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中古代对外交往史(汉-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习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2.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二、合作学习,交流探究三、课堂小结,归纳整合四、课堂检测,及时反馈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2、概况3、意义)和平交往篇泰国三宝公寺印尼三宝庙云南郑和公园纪念郑和的邮票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明成祖十分器重他,赐郑姓,明宣宗封他为“三宝太监”。郑和(1371—1433)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西洋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什么地方?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一)背景(1)历史条件结合教材p70第一段及下图,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航海技术造船技术高超。(一)背景(2)目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结合材料及课本p70第一段说一说当时统治者目的是什么?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3、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二)、概况郑和远航时空范围(1405-1433)刘家港文莱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度洋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非洲人民热烈欢迎东方的使者返航时,许多国王、使臣搭乘郑和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据统计,先后近30年间,共有400多批外国使团来华。和平的使者贸易的伙伴①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三)、意义151.8米24.5米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15-16世纪中西方航船比较人物郑和哥伦布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次数7次4次船队规模(第一次)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探究1、你有什么发现?又有何感想?哥伦布发现美洲郑和远航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一次海上强国的辉煌!思考探究: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明成祖的大力支持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航海技术的掌握;客观主观郑和个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原因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在全球举行了纪念活动。图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我们都应该弘扬“郑和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写上精彩的一笔!我们应该学习郑和的哪些精神品质?二、戚继光抗倭暴力冲突篇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声名远扬。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结果评价抗倭形势图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捷戚继光抗倭原因经过结果评价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倭寇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维护了东南海防的安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思考与分享探究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取得成功?(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3)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暴力冲突篇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交往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BAC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C二、非选择题:下图是明朝时期的两位著名的人物,图一是航海家,图二是著名的民族英雄。观察下图:图一图二(1)这两个人分别是谁?(2)他们最突出的贡献是分别什么?(3)从两人的主要事迹可以看出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什么特点?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