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沟通交流智慧——以《论语》为中心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李雁授课大纲一、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二、交流沟通的主要环节三、“中国式”交流主要特点四、交流障碍及其原因分析一、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论语·尧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案例】《论语·先进》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案例】《史记·吴王濞传》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於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後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礼记·大学》:“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论语·子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案例】《论语·颜渊》: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在国人看来,言与行的关系实际是道德问题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案例】《史记·管晏列传》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二、交流沟通的主要环节首先,心诚则灵《礼记·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其次,信任对方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第三,及时调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案例】《史记·酷吏列传》匈奴来请和亲,群臣议上前。博士狄山曰:“和亲便。”上问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数动……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臣固知汤之为诈忠。”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于是上遣山乘鄣。至月馀,匈奴斩山头而去。《论语·颜渊》: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三、“中国式”交流主要特点首先,慎言《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案例】《论语·公冶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慎言是要严谨,不是不言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夫子(公叔文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其次,不直接否定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道人善,即是善。人思之,愈思勉;道人恶,即是恶。嫉之甚,祸且作。——《弟子规》【案例】《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从积极意义上肯定【案例】《老学庵笔记》卷一:晏尚书景初作一士大夫墓志,以示朱希真。朱希真曰:“甚妙。但似欠四字,然不敢以告。”景初苦问之,希真指“有文集十卷”字下曰:“此处欠。”又问:“欠何字?”曰:“当增不行于世四字。”景初遂增“藏于家”三字,实用希真意也。第三,重在会意【案例】《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点到为止。道家所谓“大音希声,大言不辩”。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朱熹《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四、交流障碍及其原因分析交流障碍之一:不知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宪问》:“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案例】《吕氏春秋·审分》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知人方能交流到位【案例】《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知人交流才有针对性【案例】《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知人才能寻求共同话题《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庄子·秋水》:“北海若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案例】《后汉书·杨震列传》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交流障碍之二:不知言《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案例】《史记·楚世家》: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原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原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论语·雍也》:“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案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案例】《战国策·楚策》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谢谢大家!20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