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京华烟云》对比《红楼梦》论林语堂的完美女性观摘要作为中国新旧交替时代下的一名典型文人,一个有过丰富海外生活经历的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以他自身对中国文化的深刻体验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为创作来源,在他的作品抒写了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文化中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通过抒写女性人物的生活及那些人物对生命的体验来展现他自身对人类命运在不同文化中产生不同结局的深刻反思。林语堂一生著述无数,可谓是一个丰产的作家,其中小说共有七部:《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唐入街》、《赖伯英》、《红牡丹》以及《奇岛》。在此主要是借林语堂小说中的众多女性人物扮演的不同角色来分析作者自身对人类命运及中西文化在人生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的关注,进而追寻林语堂自身的人生态度。林语堂的思想表现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融合,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和生存智慧,又受到了西方现代人文思想的影响。这种兼容并蓄的思想使林语堂对现代中国完美女性应有的品格有着独特的见解。这种完美女性观在其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京华烟云》人物众多,在中国现代小说中是比较少见的。林语堂在给郁达夫的信中对小说中人物设置作了这样的说明:“至故事人物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娘,阿非则2远胜宝玉。孙曼娘为特出人物,不可比拟。”本文对《京华烟云》中包括主人公姚木兰在内的性格各异的几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作为内心坚守,并拥有现代思想中自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以道家自然逍遥的思想关注内心,利用儒家的道德操守和生存智慧面对生活,这就是林语堂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定义。而姚木兰正是林语堂这种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的集大成者,是作者心中女性的完人,而且对于理想中国人的品格塑造也有现实意义。关键词:林语堂;京华烟云;完美女性;中体西用;儒道结合;红楼梦3目录序言······································································2一、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概括——中体西用,儒道合一··························31.儒学下的完美女性观············································32.“西学东渐”中的女性解放思想·············································33.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内涵···················································3二、《京华烟云》中不够完美的女性——对完美理想的衬托·······················31.莫愁——富贵荣华,不及姚家莫愁···········································32.曼娘——“顺从”铸就了她一生的悲剧·······································43.红玉——不该只有爱情···········································54.素云——只是个被命运捉弄的高傲女子·····································6三、林语堂理想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姚木兰·································71.现代思想与传统美德的理想组合············································72.世俗智慧与超然思想的辩证统一············································8四、结论与启示····························································9参考文献····································································9序言林语堂学贯中西,思想受到西方影响极大,因此,与同时期的中国作家相比,林语堂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了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和妇女思想解放的现代性命题。由于对女性的尊崇和对女性解放问题的关注,在林语堂的作品当中有很多以女性为主人公,或是着力塑造性格层次丰满的女性形象。在塑造这些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的同时,林语堂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在不同的女性形象的对比之下,体现了他对于完美女性的定义和看法。而最具有代表性,最能集中体现林语堂的这种完美女性观的,当属他的代表作品——《京华烟云》。《京华烟云》的写作时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不久,因此,在国家危难之际,林语堂在行文中一改平日的诙谐和洒脱,代之以林语堂特色的严肃和庄重。林语堂自认为这部作品乃是“非无所为而作也”,因此,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以纪念全国那些在战争的前4线上为国家牺牲的勇敢男儿。《京华烟云》作为林语堂的“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之一,曾经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文化和人情。在林语堂看来,“几十本关于中国的书,不如一本真正的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在这一点上,《京华烟云》做到的非常好,而此书本身体现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也是令人称道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在对于书中姚氏姐妹、孙曼娘、牛素云、冯红玉等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了林语堂独树一帜的女性观,可以看到林语堂心中提倡的完美的女性,与传统的女性标准和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思想及生活现状的异同。一、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概括——中体西用,儒道合一1.儒学下的完美女性观5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儒家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下的社会是男权的社会,认为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应该在生活上依附男性,在思想上顺从男性。女性的平等自由和独立个性在儒家社会中是得不到实现的。儒家文化对于女性行为规范所提出的“三从四德”等要求,严重束缚了女性自身的生活要求和心理需求,使她们千百年来皆是按照男权社会的期望去规范自身,压抑着自己的人格和天性,为了适应男性的观念和需求生存着。时至今日,儒家礼教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依然在影响着女性在社会中的权利和生活。2.“西学东渐”中的女性解放思想由于男性掌握了社会之中的话语权,因此,在中国古典的文学作品当中,女性的形象一直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之中,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按照自己所向往的方式去生活。然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之下,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也在破除旧有的传统,向新的现代文化过渡的进程当中。思想的解放也带动了女性的解放:戊戌变法中,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禁止妇女缠足、兴女学;二十世纪初以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这些都是女性解放思想的体现。3.林语堂完美女性观的内涵处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林语堂的思想中,不仅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融合,而且在他的传统文化意识里,也不尽然是儒家文化的体现,而是更多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道家自然、无为、质朴的哲学思想。在道家思想中,不但不歧视和贬低女性的价值,提倡男女6平等万物平等,而且,还有许多对女性的天赋中具有的阴柔,包容之德的推崇之处。道家学说中“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制大”等等的思想精神,正是符合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对女性权力和女性价值的呼吁,甚至可以作为在现代学说中对女性文化的重新构建之中可以借鉴的宝贵理论。因此,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之下,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就呈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交汇、儒家与道家合一的独特风貌,反映出了林语堂心中对完美女性的定义——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儒家为表、道家作里。《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便是林语堂心中这种完美女性观的集大成者。二、《京华烟云》中不够完美的女性——对完美理想的衬托在《京华烟云》中,除了最富光彩的女主人公姚木兰之外,林语堂还着力塑造了许多出身、秉性、命运不同的女性,即便是着墨不多的人物,也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性,从而构成了当时中国社会背景下的女性群像,真实的反映了广大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其中以木兰的胞妹莫愁、妯娌曼娘和素云、表妹红玉这四个人物比较有代表性,在她们的身上,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思想局限,都称不上是林语堂观念中的完美女性。但是,对这些“不完美”的女性性格与命运塑造,是对林语堂心中女性完人姚木兰的对比和衬托,通过她们的形象,可以更充分的理解姚木兰的形象内涵及林语堂独特的完美女性观。在分析姚莫愁、孙曼娘、冯红玉、牛素云在四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认为可以按照是否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将她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顺从,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要求去规划7自己人生的莫愁和曼娘;另一组是在妇女解放的思潮中受到了西方现代女性思想的熏陶,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红玉和素云。1.莫愁——富贵荣华,不及姚家莫愁莫愁是木兰的胞妹,二人虽出身于富贵的姚家,但并不养尊处优,她们受的是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她们姐妹二人的共同之处是内心都以儒道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本:既有儒家文化的孝顺贤惠,德言容工优秀;又有道家思想的淡定洒脱,处世优容有余。木兰与莫愁姐妹一起长大,却没有在任何的事情上发生过大的分歧,说明二人的内心是相契相通的,那就是都有着对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把握和坚持。但作为《京华烟云》中着墨最多的两个人物,林语堂断然不会写出两个雷同的形象来。莫愁与木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木兰接受了现代教育,进而也接受了西方现代的文明观和女性解放的思想,并将这种现代性十足的理论运用到了她的生活中,深深影响着她的为人处事,使她沉稳睿智的内心于外在表现为才华横溢、热情浪漫以及出色的社交才能;而莫愁的内心固守着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审美价值观,评论莫愁最恰如其分的一个词语便是温柔敦厚,完全符合儒家的女性观。《京华烟云》作为一部旨在向世界介绍近代中国社会人情的著作,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其情节构思与人物形象是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对照之处的。林语堂曾经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国人》中说道:“发现中国人8脾性的最简易的办法,就是问他在黛玉和宝钗之间更喜欢哪个,如果喜欢黛玉,他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喜欢宝钗,他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在《京华烟云》中也有一段关于《红楼梦》人物的探讨,从那一段对话中我们得知,木兰喜爱的人物是黛玉,而莫愁喜欢的人物是宝钗。而且按照林语堂在这段情节中的观点,人们在文学作品中最为欣赏的形象,往往是与自己有着相似之处的。因此可以看出,莫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且是一个与《红楼梦》中的宝钗性格颇为相似的现实主义者。莫愁的性格安稳、圆通、富足,在日常处事中大方得体,轻易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绝对是“胸中有沟壑”。和宝钗一样,莫愁认为女人不应该看太多的书、不应该过于聪明,但是自己却在不多的言语和行为中将生活中的人情和利害尽收眼底。莫愁为人现实,她需要的不是虚荣,她清楚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且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如此:她嫁给家世清贫的孔立夫,是因为更看重他的正直和才华。她对于幸福的要求来自于对丈夫的崇拜爱护和对家人子女的照顾。莫愁性格中的现实和安稳,使她更懂得如何对大的社会环境进行判断,进而通过这种判断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保护她的丈夫和家人。正如立夫所说,他的妻子莫愁“永远像大地一样坚强可靠”。可见,莫愁拥有的是张爱玲所说的“俗世的智慧”,虽不如木兰那般高洁亮丽、光华四射,却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一般散发着柔和的光彩,在乱世当中守护着自己家庭的幸福。但是宝钗的形象对于莫愁来说只是一个借鉴,并不是完全的脱胎9于宝钗,“莫愁这个形象的塑造参照了《红楼梦》中的宝钗,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