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提出“医学是门社会科学,政治从广义上讲就是医学罢了”观点的是()A.魏尔啸B.诺尔曼C.盖林D.希波克拉底E.恩格尔2.不属于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的是()A.卫生服务状况B.卫生行为C.社会卫生政策D.社会危险因素E.临床诊治方法3.社会医学是()A.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边缘学科E.以上答案均不是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趋向于()A.生产性B.盈利性C.公益性D.福利性E.以上答案均不对5.盖林(Guerin)是()A.德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法国人E.瑞典人6.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B.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变动规律C.卫生政策制定D.社会发展规律E.个人卫生状况7.社会医学研究的主要人群是()A.患者人群B.全体居民C.社区中的疾病群体D.潜在的患者人群E.传染病人群8.社会医学的研究目的是()A.帮助政府制定政策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C.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D.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E.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比较1.A,2.E,3.D4.C5.D6.A7.B8.D第二章医学模式1.下面哪一项不是医学模式的特点()A社会性B普遍性C广泛性D波动性E渐进性2.首次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科学家是()A培根B希波克拉底C恩格尔D魏尔啸E笛卡尔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环境B疾病谱C生物遗传D行为生活方式E卫生服务4.现代医学占统治地位的医学模式仍然是()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机械论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影响()A.既有利,亦有弊B.有利,无弊C.有弊,无利D.无影响E.以上都不对6.现代医学模式是指()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机械论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最根本的措施是()A.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B.深化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C.改善康复治疗条件,防患于未然D.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患于未然E.加强临床监测技术,引进先进治疗2.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在适应这一转变主要指()A医学生必须加强社会医学的学习B医学生要掌握现代医学高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C医学生必须精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D医学生也要加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E医学工作者首先是心理学、社会学专家1.D2.C3.B4.D5.A6.E7.D8.D第三章1.以下不属于家庭功能的是()A.养育子女B.生产和消费C.休息和娱乐D.赡养老人E.恋爱2.关于公费医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费医疗便于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有利于预防工作的开展B.实行公费医疗,医疗费用上涨过快,难以控制C.实行公费医疗,覆盖面广,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D.实行公费医疗,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E.公费医疗制度对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3.互联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可概括为4C,不包括()A.contentB.connectionC.communicationD.commerceE.care4.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A.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B.具有正常的智力C.心理发育阶段符合发展的心理特征D.具有完整和健康的人格E.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5.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加卫生投资B.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卫生服务状况C.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营养不良人群比例D.提高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E.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人群健康素质6.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增强人群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B.促进卫生技术的进步、提高服务质量C.提高人群整体素质、增加国民收入D.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E.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卫生资源消耗7.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有()A.营养不良、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B.传染病、车祸、心理紧张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紧张、环境污染D.环境污染、婴儿死亡率增高、人口寿命降低E.新型传染病、心理紧张、贫血8.社会制度的含义是()A.社会政策和社会法律B.社会形态和各种具体制度C.社会经济形态和行为准则D.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E.社会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9.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途径有()A.身体、心理、社会适应B.神经、体液、免疫C.神经、心理、社会适应D.身体、心理、免疫E.神经、免疫、社会适应10.目前健康状况的评价主要采用()A.生理学指标B.心理学指标C.客观指标D.主观指标E.社会学指标11.从文化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可以将文化分为()A.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B.主文化、亚文化、跨文化C.智能文化、主文化、反文化D.智能文化、思想文化、规范文化E.智能文化、科技文化、思想文化12.智能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A.行为和生活方式B.精神和生活方式C.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D.物质生活和精神条件E.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13.规范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A.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B.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C.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D.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E.影响人类的劳动条件14.思想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A.影响人类的劳动条件B.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C.支配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D.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E.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15.判断受教育程度对人们健康影响的两个重要指标是()A.学历和社会职位B.社会职位与事业成就C.消费结构和闲暇时间如何安排D.事业成就与消费水平E.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16.PQLI是评价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义是()A.生活变化单位B.生命质量指数C.质量调整生活年D.健康相关生命质量E.期望寿命指数17.1978年,Smilkstein设计了APGAR家庭功能问卷,从五方面评价家庭功能,不包括()A.适应度B.合作度C.成长度D.紧张度E.情感度和亲密度18.常用的人口学指标包括()A.人口数量、年龄、性别构成B.人口数量、年龄特征、期望寿命C.人口数量、结构及变动情况D.人口数量、性别及期望寿命E.人口数量、结构与期望寿命19.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社会学指标有()A.GNP、就业率、婴儿死亡率B.GNP、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C.GNP、成人识字率、社会保障率D.GNP、社会保障率、婴儿死亡率E.GNP、人均国民收入、社会保障率20.计算生命质量指数需要的三个指标是()A.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B.出生率、婴儿死亡率、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C.就业率、孕产妇死亡率、国民生产总值D.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E.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E2.C3.C4.B5.A6.E7.C8.D9.B10.D11.D12.C13.A14.E15.C16.B17.D18.C19.E20.D第四章1.摄食行为属于()A.先天性的定型行为B.反射行为C.个体保存行为D.种族保存行为E.后天习得的行为2.冒险行为的特征有()A.不是人类群体或个体所必需的B.这些行为是否导致损失主要是由机会决定的C.主题清楚地知道这些行为对自身造成损失的机会比较大D.冒险过程本身和冒险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冒险者的某种心理需求。E.以上答案都正确3.肿瘤易发行为又称为()A.A型行为B.B型行为C.C型行为D.D型行为E.E型行为4.健康行为的必备条件为()A.行为必须与内在心理状态一致,不强迫自己做自己认为没有价值或不重要的事情,即行为必须具有一致性B.行为表现必须规律有衡,即行为必须具有规律性C.行为的强度有理性的控制,即行为必须有适宜性D.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E.行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即行为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和谐性5.偏离行为是指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下列不属于“四大”偏离行为的是()A.吸烟B.自杀C.酗酒D.饮食不当E.缺乏运动6.目前认为,不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的是()A.冠心病B.支气管哮喘C.溃疡病D.恶性肿瘤E.病毒性肝炎7.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1.C2.E3.C4.D5.B6.E7.E第六章1.测量在疾病和治疗影响下的行为改变和角色功能表现是:()(A)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B)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C)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D)疾病影响量表(E)特异性量表2.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自评自己的生命质量,应选用的量表:()(A)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B)普适性量表(C)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D)普适性量表和特异性量表(E)疾病影响量表3.生命质量评价主要应用于:()(A)慢性病(B)急性病(C)老年人(D)一般人群(E)慢性病和其他有一定生命数量基础的人群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主要内容:()(A)客观体验和主观体验(B)健康状态和主观体验(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表现(D)健康状态和生命质量(E)疾病的体验和老化的体验5.对量表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A)灵敏度和特异度(B)信度和效度(C)可行性、信度、效度、敏感度等(D)可行性和偏倚大小(E)重复性和真实性1.(D)2.(C)3.(E)4.(B)5.(C)第七章1.下列哪一项正确()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性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B.健康危险因素的应用在于开辟定性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C.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D.健康危险因素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E.健康因素评价的应用在于开辟定量研究健康危险因素的途径。2.下列哪一项正确()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B.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C.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D.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之一。3.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顺序依次为:()A.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B.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C.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环境因素、医疗卫生保健D.行为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医疗卫生保健、环境因素E.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保健、生物遗传、环境因素4.下列哪一项正确()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B.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产生并发展起来C.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D.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E.危险因素评价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发展起来5.下列哪一项正确()A.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则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性别年龄组的平均水平。B.健康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C.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而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E.一般性危险型实际年龄接近于评价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大。6.下列哪个不是危险因素的作用特点()A.潜伏期长B.联合作用强C.广泛存在D.与慢性病是单因单果关系E.特异性弱7.在健康危险因素个体评价中,“健康型”的人()A.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B.评价年龄大于增长年龄C.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D.评价年龄小于增长年龄E.以上答案都不对8.关于危险分数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危险分数越高,则死亡概率越小B.危险分数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