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题型:翻译题文言文句式不同的句式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点分析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范例解析口头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其句式: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莲,花之君子者也。6、梁将即楚将项燕。7、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11、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12、刘备,天下枭雄。者者者者也也也也也即乃则为为非是小结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分三种情形:①用“……者,……也”表判断。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③单用“者”或“也”表判断。2、用“即”“乃”“则”“皆”“耳”“必””“诚””“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4、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5、无标志判断句。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a、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小结: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点分析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4、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7、是可忍,孰不可忍?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此必苦李。(语意直接表判断)范例解析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不能容于远近。翻译下面句子: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不拘于时。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wéi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动词本身表被动戍卒叫函谷举3、用介词“被”表被动十班5、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翻译下面句子:④恐见笑于大方之家小结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禹、汤被之矣B恐为操所先C既自以心为形役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AA一试身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操吴戈兮被犀甲遭受披上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激于义而死焉4()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激昂大义C使之不辱于诸侯D败秦师于崤BD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一试身手1、省略主语(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对话省。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异蛇异蛇草木异蛇人公孟子王2、谓语的省略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鼓鼓择行3、修饰语的省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吾4、宾语的省略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③屠惧,投以骨。④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5、介词的省略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②今以钟磬置水中③赐之彘肩小结:以上是动词宾语的省略①竖子不足与谋。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小结:以上是介词宾语的省略之之之之之以于以与例句相同的省略句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B、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见识高考(全国卷Ⅰ)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定语)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而来?“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第一种类型: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不然,籍何以至此?F、项王曰:客何为者?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第二种类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不、弗、未、非、否、毋、无、莫否定词有: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忌不自信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C第三种类型:(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B、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D、夫晋,何厌之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利是图。无乃尔是过矣?第三种类型:(2)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是”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3()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4()A城中皆不之觉。B唯余马首是瞻。C惟利是图。D马之千里者BD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2、“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4、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何以”“以何”“是以”“以是”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A何以知之?B未之有也。C安得广厦千万间D弗之怠2、()A其间旦暮闻何物?B君何以知燕王?C莫之或止D未之多见也CA•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①用“之”使定语后置。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用“……之……者”的后置。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④、中心词+数量词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用“……者”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试身手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一试身手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试身手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定语)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判断宾前状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状语后置宾前+介词结构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