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方案(一)加快西安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的实现,提升其它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引导和推动西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就会展、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房地产、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西安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1、服务业持续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西安服务业增加值达666.45亿元,比2000年增长78.6%,年均增长12.3%。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5%,比2000年的49.1%增加了3.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9∶44∶49.1变为2005年的5∶42.5∶52.5(见表1,图1)。2、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竞相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在崛起。——会展业发展强劲。西安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展馆2个,总面积8.8万平方米,展览公司120多家,相继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大型会议和展览,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共举办会展103个,其中全国性展会3个,区域性展会19个,地方性展会36个,综合性展会12个,全年展会成交额370亿元,创造综合效益39亿元。——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现代物流业实现健康起步,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物流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金融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西安金融保险已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综合服务水平和资金结算效率显著提高,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逐渐形成。2005年,西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859个从业人员约4万人。各项存款余额3599.7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2158.10亿元,较年初增长12%。保费收入44.94亿元,赔款和给付9.5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30.92%和139.9%。电子结算中心同城票据交换日均交易2.4万笔,交易额39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03倍和1.22倍。2005年区域票据交换业务不断扩大清算的覆盖面,清算网点增至532家,是2001年参加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网点的1.38倍电子联行日均结算量15899笔112.1亿元。——信息服务业市场逐步形成。西安信息产业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逐步形成。2005年信息产业企业逾千家,邮政业务收入62.34亿元,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9.25万户,ADSL宽带网用户33.93万户。目前拥有各类信息通讯服务机构4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房地产业发展稳步、健康。200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房屋施工面积403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房屋竣工面积1131.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7%。商品房施工面积2174.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71.30亿元,同比增长110.6%。——商贸、餐饮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4.2%,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餐饮业销售总额达到72.62亿元,同比增长11.8%。——社区服务业崭露头角。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以利民、便民为框架的服务体系。截至2005年,全市已建成各类社区基础设施260多个,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以上。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58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4.8万余人,安置下岗人员2万多人,收入达850多万元。——中介服务业增势强劲。伴随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中介服务业显示出良好的潜在需求和发展态势。以律师、会计(审计、房介、职介、广告设计、工程监理、工商代理、税务代理、出国留学咨询等为主体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正在形成。3、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西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知名服务性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东亚银行等纷纷落户西安,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05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2%,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4、服务业人员队伍日渐壮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西安服务业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求。同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愈来愈多具有现代理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加入服务行业。2005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4.3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9.5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9.6%,服务业已成为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5、服务业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随着西安一批标志性市政工程相继建成,有效改善和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35.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城建投资完成100亿元,累计完成57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电信通讯、市政道路、居住环境、购物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市民出行、居住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二)主要问题西安服务业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主要城市尤其是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1、总量规模较小,增长速度不快。2004年,西安市第三产业总值为540亿元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四位,增长速度为12.3%,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一位(见表2,这种状况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国外发达城市差距更大。近年来,世界各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已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见图2,图3。2、门类不齐全,新兴服务业实力较弱。从横向看,西安服务业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还没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甚至有“断链”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服务链条无论是向上延长,如研发、咨询、金融、信息、培训,还是向下延长,如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都缺乏有实力的“航空母舰”。3、基础设施不足,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我市服务业现有基础设施少、档次低、布局不合理,发展后劲薄弱,特别是服务功能完备、经营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施缺乏,无法吸引更多的具备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素质服务人才。4、辐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集聚态势。由于产业规划制定滞后、市场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我市现有服务业横向联系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优势,特别是品牌服务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辐射作用和比较优势。(三)机遇和挑战1、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市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将为我市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增加机会;国际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市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进而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良好机遇;加入WT0过渡期的结束,将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四化”发展理念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确立了内陆中心——外向型城市——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确立了把西安建设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对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规划性、指向性和目标性。3、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西安市不断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加速升级创造了广阔空间。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出现,将刺激教育、医疗、疗养、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消费需求的增长,对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中心的服务业带来有效的市场开发空间。4、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地位提升了西安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陕西“一线两带”和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力和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借助区位优势,挖掘比较优势,发挥后发效应,作为西部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交通、信息中心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5、“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促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西安十一五期间确立建强创佳的五大主导产业各产业关联发展,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作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西安服务业既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和自身发展不足的挑战和考验。区域经济圈内的城市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尤其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相继制定了加速发展的扶持政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西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加大力度、重点推进,实现全市服务业突破性发展。二、西安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并举。重点发展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的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的规模,以产业化促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的形成,以社会化拓宽服务业的领域,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促使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为促进西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服务业体系。促进西安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更新经营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品牌形象。以会展、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以欧亚经济论坛、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为切入点,做强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业,做大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足商贸、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使西安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把西安建成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1)年均增长13.3,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0%见图4;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三、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在进一步优化西安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聚焦强势行业,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集聚区,增强区域经济中心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一)构建区域性的会展中心依托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陕西国展中心的资源优势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浐灞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设施,以举办国际性的欧亚经济论坛、曲江论坛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为契机,培育和扶持品牌会议和展览,充分发挥会展业吸引力强、消费拉动大的作用,着力打造“五大会展集聚区(2),使西安会展业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和中西部会展之都。(二)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以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3)为龙头,重点推进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华圣果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升海星百货物流配送中心、方欣冷冻品配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运作水平,使西安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物流平台和我国中西部区域性的物流枢纽。(三)建设高新中央商务中心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结合高新区一期商业改造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更大范围的吸纳国际知名的银行、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证券、律师、会计、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