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Reviewandexpectationofthedevelopmentof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inmodernChinaZHANGQing-xin1,MAOZhen-ming2(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Art,BeijingEducationCollege,Beijing100009,China;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Bytracing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publishedinvariousperiodsinmodernChina,theauthorsdissectedandevaluatedthecourseofdevelopmentofsportstextbooksinmodernChinabyapplyingrelatedtextbooktheories,andrevealedthefollowingfindings:since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inmodernChina,representedbytheGymnasticsTextbookforChildrenpublishedin1903,officiallywentonthestageofhistory,therehavebeendifferencesanddelitescencesinthebeginningofdevelopmentof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atdifferentstudystages;thedevelopmentofthetextbookshadgonethroughalongprocessfromnonetomany,excellentandexquisite;thedevelopmentofcollege,middleschoolandelement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indifferentperiodsisunifiedbutunbalanced,showingsuchpatternsastherestrictionandtimenatureofsocial,educational,economic,culturalandsportsfactors,whichhasinspirationsformaking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withChinesefeatures.Bydescribingmajorcharacteristicsof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withChinesefeaturesinthefuture,suchasemphasizingtraditionalnationalfeaturesofthetextbooksandstrengtheningconnectionsbetweencollege,middleschoolandelementa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textbooks,theauthorsdrewthefollowingconclusions:textbookselectionwillbemorerationalandpractical;thecharacteristicsoftextbooksusedbyteachersandstudentswillbemoredistinctive;thequantityandqualitywillbeincreased/enhancedsynchronouslyintheconstantperfectionofthetextbookmanagementsystem.教材是供学校进行体育教学使用的材料,是体育学科传承体育文化和满足学生体育知识需要的载体,在体育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特别是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新兴体育教学内容开发、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淘汰、体育教材内容选编与分类、体育教科书多样化与使用等等与体育教材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突显[1]。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对体育教材缺乏宏观认识有密切关系,在宏观认识中最重要的是“从历史和社会发展角度看体育教材”。但是,当我们试图寻找“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体育教材”时,却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近乎零。因此,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与梳理我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演变历程,分析总结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对象是癸卯学制颁布至今的中国近现代100多年普通教育中的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体育教材”概念界定为“狭义的体育教材”,即体育教科书,且仅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不包括挂图、卡片、光盘等教学材料。据现有资料显示,查到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共计出版1687册[2-7]。1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的回顾1.1清朝末期(1840~1911年)具有近代学科体系的体育教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办学堂、开民智的热潮中问世,经历从直接翻译到改编外国体育教材的过程。清末时期的体育教材,起步建设受洋务运动兴起、教会学校传播、近代学制确立等影响,出现第一本小学、中学、女子体育教材(即1903年坪井玄道与田中盛业著,丁锦译的《蒙学体操教科书》;1904年由作新社译的《普通体操法》;1907年左右科学书局出版的《女子体操教科书》)[8]。编写出版主要集中在小学堂,内容以兵式体操为主,大中小学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中国传统体育内容(如武术);编写形式主要是直接翻译和改编日本体育教材,存在简单模仿和抄袭现象;编审制度非常严格,从壬寅学制到癸卯学制都对各项课本的编审作出相关规定[9],形成新的编写出版格局,各学堂、书局均可编写教科,逐步由私家出版进入私家与官编出版并行时代。虽然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呈现出形式多种多样,但实施状况大多不尽人意。1.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6年)具有真正近代体育意义的体育教材,是在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经历了改编外国再到自编体育教材的过程。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体育教材的新发展受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兴起、新学制确立等影响。内容中兵式体操的地位上升至最高点后逐渐衰落,并在1923年制定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9]中被废除;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明显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正式进入体育教材。与清末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基本一致,依旧主要集中在小学,没有出现学生用书的身影。民初以改编和重新撰写为主,壬戌学制颁布后由学习日本转为仿照美国;编审权力上下变换,曾将审定权力从“学部”下放到“省图书审查会”,随即便强调一律由教育部编行或审定[9],出版格局从激烈竞争趋向暂时稳定;但实施状况很不平衡,发展受到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版数量趋于稳定,质量逐渐提高[10]。教材的体例、内容,由学习日本转为仿效美国,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材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具有欧美性质的近代体育项目也得到长足的发展。1.3国民党统治时期(192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材形成了改编外国体育教材和自编体育教材并行的局面,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受国民党政府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国内革命战争接踵而来等影响。国民党政府为了战时需要,规定在中学以上学校增加军事训练内容;与前几个时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增幅较大,依旧集中在小学,教材内容丰富且基本稳定;编写形式延续学习美国模式,国民党政府开始着手体育教材建设工作;体育教材编审制度不断变革[9],但由国家审定的基本宗旨没有改变;关于体育课程与教材的法规文件颁布达40余件[10],但由于社会制度和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原因,颁布与实施存在很大的差异。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教材,进步发展是主流,教材的体例、内容,受到美国、德国体育教材的影响较大。1.4建国初期(1949~1957年)真正成为完整的教学科目和系统的学科体系的体育教材,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完善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揭开中国学校体育的新篇章,现代体育教材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体育教材的发展受政治影响,“一边倒”全面学习前苏联,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教材、教法、形式等方面存在中国共产党统治、国民党统治、日伪统治3种不同性质体育的历史痕迹;出现第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材,即1956~195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和《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以及近现代第一批大学体育教材――《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体育专项课教学参考书》、《体育提高课教学参考书》、《体育保健课教学参考书》[11]。编写出版数量及其所承载的内容均减少,以基本体操和游戏为主,缺少球类、武术等内容,转向以劳卫制内容为主;使用全国统一的必修教材,重视“三基”的传授。1.5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受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材建设也正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体育教材基本摆脱前苏联的模式,初步形成我国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如将教材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类,增加民族特色、理论知识教材内容。与建国初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有所减少,中小学基本持平,但出现室内和少数民族体育教材,如湖北省教育厅体保科的《中学体育课室内教材》(195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和体委组织的体育课程编写组编译,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63~1964年出版的《中学体育教材》(4册)。教育部开始重视系统体育教材建设,武术等重新进入体育教材;受体育选修课程改革的影响,首次设置选修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20%[1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体育教材,基本摆脱前苏联的模式,中小学体育教材稳步发展,大学体育教材有了新的突破,教材的体例、内容初步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系统的体育教材的雏形。1.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领域是受破坏的重灾区,不光教材被批,而且教师、教法、制度、教育思想也被全盘否定,学校体育工作遭到严重的推残,体育教材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发展受“左”的思想影响较大,体育课被改为军事体育课,全国20个左右的省市开始编写出版军体课教材;编写出版数量未见减少,与教学大纲的零颁布形成鲜明对照;教材以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几乎失去体育的意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教材,受左倾思想的影响,经历从“以劳代体”、“以军代体”,基本脱离体育教材本质内容的过程,没有颁布任何体育教学大纲,但教材数量并没有减少。1.7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1977~1985年)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现学生体育课本(如1982年,辽宁省鞍山市编写中学体育课本,并在省内被8个市试用[11]),填补建国后的历史空白;但内容未能完全摆脱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且未能及时更新,基本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围绕竞技运动编订,忽视广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与文革时期相比,编写出版数量增幅较大,教材课时安排趋向科学化;突出“增强学生体质”指导思想,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编排体系”;改变全国统一、只重视必修内容的局面,允许部分省市自行编制特定范围使用的体育教材,并加大选用教材的课时比例;教材改革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开展各式各样的探讨和实验活动[13]。拨乱反正时期的体育教材,出现教师用书与学生课本并存局面,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教材虽未能完全摆脱前苏联的模式,但也初步形成我国特色,体育课程教材建设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8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1986~2007年)1986年至今是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学校体育工作也得到新的发展,在各个方面开花结果。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新等为体育教材建设的繁荣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