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报告工作手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报告工作手册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目的事件监测归因分析高危食品致病因素防控、保障食品安全策略提供依据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内容参与调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县级及以上CDC参与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发病人数为1人病毒性(诺如)有毒动植物(毒蘑菇)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的依据食品安全法(2015)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送审稿)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目录(征求意见稿)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2011)突发食源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规范法律法规操作指南和规范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明确概念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法》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品安全法(2015版)依法履职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十五条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的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有权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依法履职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十六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进一步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品安全法(2015版)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内容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置的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致病菌分子分型与药敏试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具备检验能力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辖区内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本中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调查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因食品的溯源调查致病菌分离株报送省级CDC(分子分型、耐药检测和耐药基因检测)及时上报基本情况调查完毕一周内网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新增功能:1、首次报告录入2、公告发布管理3、待完成工作提醒4、共享资料管理5、统计6、事件报告文档上传7、首次报告提交邮件提醒8、字典修改(中毒症状、食品类别、致病因素等)9、系统风格新网络报告系统中部分名词解释•多种食品:暴发中的致病因子来源于多类食品,通常是来源明确,致病餐次确定的事件。•混合食品:未确定暴发中致病因子来源的含有多类食物成分的一种食品,多是致病餐次不明的事件。•单位食堂:指设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应内部职工等就餐的提供者。•学校食堂:指设于托、幼、小、中、中等职业、大学等教育机构等场所,供应学生、内部职工等就餐的提供者。•宾馆饭店:(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游轮等),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快餐店: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提供者。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报系统结案报告中致病因素分类解释举例致病因素分类报告结论食品添加剂护色剂亚硝酸盐禁用药物其他毒鼠强致病微生物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微生物病毒类NOWALK病毒(诺如病毒)有毒植物及其毒素菜豆类有毒植物及其毒素曼陀罗有毒植物及其毒素毒蘑菇有毒动物及其毒素蜂蜜有毒动物及其毒素组胺不明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流调报告上传不要用压缩文件包内容完善格式正确报告流程1.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发现其收治的病人和处置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及时向所在地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2331)、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疾控中心对报告的疾病信息进行核实;3.各级疾控中心对经过核实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当开展现场卫生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4.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在启动调查后6小时内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提交首次报告,并在调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提交结案报告(最终调查报告),同时提交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网络报告的具体人员应在报告通过网络提交后24小时内联系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评价所(以下简称“食安所”)相关人员进行审核。5.省级疾控中心食安所相关人员对各级疾控中心网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审核。按时完成全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信息分析报告并提交省卫生计生委;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报告进行退回,及时联系负责地疾控中心相关人员进行修改或补充完善。6.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被退回的事件报告,各级疾控中心应在报告被退回后3个工作日内补充修改后重新提交审核。7.各级疾控中心应将明确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阳性菌株及其相关流调信息,在暴发事件调查结束后1个月内上送至省疾控中心食安所。8.省级疾控中心应及时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报送食源性致病菌的菌株信息、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9.省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全省典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判。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需要强调的要求监测内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参与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是《食品安全法》法定报告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可能影响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等原因干扰或影响依法报告。各级疾控中心均要参加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工作。各级疾控中心参与调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均应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需要强调的要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首次报告和结案报告如无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及时上传提交时,为确保网络报告及时性,负责网报人员应同样在报告时限要求内通过邮箱发至,并电话告知省疾控中心相关人员注意及时查收。逾期或未按照要求报告暴发事件及未及时上送菌株的疾控中心,将由省卫生计生委不定期进行全省通报。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强调部分要求各级疾控中心接到卫生计生部门通知启动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后,应在6小时内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提交“首次报告”;24小时内提交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完毕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送“结案报告”;同时提交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被退回的事件报告,各级疾控中心应在报告被退回后3个工作日内补充修改后重新提交审核。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强调部分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参与调查并明确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所有阳性菌株均应按照要求上送省疾控中心食安所;菌株上送的时限要求为暴发事件调查结束后1个月内。具体时限判定将以暴发事件的“结案报告”为依据。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阳性菌株上送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参与调查并明确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所有阳性菌株均应按照要求上送省疾控中心食安所。菌株上送具体负责承担人员原则上应为具体开展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所在科室的现场专业人员,上送前需事先与省疾控中心食安所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并随菌株一并携带“食源性疾病暴发阳性菌株信息表”一式两份以交接。省疾控中心食安所负责接收菌株的现场和实验室相关人员接收菌株后应在“食源性疾病暴发阳性菌株信息表”上分别签字。完成交接后两份“食源性疾病暴发阳性菌株信息表”分别由菌株上送人员和菌株接收人员保管存档。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阳性菌株信息表》填写要求如果同一标本分离出两种及以上致病菌,每一种致病菌一行,一个标本要对应多行。“菌株编号”按照“食源性疾病案例号(18位数字)+病例(P)或样品(S)+流水号(2位数字)”的原则编写。鉴定方法包括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手工生化、API条、微量生化管、PCR和其它6类;食品样本的标本来源包括留样食品、剩余食品、原料、半成品和其它5类;生物样本的标本来源包括病人、厨师、加工人员(工种)和其它。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首次报告模板一、报告标题报告标题即本次事件名称,建议格式为“关于**时间**地点疑似食源性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案例号)的首次报告”。二、简要情况简要情况部分应包括调查任务的来源(何时接报或行政部门指令)、事件简单描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经过、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参与事件调查的机构参与人员等。三、初步流行病学调查首次报告中流调情况应包括目前的病例定义、初步确定的病例数、已知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时间、空间、人群)、病例临床特征及所采取的治疗和目前转归,初步推断可疑暴露餐次或食物。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首次报告模板四、现场卫生学调查处理现场卫生学调查处置情况应包括事件发生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各种证件齐备状况、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剩余食品留样情况等,以及目前已采取的卫生学处置措施。五、采样情况包括病人的各种生物标本、现场卫生学环境样本、从业人员样本、留样食品、必要的原料及半成品样本等采样及检测项目。六、初步结论目前负责调查单位对于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初步结论,包括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事件定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结案报告模板一、报告标题报告标题即本次事件名称,建议格式为“关于**时间**地点**原因所致食源性暴发事件(食源性疾病案例号)的结案报告”。二、简要情况简要情况部分应包括调查任务的来源(何时接报或行政部门指令)、事件简单描述(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经过、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后续发展情况等)、参与事件调查的机构参与人员等。三、流行病学调查结案报告中流调情况应包括病例定义、总发病人数、罹患率、病例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临床转归及临床检验结果)、疾病潜伏期(最短、最长和平均)、病例三间分布特征(时间、空间、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一般指发病前72小时或重点可疑餐次的饮食史、可疑食品进食数量)等,有条件的还应包括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结果等。四、现场卫生学调查处理现场卫生学调查处置情况应包括致病食品及其原料来源、制作时间、配方、加工方法;剩余致病食品数量及流向;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的保存、运输和销售条件;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状况,分析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以及采取的各种卫生学处置措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结案报告模板五、采样情况包括病人的各种生物标本、现场卫生学环境样本、从业人员样本、留样食品、必要的原料及半成品样本等采样情况和检测项目及检测结果。如检得阳性食源性致病菌,应在报告中列出送至省疾控中心食安所的菌株编号以备后查。无实验室阳性检测结果的亦要加以说明情况。六、事件结论负责调查单位根据前述调查结果对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最终结论,包括发生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素、污染食品及原因,并逐条罗列做出结论的具体依据。事件结论的定性应明确,如不能做出明确结论的应当说明原因。七、建议及其它提出防控建议,并评价其效果。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