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1页(共29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总复习材料【重点篇目】第21课《论语》六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而借鉴的意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论语六则》中表示虚心学习的成语是“学而不厌”和“不耻下问”。(限四字)三、成语1、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在。2、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水平或职位低下的人请教为可耻。3、学而不厌:学习不感到满足。形容谦虚好学。4、诲人不倦: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5、择善而从:挑选好的,并加依从。指挑好的学,按好的做。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应该不耻下问,其中肯定有作我老师的。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四、字形字音不人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诲(huì)人不倦(juàn)不亦说(yuè)乎默而识(zhì)之五、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六、古今异义:1、学而不厌.古:满足今:讨厌,厌烦2、可以..为师古:可以凭借今:能够七、一词多义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2页(共29页)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知道)而:学而.不厌/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顺承)默而.识之(表修饰)敏而.好学(表并列)八、词性活用①不耻下问(以……为耻,意动用法)②温故而知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③学而时习之(按时,名词作状语)九、句式归纳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倒装句,宾语前置,孔文子以何谓之“文”也。)译: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2、温故而新知,可以为师矣。(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固定句式,不亦……乎?古代委婉反问的句式。)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十、重点问题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谈思想修养的例句。1、前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方法,后三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2、学习正确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3、学习正确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心有我师焉。4、思想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下面这句话与文中哪句话意思接近?请写出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答:人不知而愠。启示做人应该宽容。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一、《世说新语》与刘义庆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本书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写法上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2.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二、字形字音歆(xīn)辄(zhé)尊君在不(fǒu)三、重点实词日中..(正午)下车引.之(牵引,拉)相.委而去(相,偏指友人)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3页(共29页)四、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不2.宁可以急相弃邪.?“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五、古今异义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2.与人期.行。古:约定今:日期3.相委.而去。古:丢下,抛弃今:委托4.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到,往六、一词多义舍: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可:何为不可(肯,同意)屋舍俨然(房舍)宁可以急相弃耶(能,可以)同舍生皆披绮绣(客舍,客店)皆有可观者(值得)时:元方时年七岁(当时)顾:元方入门而不顾(回头看)学而时习之(时常,常常)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以谓之“文”也(此,这样)以: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根据)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是以谓之“文”也(因为)可以为师(凭借)或以钱币丐之(用)七、词性活用歆辄难.之(难: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为难)八、翻译句子1.幸尚宽,何为不可?译:(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2.宁可以急相弃邪?译: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九、重点问题1.《世说新语二则》中《期行》与《乘船》虽然都谈到了“诚信”的问题,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说明。《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乘船》中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做法:华歆的做法是犹豫不决,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王朗则很轻易接受了他人的请求。后来作乱的人追来,华歆却能急人所难,始终如一;王朗则轻诺寡信,只为自己。评价: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金,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的人。而王朗尽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4页(共29页)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3.《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你认为文中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还出言不逊,“无信”“无礼”在先,我们不能对七岁的小孩子求全责备。错: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而元方仍“入门不顾”,显得不礼貌。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4.请写出两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第24课木兰诗一、文学常识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壁”。2.乐府: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戎.机(rónɡ)朔.气(shuò)金柝.(tuò)著.我旧时裳(zhuó)阿姊.(zǐ)三、理解默写1.《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7.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木兰诗》中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11.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揣摩木兰希望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生活?12.《木兰诗》中概括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3.成语“扑朔迷离”的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5页(共29页)五、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3.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六、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转折连词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5.赏赐百千强。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七、一词多义市东市.买鞍马。(集市,市场)帖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粘贴)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户木兰当户.织(门)安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当户.理红妆(窗)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策策.勋十二转。(登记)为愿为.市鞍马(替)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执策.而临之(马鞭)或异二者之为.(心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是)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2.问女何所思?(倒装句。“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九、指出一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夸张)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十、重点问题1、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五部分,各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第1-2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3段)征途思亲。第三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四部分(第5段)获胜辞官。第五部分(第6段)归家团聚。结尾:附文2、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常宁市明珠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第6页(共29页)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木兰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也爱亲人的品质,与“木兰是女郎”的形象相吻合,突出本诗的中心。3、将下列句子填空完整,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④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品味:这些叠词使诗句具有节奏美,还加强了声音的质感,体现了民歌质朴的风格。4、归纳诗歌主题:通过记叙木兰代父从军,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木兰这一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形象,赞颂了木兰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纯朴孝顺、坚忍不拔和不贪图利禄的精神。第27课三峡一、文学常识1.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2.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记载地理的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