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等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树立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生产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求知精神,能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工程领军人才潜质。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目标1: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作实践;目标2:具备解决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目标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工程职业/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目标5: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1.1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3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4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2其自动化领域/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描述;2.2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理解已有解决方案的多样性与局限性。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原理进行深刻理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评价;2.3能够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或实验、实践,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要素)等进行分析鉴别。能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3.1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工程技术问题的提炼和描述,确定相应的工程设计目标与任务;3.2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原理、结构等方面的类比、改进或集成等方式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3.3能够根据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参数的设计计算与优化,完成零部件设计、单元产品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或开发;3.4能够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形式,呈现方案设计/开发结果。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机械产品/系统开发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方法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拟定研究路线,制定研究方案;4.2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材料特性以及系统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或实验测试、验证;4.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整体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开展有效的实验研究;4.4能够正确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综合评价,给出关于描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选择、应用及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机械产品与系统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全过程。5.1能够根据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及趋势,了解和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所需的工具及方法,并理解各自的局限性;35.2能够在机械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工具,获取或开发所需设计资源,并能选用恰当的设计/分析方法及软件工具,建立产品对象的模拟及预测模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与评价;5.3能够利用制造及信息资源,恰当选用工程材料、加工装备、测试工具等,用于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制造过程。5.4能够应用乃至开发先进测试技术及工具/装置,对机械零部件/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价。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机械工程专业科技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将相关理念应用于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及运行的全过程,并能从技术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6.1理解工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与机械工程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等;6.2能够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和承担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中。7.1了解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7.2能够分析并正确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就工程实践可能产生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1“敦笃励志”: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具备积极进取和实干创新的素质;8.2“忠恕任事”:了解工程科技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恪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应对繁重社会与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乐观、包容的品格;8.3“果毅力行”:具有快速适应环境和工作变化的基本素质,以及勤奋务实、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处事果敢的品格。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49.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专业领域独立承担团队分配的工作任务;9.2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协作,并能配合团队项目的实施,调整和完成进度计划和个人任务;9.3能够合理进行项目的任务分解和计划实施,并具备团队组织管理能力。10.沟通:能够与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的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1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语言并能对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书面及口头描述;10.2能够利用工程图纸、设计报告、软件、模型等载体,或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就技术或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10.3能够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问题,包含文化习惯、工程标准及语言等,并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机械产品开发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11.1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11.2能够在具有多学科环境属性的复杂机械产品开发中开展工程进度管理、任务管理等。12.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12.1“精勤求学”:具有勤奋求学、精于探索的素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不断求知和终身学习的素养;12.2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及时关注并跟踪、把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领域前沿理论、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持续自我提升的能力。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相关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8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5五、专业分流方案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1、基础知识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2、基本技能类: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实验3、专业核心知识类:专业导论:机械工程导论设计类: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制造类: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自动化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工程素养类:工业社会学、科技写作与表达七、主要实践环节1、基本技能训练:测控实习,金工实习,现代加工。2、专业实习Ⅰ:在大二小学期以集中实践方式进行。通过组织学生到汽车、航天、航空、动力装备等与本专业紧密关联的行业企业参观实习,认知现代化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及机械工程专业的地位作用,树立初步的工程意识、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为期1周。3、专业实习Ⅱ:6在大三小学期以集中实践方式进行。在陕西秦川发展机械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不少于3周的生产实习。采用现场参观、讲座培训、交流讨论、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知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践训练:(1)综合性CDIO实践:采用CDIO项目实践模式进行(必修),侧重多学科自主实践,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由3到5名成员构成的项目团队,按照“设计-构思-实施-运行”的过程步骤完成产品/系统的设计开发,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2)专业性CDIO训练:以CDIO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方式进行,侧重专业方向的实践,学生从6门课程中任选1门。课程设计1:CAD/CAE/CAM/NC课程设计2: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3:制造工艺规划与FMS课程设计4:设备控制与故障诊断课程设计5:机电一体化控制课程设计6: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3)课内综合试验按照课程设置进行。5、毕业设计:为期一学年。其中第7学期主要任务是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基础实验;第8学期开展主体设计或研究工作,撰写毕业论文。八、选课说明与要求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限选6学分,其中至少2学分为经济管理类课程;通识教育类选修课程任选6学分,必选一门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和一门与工程伦理相关的课程,共计12学分。(2)英语分级A,B级学生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C级学生必修8学分;公共英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自主学习三部分,学生需全部选择并完成相关教学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英语辩论课程,应先修公共演讲课程。(3)专业核心课程为机械工程学科方向类必修课程,2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根据7学科方向分设16门课程,其中包含双语课3门。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修4门(8学分),其中,必选1门双语类课程。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邀请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2、集中实践的说明与要求集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