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要目一、序言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一)甲骨文(二)金文(三)篆书三、中国书法演变历程四、中国书法四大书体(一)隶书(二)楷书(三)行书(四)草书一·序言中国书法的寻根,“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从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到伏羲画卦,仓颉作书;从殷民占卜记录的甲骨文,到端庄稳定的篆书,从而拉开中国书法的序幕。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界-多种观点结绳记事-上上古契木为文-上古仓颉造字-黄帝刻画符号-原始陶器甲骨文-殷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字的开始(一)·甲骨文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为殷商时人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文字相形简古,劲健挺秀,文字结构已由独特趋向合体。1.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是书法史上最古老的书体因刻在牛骨、龟甲上得名2.其内容多为巫教祭祀活动的祈祷之辞,又称甲骨卜辞。3.发现-清二十五年(1889)-王懿荣发现4.出土-殷墟-15万片以上-契刻的单字约有4500多个,可识的约有1500字5.契刻-尖利的工具6.书写-墨书、朱书文字7.流行-商朝的盘庚至帝辛时代(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前后270年8.风格变化-五个时期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殇第三期(瘭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俏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9.时代划分前期-字体大-雄伟中期-字体较小-质朴后期-字体小-严谨晚期-字体-金文特点10.特点-用刀有钝有锐选骨有细有挑骨有疏有松11.笔画-有粗有细有方有圆12.结体-或对称、均衡,严谨规矩或歪歪斜斜、错错落落13.章法-纵有行而横列不拘或错落疏朗或端庄严整甲骨文因骨片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异,显露出原始文化古朴而又灿烂、浪漫的情趣-有益的启示(二)·金文金文-钟鼎文-殷商至秦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圆浑古朴,富有变化,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1.鸿篇巨制-《毛公鼎》-铸铭文497字2.书法-特有的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3.青铜器铭文-钟鼎款式款-凹入的阴文识-凸出的阳文4.金文特点-字体粗、字形转折圆浑、不带棱角5.西周金文三个时期早期-武王、康王-用笔方正、行款齐整《大孟鼎》中期-穆王、恭王、孝王-笔画粗细划一、均匀圆润、布局丰满、文字规整《大克鼎》、《墙盘》晚期-发展到高峰-线条厚重、结体严格、章法茂密浑厚《毛公鼎》6.金文书法艺术特点点画写法规范单字结构规整章法布局严格其有规律可循7.金文风格-与青铜时代-狞历、威严、神秘、沉静的美的趋势相适应(三)·篆书篆书-分大篆和小篆,从春秋战国至秦代,从史籀大篆至“书同文”小篆,确立了汉字的基础规范,由“造字”走向“造形”,从文字时代走向“书法时代“。1、大篆-流行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文字形态。2、创造者-籀(太史官)3、大篆分类金文石鼓文古文六国异文象形文甲骨文4、小篆-秦篆5、创造者-秦丞相李斯6、由大篆省改而来7、变六国异文为书同文8、小篆只有一种写法,而大篆有多种不同写法。9、小篆特征结构-整齐均衡章法-横平竖直笔法-细瘦粗细一律、力度和速度均衡、多圆转而不方折10、小篆-整饬之美,整齐划一,规矩森严、轻松舒畅三、中国书法演变历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充分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表现那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艺术史的时期。-〔现代〕宗白华(一)两汉时期两汉时期,高度韵胜的隶书统治时代,草书开始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楷书和行书初露端倪,直启魏晋时代。西汉起步告别混沌期东汉有序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独特艺术考证墨迹长沙出土战国帛书山西出土战国盟书湖北出土秦简西北出土西汉简书汉代书法上承秦篆、秦隶下开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的行、楷风范是草书风起之发端是中国书法的重要时期隶书是汉代官定标准书体-漂亮的公文字形式西汉开始中国书法创兴草书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汉代在隶书和草书上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突破中国书法造形时代第一阶段(二)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转折的伟大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北雄南秀,崇尚气韵,中国书法从此走向稳步繁荣。魏晋风度-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巨大三教同源-对书法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规导作用是我国书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创期和成形期创立了行书、楷书和草书魏体、章草等过渡书体具有特别的风格和魅力(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书法与皇权的结合使书法进入讲求法规的阶段。严整的楷体成为书法的主流,中国书法开创了一个繁荣的新天地。隋唐是书法发展史上又一高峰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疏放妍妙,方整遒劲真、行、草、篆、隶各体书种涌现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风格严谨雄健、法度森严行草-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承秦汉之遗法(四)五代两宋五代两宋时期,中国书法进入“郁郁乎文哉”抒写性意的时代,书法冲破法规的藩篱,回复自然天性,掀起声势浩大的尚意书风。五代时期承唐末之余绪,凋落衰败宋初书风承五代之余绪,无显著建树北宋-书风气度豪迈南宋-书风衰竭弱势五代两宋-贡献-丛帖的刊刻三座高峰尚意的宋书尚韵的晋书尚法的唐书(五)元代元代,中国书法处于由宋入明的转折期,“化晋韵入唐法,逆宋意开明态”,托古改判,名家如云,为中国书法增添光彩。元代书法-成就并不十分突出元代书法-时代风貌还是相当鲜明特色-化晋韵入唐法逆宋意开明态元代书法-由宋入明的转折期元代书法-发展趋势以继承古法为主元代书法-扭转南宋以来摔撇书风元代楷书、行书-成就比较突出元代隶书、篆书、章草书体-得到恢复和发展元代书法-继承传统艺术(六)明代明代“复古之风”极一时之盛,“帖学”流行,“台阁体”风靡,至后期开拓创新,形成中国书法群雄并起的新局面。明代书法-台阁体书法盛行刻帖之风盛行崇尚帖学师古借鉴开创古朴清雅风格明中期呈现复兴之相(七)清代清代,从“帖学”的渐次衰微,至“碑学”的异军突起;从篆隶中兴至书法境界大开,中国书法全面繁荣,光照千秋。清代书法-帖学占有一定地位改变了书法的衰微状况开拓了书法艺术新天地推崇馆阁体突破帖学藩篱书法逐渐转向碑学晚清碑学一统天下推动了二十世纪书法艺术(八)二十世纪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在动荡的岁月里不断开拓延展,书家林立,别开生面,书法艺术活力依旧,长盛不衰,以深厚内蕴和全能风貌指向未来。近代书法艺术-色彩斑斓继承传统、光大传统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书法艺术在艰难中呈现多姿多彩西方艺术影响,传统书法面临危机书法成就相当卓著毛笔在书写活动中渐次消退书法成了单纯的艺术创造活动书法演变成平面构成艺术或抽象艺术的形式书法行为者队伍日趋缩小书法艺术传承后继乏人四、中国书法四大书体书体,随文字的演进而历史地形成和变化。书体的形成,是中国书法艺术成熟的标志,他们或雄伟、劲健,或朴拙、飘逸……无不达到可以向人类最崇高的努力相抗衡的境界。孙过庭《书谱》:“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此四诀者可谓鲸吞海水尽,落出珊瑚枝矣。-〔明〕杨慎《墨池琐录》(一)隶书隶书,始于秦代,通用于汉魏,冲破六书的选字原则,奠定楷书基础。是汉字演进史和书法史上的一个标志,成为公文系统的主要书体之一。隶书-佐书、史书产于战国,鼎盛于东汉颇具装饰趣味的字体被楷书所取代,仅用于书法打破篆书曲屈圆转的形体结构变小篆的纵势为横势笔画讲究波磔横画具有蚕头燕尾的形状书写技巧丰富多彩当时办公文的小吏叫“徒隶”,此体故称“隶书”(二)楷书楷书,始于汉魏,而通用至今,由隶书演变而来。笔画平整,形体方正,应规入矩,有法有式,以全新体式风貌在书法史上掀开辉煌篇章。楷书-庄重严谨,一丝不苟形成于东汉末期,繁荣于唐代王羲之和钟繇改造楷书体系两晋楷书比较流行楷书法度森严学习书法的入门经典楷书-分类大楷-五厘米占方中楷-三厘米占方小楷-一厘米占方榜书-大于五厘米,达于几十厘米蝇头小楷-小于1.5厘米,达于0.5厘米以下(三)行书行书,始于汉末,成熟于晋代。“趋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云流水,秾纤间出,“尽要美乎文质”,是中国书法中行之最广的理想书体。行书-介于楷、草之间书写简易流畅的字体古称行押书或相文书随便简略,笔画连带比草书繁复,带有楷书的间架笔法发展成熟,与楷书有密切关系(四)草书草书,始于汉初的“章草”,至“东晋”的“今草”趋于完善。笔画简约,线条连绵,流畅飞逸,成为中国书法之最具意境美的书体。草书-草写的方法最早用于隶体,称章草后用于楷书,称今草纵放幅度较小,称小草纵放幅度较大,称大草或狂草章草是解散隶体的简单书写今草是采用楷书的体式、笔意发展而成今草比章草流便婉转,富有韵律感狂草是通篇体式连绵,笔意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