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培训课件~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注意各种题型考纲要求(1)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4)学生的特点(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6)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一节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职业的性质(填空、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职业。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所有职业分为8大类,63个分类和303个小类,其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单选、填空)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第一,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选择)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选择)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11年考题、选择)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问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再者,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的表现。(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首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特点决定的。二、教师的素养(分析10年试题)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往往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等。我国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选择、填空)(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选择)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来说就是: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④为人师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参考)第一,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师爱是有原则的爱,是出于对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不会因为爱而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第二,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严格要求学生,有效地教育学生。第三,要全面关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要关爱全体学生。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要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第五,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情绪来面对学生。(二)教师的知识结构(简答、选择)①政治理论修养教师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②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这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④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选择、简答)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必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4.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选择、简答)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简答)(1)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2)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3)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仅凭考试成绩。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成功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1)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加工处理,使得即将讲授的知识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2)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第一,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第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构成一个集体的班级,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教师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时间的宗旨,着重于对自己实践行为的研究,即“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四)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作乐群、公平客观、有幽默感。(2)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填空、选择)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简答)1.专业理想的建立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其拓展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表达、组织管理、交往、反思、教研、创新等能力。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想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等方面。(三)教师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填空、选择)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优秀品质和职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工作实践、职后教育和自我学习逐渐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富勒提出了在成为教师过程中教师关注的4阶段发展模式。这4个阶段分别是:1、任教前关注阶段2、早期求生阶段3、关注教学情景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富勒(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1)教学前关注此阶段是职前培训时期。主修教育的师范生此时还沉浸在学生角色中,因为未曾经历教学,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仅处于想象阶段,所以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只关注自己。对他们的班级教师还经常持批判的,甚至是敌视的态度。(2)早期生存关注此阶段是初次接触实际教学的实习阶段。在此阶段,教师们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班级控制、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以及上级的视察评价等生存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们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紧张,感觉压力相当大。(3)教学情境关注在此阶段,既包括生存关注,同时也会关注教学上的种种需要或限制以及挫折。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如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而仍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虽然许多教师在实习教育阶段就能表达出对学生的关注,但是他们通常要在学会应付自己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对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叶澜教授从“自我更新”取向的角度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叶澜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1、“非关注”阶段接受教师教育之前:无意识中以非教师职业定向的形式形成了较稳固的教育信念及与教育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能力。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4、“任务关注”阶段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四)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填空、选择)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其具体包括:①师范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②入职辅导。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接受的实习教育、传帮带等活动。③在职培训。学校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校本研究与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行的环境;与大学的教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改善教师职业培养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④自我教育。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参加教师继续教育、自学、参加学习型组织活动等。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选择、填空、简答)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填空、10年考题)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即是“行动研究”。(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