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一、行业概况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产业深度发展(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四.行业政策分析1、国际环境2、国内环境3、外贸政策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五、行业竞争分析(一)国内状况:一、市场概况二、竞争形势三、销售管道四、进口及贸易法规(二)国际情况:一、优势分析二、劣势分析三、外部威胁四、竞争战略选择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1)政府关系资源(2)资金状况(3)市场灵敏度(4)品牌效应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2一、行业概况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3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创业而形成的。由于有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成熟企业的示范和带领,这类集群通常发展较为成熟,集群内企业较为固定、数量不甚巨大,集群内竞争合作秩序较强。(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4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5)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有众多的服装产业集群,集群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目前我国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然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多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竞争群体。在这一时期,产业集群肩负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任务,面临的发展课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政府作用政府在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手段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引导集群和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维护产业安全等等。然而政府的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动要领要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可能反而成为阻碍集群发展的障碍。服装产业集群政府在集群发展初期注重招商引资的短期效应,而对集群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使得集群内部管理缺乏系统性,对如何优化集群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缺乏战略考虑;当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成熟以后,政府依然充当地方产业保护伞,对地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区域产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下降,内部的自觉协调机制难以建立和运行的倾向应加以重视和反思,以充分体现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政府应鼓励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使区域行业组织成为促进集群发展的骨干力量。2、专业市场作用目前,半数以上的服装产业集群依靠当地或毗邻地区专业市场而产生和运行,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甚至能够成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动因之一。但市场也是双刃剑,长期过分依赖市场交易,往往使企业形成惰性,不愿意、不敢或没有能力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自我封闭,致使企业对外部的信息、知识等获取能力下降。对有形市场的依赖性越强,企业对无形市场的适应性就越差,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整个集群的竞争力下降。另外,过度依赖同一个市场,创新极易传播和被仿制,致使创新效益下降,从而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意愿,导致这个5集群的创新能力下降。市场应依照所服务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阶段不断升级创新,增强市场对品牌和企业的“造血功能”。3、集群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一部分服装产业集群,特别是在自发条件下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不论从规模、生产和管理能力、企业运作模式、主打产品品种等方面来说都十分类似。这些集群借助当地专业市场以及集群规模效应在国内迅速打响知名度,一时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不难发现,很多这样风光一时的集群和专业市场在短暂的辉煌后就开始走向萎靡。根本原因就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下,这些集群由于缺乏创新而逐渐丧失了生命力。由于集群间企业的相似性,往往导致企业与企业间、产品与产品间陷于简单模仿复制怪圈中——通过统一的市场进行同类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不付出创新成本而单纯依靠模仿的企业往往在价格上更具优势,或能够提供市场质量略微低下但价格极为优惠的产品,从而占据了市场销售优势,这种模仿跟进者胜出的结局扰乱了创新秩序,打击了企业的创新动力,使得创新成为一个极为渐进的过程,导致集群知识流缺失、新产品缺失、集群长期被锁定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环节,直至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4、企业引进的植根性问题“招商引资”往往是一个集群形成初期政府作的最大量工作之一。然而对这些外来资本的服务和这些资本的植根性问题却关注不够。政府的业绩也往往与资金的引进挂钩,而资金的流失却被忽视。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对企业的植根关系重大,一些企业认为转移生产基地往往给企业带来“不安全感”,不能确信将要前往的地区是否能够兑现招商时的优惠承诺、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当地各类行政和非行政部门是否存在“欺生”现象等等,而制约了优质资产的流入。一些已经流入集群的企业由于入驻后屡遭“刁难”而被迫“出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5、集群内部有机性问题形成初期的集群,企业之间缺乏关联,企业与企业老死不相往来,有的甚至发生抢客户、挖人才、抄新款、恶意压价等恶性竞争,使得整个集群质量下降、价格下降、信息封闭、创新积极性下降。很多集群内部中介组织缺失,缺少了中介桥梁,集群中的企业、市场、服务机构等如同一盘散沙,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无法有效地与外界广泛沟通。削弱了集群的规模优势。6、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多数产业集群已经开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但多数平台仅仅限于市场建设和网站建设,一些产业集群也建立了检测机构,还有一些开展了对外宣传工作。但作为公共服务,这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应在适当时期投入建设那些能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如:集中排污、第三方物流系统、融资业务、道路交通完善等,要为企业提供职工的岗位培训、还要对外宣传区域品6牌。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性能集群的对公共平台建设不同,各个集群要明确当前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公关服务建设。7、产业链建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