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20第十二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高静4/21/2020知识要点细菌的致病性内、外毒素的特点感染的类型医院感染4/21/2020学习目标掌握细菌致病性构成、内外毒素特点熟悉感染类型及医院感染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控制4/21/2020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毒力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的侵入途径4/21/2020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LD50)(ID50)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一、细菌的毒力4/21/2020(一)侵袭力包括菌体表面结构侵袭性酶荚膜菌毛4/21/2020由细菌菌毛介导的黏附1.菌体表面结构——菌毛4/21/2020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4/21/20202.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透明质酸链激酶A群链球菌链道酶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4/21/2020(二)毒素外毒素内毒素4/21/20201.外毒素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裂解后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择性,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4/21/20202.内毒素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解后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中。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无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毒素。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4/21/2020内毒素性质稳定内毒素加热100℃1h不被破坏;必须经160℃2~4h或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被灭活。4/21/2020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21/2020单核-巨噬细胞LPS激活内源性热原质(IL-1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发热反应4/21/2020数h后LPS白细胞数暂时减少白细胞数显著增多白细胞反应4/21/202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LPS激活凝血因子,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皮肤、黏膜、内脏广泛出血、渗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21/2020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分泌或部分G-菌裂解后释放G–菌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min被破坏强,160℃2-4h被破坏免疫原性强,用甲醛液脱毒形成类毒素。弱,不能经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较弱,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4/21/2020二、细菌的侵入数量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成反比。4/21/2020三、细菌侵入的途径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接触创伤多种途径侵入机体结核杆菌流脑奈瑟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结核杆菌4/21/2020病原体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4/21/2020感染与免疫感染免疫机体机体的免疫力机体所处的环境如:医院等细菌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数量细菌侵入途径4/21/2020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4/21/2020第二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4/21/2020感染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甚至扩散,引起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4/21/2020一、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4/21/2020(一)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4/21/2020(二)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大多为体内的正常菌群4/21/2020显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感染急缓感染范围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带菌状态二、感染的类型潜伏感染4/21/2020(一)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4/21/2020(二)潜伏感染细菌潜伏于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检测不到,称为潜伏感染。如潜伏在肺部钙化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4/21/2020(三)显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明显损害,生理功能障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4/21/2020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歇性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称为菌血症。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全身感染的类型4/21/2020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白细胞增多皮肤和黏膜瘀斑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表现为4/21/2020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并伴有多发化脓性病灶,出现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化脓菌败血症+多发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4/21/2020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临床症状。如: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毒血症4/21/2020宿主发生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痊愈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称为带菌状态。包括:①健康带菌者;(四)带菌状态②恢复期带菌者4/21/2020带菌者经常性或间歇性向体外排菌是重要的传染源。4/21/2020第三节医院感染4/21/2020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如手经常接触的水龙头、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及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大多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诊疗操作技术、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条件致病菌导致的内源性感染不断增加。4/21/2020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简言之4/21/2020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手术室、重病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室血液病和肿瘤病房等4/21/2020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4/21/2020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部位按感染来源按病原体4/21/2020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4/21/2020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4/21/2020一、医院感染的分类按病原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95%4/21/2020大部分为人体正常菌群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易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可发生流行医院感染的特点G-4/21/2020二、医院感染的控制重在预防4/21/20201.外源性感染控制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无菌技术基本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4/21/20202.内源性感染控制主要通过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增强病人抵抗力4/21/2020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耐药菌的传播,而医护人员的手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最重要的媒介,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4/21/2020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4/21/2020手卫生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4/21/20201.洗手4/21/20204/21/2020七步洗手法步骤内外夹弓大力丸4/21/20202.卫生手消毒免洗消毒剂揉搓双手4/21/2020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洗手+卫生手消毒4/21/2020手卫生的指征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进行侵入操作前后;处理污物后4/21/2020本章小结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密切相关。外毒素是G+菌及部分G-菌分泌或溶解后释放的毒性蛋白质,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类。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中心。4/21/2020毒力菌体表面结构侵袭力毒素侵袭性酶荚膜微荚膜粘附素外毒素内毒素本章小结4/21/2020本章小结全身感染可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三种类型。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4/21/2020知识拓展世界洗手日:每年的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是由国际知名的健康促进组织PPPHW发起,号召全世界各国开展洗手活动,以响应联合国改善世界亿万人卫生状况的呼吁。第一届世界洗手日在2008年10月15日。垃圾袋:黑袋:生活垃圾;黄袋:医用垃圾;红袋:放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