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六年五月目录1.总论.......................................................11.1.工作背景...............................................11.2.规划原则...............................................21.3.规划编制依据...........................................21.4.规划范围与目标.........................................3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4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52.1.基本要求...............................................52.2.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6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8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9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10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103.1.基本要求..............................................10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113.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13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14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144.2.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1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145.1.基本要求..............................................145.2.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15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166.1.基本要求..............................................16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166.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186.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196.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196.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206.7.规划投资—效益评估....................................216.8.规划实施保障..........................................217.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237.1.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237.2.大理市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237.3.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筛选技术示范............237.4.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技术示范...23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248.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究......................248.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研究..........................258.3.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269.工作成果提交..............................................269.1.地市级规划成果........................................279.2.省级规划成果..........................................279.3.国家级规划成果........................................27—1—1.总论1.1.工作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尽管各省市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2—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1.2.规划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国内外比较分析、规划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对全国各级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涉及跨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1.3.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4.规划范围与目标1.4.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4.2.规划期限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则,将规划期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达到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1.4.3.规划目标近期目标(2006~2010年):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4—中期目标(2011~2015年):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远期目标(2016~2020年):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图1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典型区技术示范规划技术支撑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工程投资效益评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环境基础情况调查环境状况评价成果输出—5—规划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全面核定已经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补充划分没有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并在典型区进行技术示范;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级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2.1.基本要求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部分是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以县级以上城市为单位,开展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2.1.1.工作基本要求(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以国家、省市总体指导,以县级市为单位向地级市、省、全国汇总。(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补充监测。2.1.2.调查方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方式分为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三类。其中,以资料收集、调研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以现场监测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条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6—2.1.3.提交成果(1)报告文本:以地市级为单位,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基础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2)图表及其他附件: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相关数据,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报告相关图件,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