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实验小学邓顺谈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寒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行人脱掉外衣。寒风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啊吹,可是风越大,天气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紧;轮到太阳,它不慌不忙地播撒阳光,暖洋洋地照着行人,行人感到热了,于是脱掉了外衣……教育何尝不是这样,严厉换来的可能是敬而远之,苛刻换来的可能是冷漠敌视,只有重视情感交流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今年,我所带的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喜欢戴高帽,可塑性强,只要表扬他们,个个表现得很棒。可过了不久,我发现有一个叫恬的小女孩上课时没举过一次手,没说过一句话。班里的活动,她从不主动参加。我所教科目是数学,常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轮到她时火车总是中断,同学提醒她,她没反应,老师鼓励她,给她时间想,她也不理会,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我吃了一惊,难道是个聋哑人?可事先没人告诉我啊。我很在意这事,下课后,我找恬谈话,尽量用亲切的语气跟她交流,想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可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恬一句话都不说,一双惊恐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偶尔点点头。我与恬的家长联系,了解她在家的表现,得知她只与双胞胎姐姐有说有笑,与他人特别是大人从不开口。我下决心改变她,因为我发现,她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在她胆怯,她不自信。我抓住恬只跟小朋友交流的特点,交待班上其他同学:课间做游戏时把恬也叫上,多与她聊天,让她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孩子们很有爱心,照我的话做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恬刚开始很腼腆,不愿跟大家玩。同学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恬参与活动,渐渐地恬与同学相处融洽了。为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树立她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意识地为她提供机会,让她回答简单的问题。恬的位置是第三排,在教学“前后”一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的前面有2人,小明排第几呢?”。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举手,只有恬默默地看了看前面两同学,想举手,终究没有举起来。我知道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在我的再三眼神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她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我……我的前面有2人,我排第三,小明的前面……有2人,小明也排……第三……”,终于敢站起来开口说话了,机会不容错过,我马上在班上表扬她说:“你看人家恬多能干啊,懂得联系自己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很有数学思想,我们都要向她学习!”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从那以后,她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开火车口算也不会中断了。我想,不要小瞧一句普通的话语,它有时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一切。鼓励的话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使“哑巴”一样的孩子最终开口说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虽然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不管个性如何复杂,鼓励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终究起着巨大的作用。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新学期开学后竞选班干部,为了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通过竞争,从全体同学中选出一名班长,一名副班长,4名组长。宣传鼓动之后,学生们纷纷登台“演讲”。很快,两名班长和3名组长尘埃落定。忽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当组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的“调皮大王”——李鑫。班里有些同学已“嗤嗤”地笑起来,经常任性、不讲道理耍赖的他也想当组长?“他能胜任吗?”我质问自己。可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同学进步的正当要求,我应该尊重他的想法。我望着他,他也望着我,他的眼神告诉我:“我能行,老师,相信我吧!”我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你能做好的,是吧?”说来也怪,从那以后,李鑫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性格也变得更随和,他再也不动不动就和同学闹矛盾,不和同学斤斤计较,开始学会谦让与宽容了。看着他的变化,我想: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脱胎换骨呢?我相信,这就是尊重的力量。这一切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调皮的孩子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尊重和理解是培养自主品格的养料。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叫,地板上纸张就被检到纸篓,每天卫生清洁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特别是李鑫同学,总是抢在前头;班上有同学遇到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帮助……用爱心培育孩子对集体、对他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