf)(NNtettYYYf),,(21ttetf2016/1/7弗里德曼首次区分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其政策含义在于:•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国家干预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他主张由市场力量自发地调节经济。•具体到货币政策,他则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力主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和准备金等因素,提出常数增长规则的货币政策。2016/1/7四、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policyineffectivenessproposition)最初是由卢卡斯(Lucas,1973年)提出的,后由萨金特(Sargent)和华莱士(Wallace)作了更明确的阐述。该命题是建立三个假说之上的•市场完全出清•自然率•理性预期,即认为在竞争的社会里,任何行为人的经济行为都合乎理性,在有效利用一切可获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并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同时,这种理性预期是处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2016/1/7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货币冲击影响到一般物价水平,经济人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分清这种变化不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总需求变化。在这段短时期内货币冲击的确能够影响产出。理性预期的经济人能利用有关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知识,很快地形成对未来价格的正确预期,纠正错误的产量决策,使社会总产量恢复到自然率水平。对于政府而言,若要影响实际产出,就只能随即改变货币政策,不让经济人把握货币政策变动的规律。其代价将是经济的剧烈波动。显然理性的政府是不会采取这种政策方式的。那么,无论在长期中还是在短期中,政府采取的旨在降低失业率的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这就是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2016/1/7厂商提高价格,那么总供给曲线将左移至AS2与AD2交于E2点,最后总产出仍位于自然率水平(Yn),而价格水平将上升到P2。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卢卡斯政策无效论的逆命题是无衰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由于预期是理性的,政府只要宣布其反通货膨胀政策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总需求从AD2左移到AD1,总供给曲线AS2左移向AS1,通货膨胀将从P2下降到P1,而产出仍将维持在自然率水平Yn不变,从而实现无衰退的反通货膨胀治理。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可用卢卡斯总供给曲线来解释(如图7-4所示)假定中央银行由于失业率太高,决定购买大量的债券,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右移至AD2。由于预期是合乎理性的,公众意识到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右移,预期价格总水平上升到P2,于是工人要求提高工资,2016/1/7五、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主义,沿袭了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粘性价格)的假设,并引入了理性预期概念,加强了市场失灵的微观基础的分析。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阐述是新凯恩斯主义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方面。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价格粘性”。同时他们引入了理性预期。得出基本结论为:不管预期中或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都会产生影响,但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有更大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的关于政策效应的主要差异: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尽管理性预期的存在,削弱了政府政策的效应,但由于工资—价格粘性的存在,被预期的政策实际上仍然是有效的,而非预期的政策效应则更强。2016/1/7由于理性预期的引入,该政策被公众预期到,如果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completepriceflexibility),则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由AS1左移到AS3,则产出为,仍维持在自然增长水平,货币政策无效。但由于工资—价格粘性(wage-pricestickiness)的影响,工资及价格无法迅速调整,于是在通货膨胀率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仅由AS1左移到AS2,则产出扩大为Q2,货币政策仍然有效。11QfQ1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若该政策出乎公众预料之外,那么事实上此时的菲利普斯曲线与原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致的,假定通货膨胀率为,则产出为,增长最大;2016/1/7第二节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与承诺行动2016/1/7一、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time-inconsistencyproblem)•由Kydland和Prescott最先提出的•指政府在当前针对经济状况所选择的有关未来的最优政策,当其在未来时刻需执行该政策时发现,对于其既定政策目标而言,原先的最优政策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已非最优决策,追求政策效果最优化的政策制定者,必然调整其政策。•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实际上是由于中央银行政策的事前优化与事后优化的差异而产生的。2016/1/7拉姆齐均衡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有必要简要了解政府最优政策制定原理即福兰克和拉姆齐最先提出的拉姆齐均衡。拉姆齐研究了一个静态的具有典型消费者和多种物品的经济:•政府以市场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物品,其费用通过比例营业税支持。而市场价格及其相应的数量是在存在营业税条件下,由竞争均衡决定。政府要确定其最优政策即怎样选出一个税率使得典型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将其扩展为包括不确定性因素的动态模型,在新的动态框架下,政府制定一个政策决定出一组与状态相关的税率。给定该政策后,均衡价格和均衡分配被定义为经济状态函数。•于是制定最优政策就变为:选择一个政策,使定义在所有可能均衡分配上的社会福利函数最大。这样的最优政策及其导致的竞争均衡会在一起构成拉姆齐均衡。2016/1/7分析拉姆齐均衡可以发现,由于政府决策的不受约束性,根据已变化的经济状况重新选择一个不同的政策将是其最佳选择。•在公众预期形成之前,零通货膨胀(或较低的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最优选择。因而,为了影响公众预期,政府会选择或约定实行零通货膨胀(或较低的通货膨胀)。•当公众预期形成之后,零通货膨胀(或较低的通货膨胀)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已不是最优决策了。为了获得非预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刺激作用,政策制定者将选择实行更高的通货膨胀。•这就导致了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的产生。•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当面临不同的经济环境时,其必然要采取一些应变性策略以使自己的效用或利润最大化。•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的存在必然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重要影响。2016/1/7二、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对政策效应的影响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对政策效应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来影响公众预期的形成,最终影响政策效应。•政策可信度•在相机抉择政策规则下,政府变更的最优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最终无法形成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从而也就难以获得额外的经济增长。•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公众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决策规则的了解尽管并不全面,其预期通货膨胀并不完全等于实际通货膨胀。但是,在无承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更增加了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可信度,进而影响其政策效应。2016/1/7三、承诺行动承诺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政策稳定性和可信性,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倾向是由该博弈结构内生决定的。•这种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产生的不可置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效应。•消除不可置信因素,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方法是,中央银行在公众预期形成前承诺(committed)其将毫不改变地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通过承诺行动,中央银行便获得了影响公众预期的能力。•因而,中央银行在选择其货币供给增长率时,必须考虑其对公众预期的立即和充分的影响,就不能期望制造非预期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或为预算融资。2016/1/7第三节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2016/1/7一、相机抉择基于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涵义,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其政策含义相机抉择(discretion)货币政策的支持者认为,•当经济发生波动时,由于工资—价格刚性的存在使工资和价格调整过程缓慢并对政策预期无反应,导致了经济在萧条或过热时,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水平,其过程相当缓慢且代价巨大。•因此政府就应在正确预测判断经济形势的前提下,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协助经济迅速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2016/1/7二、常数增长规则西方国家在对相机抉择进行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后,普遍出现了经济滞涨的现象。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对经济实施微调的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他认为,货币政策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