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盈利模式的创新性不够近几年来,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盈利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中间业务的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截至目前为止,传统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较少,与国际发达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世界银行业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中间业务品种仅有300种左右,实际经常运用的还不多。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还较低,盈利模式的创新性不够。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还大都停留在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务型、低收益业务上,而诸如个人理财、资产评估等以智力投入为主、盈利潜力大的业务还不足,高收益且具有避险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则处于起步阶段。(三)重规模轻效益,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中间业务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各商业银行开展非利差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存贷款业务的发展,仅把其当成吸收存款、稳定客户的一种间接获益手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间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不惜血本参与市场竞争,导致整个市场收费过低甚至不收费,造成市场规模扩大与效益降低并存的局面。同时,随着内部资金收益率的下调及存款利息上调,商业银行盈利空间越来越狭小,而大部分资金却又无法找到对外运用的出路,使得商业银行低效率资金比重增加。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因素在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因素都对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除本币存贷款利率外,绝大部分利率都已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存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使得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下降,这势必会给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冲击。二是利率市场化打破了无差异的资金价格水平和竞争方式,社会信用资金会由于不同的收益和风险偏好而在金融机构和地区间进行市场化流动,由此必然导致商业银行竞争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这会使得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对原有市场业务进行调整。(二)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来看,金融一定要服务于经济。就我国来讲,现在的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群体结构会更加的复杂,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业务流程也有了更高更多层次的要求,而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类型及“银行主导客户”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原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三)金融托媒现象加剧“金融托媒”是指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而从供给方直接输送到需求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资本市场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脱媒现象正逐渐显现。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日益活跃的直接融资将加速分流银行和存款,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使得银行在存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增大成本支出;同时,直接融资还将加速分流银行的贷款客户,迫使银行降低贷款利息,使得银行在贷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利息收入总量和利息收入水平都会下降。(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决定金融,银行的稳健发展与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及实践,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对银行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推动银行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分布等方面的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三、新形势下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建议(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都把目光盯在新兴业务上。鉴于此,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中间业务也必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一个新引擎。同时,发展中间业务既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然,发展中间业务并非简单的提高手续费或者扩大业务规模,它应该与银行自身的素质相匹配。(二)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在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过去的服务方式,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急客户之所急,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开展业务,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够在金融市场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在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要求。在中间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种类。(三)拓宽融资渠道,开发新的贷款业务品种面对“金融脱媒”现象,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找各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如开发新型的理财产品,主动吸引客户资金,实现产品型负债;在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同业借款和票据融资,通过资产回购、发行金融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在很多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努力开发可贷款对象,如可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或者开展针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资产业务。(四)调整业务结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商业银行也要在经济变革中抢占先机,结合自身的优势,及时作出调整,以实现自身长期经营发展的目标。基于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培养银行员工尤其是信贷人员的绿色金融理念等方面来发展绿色信贷;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毕竟这一市场的空间仍然是巨大的,此举既能实现对区域经济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支持,又可以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城镇金融市场以外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参考文献[1]宗良.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适应性[J].中国金融,2011(8):32-33[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3]利明献.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J].中国金融家,2011(9):41-42[4]林晓楠.“金融托媒”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J].商业时代,2006(3):67-68[5]姚建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N].金融时报,2010-08-02[6]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EB].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2-01-12[7]李仁杰.新形势下的银行转型发展[J].中国金融家,2011(9):46[8]张银仓.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6)::56-60[9]朱芳华、蔡静静.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10(16):139[10]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