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21: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项目名称示范性特色专业申报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所属专业大类加工制造类项目学校(盖章)湖南省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所属市州常德市项目负责人杨伟明项目联系人卢鹰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736—4222938手机号码13875036584电子邮箱jszzjwk@163.com湖南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五月21.项目基本情况表基本信息项目学校法人代表姓名邹润生职务校长项目负责人姓名杨伟明部门及职务教务科副科长项目联系人姓名卢鹰部门及职务副校长办公电话传真0736-4222846办公电话传真0736-4222846办公电话0736-4202903传真0736-4222846移动电话13975648805电子邮箱移动电话13875075833电子邮箱179798029@qq.com移动电话13875036584电子邮箱jszzjwk@163.com通信地址湖南省津市市车胤大道424号邮编415400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⑴创新专业对接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成员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和市场调查,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与机电产业对接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使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⑵创新“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一步与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湖南中沃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津市新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创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工厂+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双主体育人运行机制建设和“订单”培养机制建设,使“订单”培养比例达80%以上。⑶创新“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创新以技能为主线,分阶段训练,探索和创新“专业+工厂+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建全学校、企业、社会部门多元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⑷创新“操作型、维修型”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重构“操作型、维修型”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与合作企业开发5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使之成为“操作型、维修型”特色校本教材,全面推行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岗位教学和仿真教学。⑸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以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为重点,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及兼职教师引进与培训制度。落实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建立教师教育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研究、技能竞赛、技术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以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校办机械加工厂,承接来料生产加工、自主生产产品开发、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等业务。3⑺建设功能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建立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动态调整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核心优质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写,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⑻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和激励机制,健全“过程监控、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有机融合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体系。联合行业企业、社会部门共同参与制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形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学校、企业、学生三结合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⑼专业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建好校办机械加工厂经济实体,对内是学生实习场所,对外承接业务,健全经济实体的教学、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等运行机制,为区域同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培训、企业和社会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⑽专业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强力推进改革创新,紧密对接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运行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内容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⒉项目建设具体目标⑴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操作型、维修型”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全融教学、生产、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⑵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立教师成长机制,以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市级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4名。引进专业教师3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85%以上,兼职教师保持在30%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35%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10%以上,全体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下企业顶岗培训。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专业建立起“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对话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分担机制。⒊项目建设分年度目标第一阶段(2012年度),主要建设内容及预期效益。⑴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遴选与调整,健全工作机制;对机电产业进行1次广泛的市场调研,重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4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善与10家企业的校企深度合作协议签订,新增1家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进行一次人才培养与使用对话活动,成立机电行业企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拟定校办机械加工厂实训基地建设方案。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重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工厂+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操作型、维修型”课程体系,研究推广模块化教学方法,开发完成《车工》、《电工技能实训》2门特色校本教材。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学校各类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激励制度,将卢中华、孙忠诚、李鑫恒培养成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叶丕珍、李海、郝琼、伍夜支成为骨干教师,聘请3名兼职教师,派2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名教师下企业培训达2月以上。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学习,支持1名教师报考研究生学历学习。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仿真实训室1间,为校办机械加工厂提供设备,建立进行技术培训与咨询的工作机制,新增校企深度合作企业1家。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在校园网和职教新干线上建好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网络空间教学资源。编写好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实训项目、专业试题库等教学资源。⑻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建立学生评价管理制度和“校、企、生”三结合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⑼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校办机械加工厂经济实体实习指导教师(经营者)企业生产管理、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健全校办服装厂经济实体经营管理制度,对外承接业务,实施生产性实训。⑽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组织好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联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师生各类技能竞赛等年度活动1~2次。做好与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关系,开展1次校企对话交流活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第二阶段(2013年度),主要建设内容及预期效益。⑴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机电产业领域的技术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在机电行业企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直接参与下,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岗位模拟建设,进行一次校企对话活动,新增1家校企合作企业,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依据机电产业市场调研,完善“专业+工厂+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双证书”制度评价体系。5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进行“操作型、维修型”课程体系调整,推广研究现场教学方法,开发《数控车工》、《电气控制与维修》校本教材。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学校各类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激励制度,将卢中华、孙忠诚、李鑫恒培养成市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叶丕珍、李海、郝琼、伍夜支成为骨干教师,聘请1名兼职教师,派2名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名教师下企业培训达2月以上。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学习,支持1名教师报考研究生学历学习。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调整工作流程型的项目教学实训室,按生产工艺流程调整校办机械加工厂的工作岗位,开发岗位教学项目内容。开发自主生产产品1项,新增校企深度合作企业1家。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网络空间教学资源和实际教学资源,编写好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实训项目、专业试题库等教学资源。⑻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社会部门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评价管理制度进行指导修订,以满足专业改革创新的需求。⑼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适时修订校办机械加工厂经济实体经营管理制度,开发专业教师培训、企业和社会培训、技术推广与咨询等服务项目的培训资料,启动对外培训,年培训达300人次。⑽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与校企合作企业举行1次合作办学经验交流和人才供需见面会,扩大专业建设影响,增强校企对话,健全专业建设内容。寻求1~2家国内知名企业或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境外交流合作。第三阶段(2014年度),主要建设内容及预期效益。⑴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健全专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完成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进行一次校企对话活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任务分担,完成“订单”培养机制建设。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依据机电产业市场调研,完成“专业+工厂+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建设,健全《津市职业中专学校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制度》及“双证书”制度体系建设。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建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操作型、维修型”课程体系。推广研究岗位教学方法,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总结应用及全面推广。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成卢中华、孙忠诚、李鑫恒培养成市级专业带头人、叶丕珍、李海、郝琼、伍夜支成为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总结教师培养培训经验和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学习。全体专业教师均获得“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和进企业顶6岗培训。继续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学习,支持1名教师报考研究生学历学习。健全专业教师引进、聘请、培养培训制度。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完善校办机械加工厂设施设备建设,使其具备来料加工、产品研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能力,健全校办服装厂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达14小时以上。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网络空间教学资源和实际教学资源。编写好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实训项目、专业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完全能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师生学习交流需要,满足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实现资源共享。⑻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指导委员会、社会部门等多元参与下,健全完善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各类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校、企、生”三结合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过程监控、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