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与仙桃中心城市建设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内容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二、新形势下加快仙桃中心城市建设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20/4/21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41.区域竞争:从个体竞争到群体竞争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5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1.27%,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已经或即将迈进城市型社会和城市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20/4/216来源:方创琳(2011)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城市群或城市(都市)圈。7•随着一大批城市群的兴起,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正在由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区域竞争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当前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各城市群之间的群体竞争,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单个城市之间的个体竞争。•这种群体竞争的实质是以城市群为载体的综合能力竞争和产业链竞争。–城市群的综合能力竞争•荷兰兰斯塔德(Ranstad)•中三角:与珠三角、长三角竞争–一体化的产业链竞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IT产业链的竞争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8荷兰Ranstad: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大都市竞争阿姆斯特丹(空港、金融中心)海牙乌特勒茨(行政中心)(运输物流中心)鹿特丹(海港、工业基地)2020/4/21•在这种群体竞争的新时代,城市群正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地区,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9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02.区域增长:从不平衡增长到相对均衡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1年份增长率(%)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980-19909.410.28.18.88.81991-199812.714.79.512.010.41999-200711.812.511.011.111.22008-201012.311.613.312.713.6200812.111.513.512.413.1200911.710.912.711.813.5201013.112.313.613.814.2中国各地区GRP增长率2020/4/21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2“十一五”时期GRP增长率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32005-2010年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来源各地区GRP增长的来源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43.地区差距:从差距扩大转变为差距缩小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5人均GRP差距变化趋势2003年是一个拐点2020/4/21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62006年是一个拐点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差距变化趋势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呈驼峰形下降趋势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呈浅驼峰形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9中部人均GRP相对水平(以各地区平均为100)逐步提高2020/4/2178.680.479.280.480.180.180.078.876.776.776.672.771.869.969.872.273.974.673.472.373.167.366.565.766.968.568.469.770.971.473.8606570758085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人均GRP相对水平2003年是一个拐点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4.产业布局:从产业集中到转移扩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1•大体以2003-2004年为拐点,中国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分布由过去向沿海集中,逐步转变为向中西部转移扩散•2003年前的向沿海集聚:–1985-2003年间,除烟草制造业外,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等制造业生产能力都在向东部地区集中。•近年来,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开始加快。–北上–西进–郊区化2020/4/21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2•2005年调查:约400万浙江人在省外投资创业,投资总额约5320亿元,创办企业9万家,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2010年调查:超过640万浙江人在省外投资创业,创办企业26.4万家;投资总额达3.89万亿元,增长6.3倍;2008年销售规模1.767万亿元。•浙商在西部人数最多,达190万,创办企业也最多,达6.3万家;其次为中部,浙商人数110万,企业6.1万家;东部排在第三,有浙商105万,企业5.8万家。•投资总额前3位分别:江西5282亿元江苏4500亿元辽宁3050亿元。浙商在中西部投资迅速增加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西互动万商西进沿海企业西进加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32020/4/21沿海企业西进的推拉因素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45.发展策略:转型发展与跨越赶超成为主旋律转型发展与跨越赶超成为主旋律•沿海发达地区:全面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赶超与转型相结合–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已进入重要的拐点时期。这一时期是实行“弯道超车”、跨越赶超的最佳时期–中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赶超,必须实行赶转结合、绿色跨越,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5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跨越式发展具有新的内涵•什么是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它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追赶战略,不单纯是GDP的高速增长。•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跨越式发展的六个新内涵:–快速的发展:它是一种追赶先进的快速发展,通过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甚至赶上和超过发达地区;–超常规发展:它是一种吸取历史时期和国内外经验教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传统体制机制弊端,采取超常规办法,依靠创新驱动的超常规发展;2020/4/2126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高水平的发展:它不是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放式外延扩张,而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集约发展,实现产业、技术、质量、效益的新跨越;–非均衡的发展:它不是追求片地开花、平行推进,而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行业、领域、地区和环节,实行重点突破;–可持续的发展:它不是片面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一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共享式的发展:它不是以贫富分化为代价,而是一种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共同富裕的共享式发展。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7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8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跨越式发展具有丰富的新内涵。它追求速度与质量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是一种超常规、高水平、可持续、共享式的快速发展模式,是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的跨越式绿色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二、新形势下加快仙桃中心城市建设2020/4/2129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01.在群体竞争态势下,仙桃市要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圈(群)融合的思路•武汉城市圈:1+8+3–以1+8为基础,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并把宜昌、荆州、荆门纳入;•长株潭城市群:3+5+1–以现有3+5城市群为基础,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并把江西萍乡纳入;•环鄱阳湖城市群:6+2–包括环鄱阳湖区周边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6市,并把邻近的宜春、新余纳入。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1•长江中游城市群:共29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和省会城市3个,地级城市26个。•总面积为30.44万km2,2010年总人口1.15亿人,实现GRP为3.29万亿元。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2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3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城镇和产业相对密集,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即将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转型时期。2010年人均GRP(美元)2010年城市化率(%)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45000美元转折点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层次武汉城市圈(1+8+3)•武汉都市区•宜昌都市区•……长株潭城市群(3+5+1)•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环鄱阳湖城市群(6+2)•长沙都市区•衡阳都市区•……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5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集群、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mega-region)城市圈(都市圈)大都市区(metropolitanregion)2020/4/2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6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市场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六个一体化具有世界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多中心、网络化、生态型城市群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和第四极引领中西部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模范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思路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圈内一体化阶段三圈融合阶段高度一体化阶段市场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构建具有世界影响的特大城市群•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位:–长江中游地区:推动形成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从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看,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同一层面,位于全国城市群体系的顶端,都具备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群的条件。•以武汉为主中心、长沙和南昌为副中心,共同打造汉长昌复合型极核,依靠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实行中心带动、多极协同、一体发展,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多中心、网络化、生态型特大城市群,成为世界规模级的人口和城镇密集带。2020/4/2137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20/4/2138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孝感武汉城市圈荆门天门武汉宜昌黄冈荆州潜江黄石仙桃鄂州九江咸宁景德镇鄱洞庭湖绿心南昌阳常德岳阳湖益阳上饶长沙鹰潭宜春新余抚州娄底湘潭株洲萍乡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衡阳“一心两肺”:各中心城市通过城际快速交通体系有机连接起来,汉长昌之间为“绿心”,洞庭湖和鄱阳湖则是城市群的两个“绿肺”。建设世界规模级的先进制造业带•从“双加速”向“双转型”转变•大力发展“三高两低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行资源整合和产业链重组,构建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的电子信息、汽车、钢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规模级的先进制造业带。2020/4/2139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长江中游城市群面积大,在发展后劲、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