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答:我国地表结构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展布。影响:使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并自西向东奔流入海。(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影响:我国的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但平地较少,人口压力大。(3)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表结构。影响: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它们所占的比例都较少。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格式。2、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答:(1)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这一逐级下降的态势形成了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2)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主要表现有③:①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③由于我国雨带基本上呈与江河干流平行分布的态势,使各河段的调水能力小,从而导致了我国季风区域的河流更明显地反映了大陆性河流水文动态的特点。3、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答:⑴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构成了我国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网格状骨架,控制着镶嵌于网格中的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格式。⑵我国南北向山脉和东西向山脉还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①南北向山脉把全国分成地势显著变化的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逾3500米的高山和逾5000米的极高山,山脉多为北西、北西西向,而东部则多为海拔低于3000米的中、低山,以北北东向山脉为主;②东西向山脉中,西部的昆仑山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天山则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北列——阴山为内蒙古高原的边缘,东部的中列——秦岭不仅是长江、淮河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方片区与北方片区的地理分界线,而东部的南列——南岭不仅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华中地区与华南地区的地理界线。第二章自然结构1、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中国气候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⑴季风气候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使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旱季农业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作物生长季与雨季一致则有利于农业生产,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要有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⑵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表现为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反之,气温年较差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一方面既是世界上单季作物(如水稻、棉花)种植的最北区域,另一方面,冬季气温偏低又不利于多年生作物的越冬。2⑶气候类型多样,不仅拥有除寒带之外的其他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这决定了我国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⑷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和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2、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答: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⑴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南部川滇一隅稍为特殊,其等雨量线自西北走向东南。⑵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包括山前带)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⑶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有所增多;台风登陆频率大的地方,降水量也因而增大。3、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答: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有三:①由于纬度位置所决定的气温南北差异;②由于大陆相对于海洋位置所引起的气候东西湿润程度差别;③高原和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也很巨大。4、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答:⑴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⑵台风的形成同热带洋面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存在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促使大量湿热空气上升而释放潜热有密切关系。⑶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区,但主要集中于浙江以南各地,其中以广东为最多。⑷台风在移动过程中往往随着环流形势或地形条件而发生转向,登陆后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强度减弱。⑸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二是台风雨往往可以解除江南伏旱,有利于农业生产。5、评价我国的气候。答:总的说来,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这样的气候有优势,也存在不足。⑴优势有三:①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常形成回归干旱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而在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只有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最高、降水最多,有利于作物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在我国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北;②我国种植制度的多样性与气候资源丰富和类型多样密切相关;③山区面积大、类型多、气候条件复杂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重要优势。山区由于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复杂的立体气候。像我国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尤为明显,形成了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⑵不足有二:①冬季气温普遍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不利于多年生作物越冬;②气候年际变化大,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大幅度减产。6、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答:我国土地资源有六方面的基本特点:⑴土地辽阔,类型多样。①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②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可达2700个左右,有利于大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⑵山地多,平地少。山地、丘陵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3⑶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中国农业用地的绝对数量多,人均相对数量少,特别是耕地、林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无效土地资源多,这是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⑷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⑸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大致上可将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①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季风区;②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内陆区;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区。⑹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水资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中国将处于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短缺和最大人口压力的时期。7、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答: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总的特点是数量少、质量差,分布特点有四:⑴从区域分布看,西北部多于东南部,以西北干旱地区为最多,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中部草原地区第二;⑵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集中分布于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多分布在牧区或牧业比重大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⑶从热量条件看,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相对不很丰富的一年一熟地区;⑷从水分条件看,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400mm,干燥度大于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特点反映了水是荒地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8、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答: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有三:⑴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而每人年均占有的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4。⑵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发。⑶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匹配。①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为全国的4/5,北方片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南方片的1/3。②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5。③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从中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分布看,也是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如华北地区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总数的40%强,而其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5%,相反,江南地区这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仅占全国的10%,而其水资源量却占到全国的43%,由此可见一斑。9、简述我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答:我国的矿藏资源具有以下六方面的基本特征:①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②成矿时间跨度大;③成矿空间具有区域性和分带性的特点;④矿床类型多,矿石种类全;⑤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⑥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10、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特点。答: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4⑴类型多样,分布广泛。⑵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⑶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互相映衬。⑷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⑸无限风光,开发前景广阔。11、简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答:⑴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①自然风光资源,包括山岳风光、河湖泉瀑、海岸沙滩及岩岛风景资源、气象气候风光、生物景观及风沙戈壁黄土景观等种类;②人文风景资源,包括历史胜迹、古代工程、革命纪念地或博物馆、古老名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及名特产资源等种类。⑵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我国可分为以下十个大区:①中原历史文化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包括京、津、冀、豫、鲁、晋、陕,是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种类最齐、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②华东山水园林区,地处长江下游,含沪、苏、浙、皖、赣四省一市;③东北林海雪原区,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包括辽、吉、黑三省;④华中名山峡谷区,位于长江上、中游,包括川、渝、鄂、湘三省一市;⑤华南热带景观区,位于我国最南端,由粤、闽、琼三省组成;⑥西北“丝路”文化区,位于我国西北部,由甘、新、宁三省区组成;⑦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由云、贵、桂三省区组成;⑧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即内蒙古自治区;⑨青藏高原区,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⑩台港澳区,即我国南部沿海的台湾省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区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其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性质也有独特的一面,成为我国风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中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第三章海岸及海域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答: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五方面:⑴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一线连接起来,则此线西北为平缓的大陆架区,此线东南则为地形复杂的大陆坡、海槽、深海盆及岛缘大陆架。⑵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其中: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到1/2强。⑶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⑷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如冲绳海槽、西沙海槽等。⑸南海中部分布着一系列陆缘海盆,其间还交叉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丘群(其中黄岩岛就是露出水面的海山),多由玄武岩组成。2、试述中国海域环境的优势及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答:⑴我国海域环境优势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区位优势。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我国正位于太平洋西侧、亚洲东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②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域开发利用;5③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是海洋生物资源繁盛的良好基础;④海洋环境类型多,跨越多个气候带,加之地质构造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为我国海洋的全方位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⑤浅海、滩涂广阔,是我国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利用的有利条件。⑵我国海域利用也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不利因素:①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②存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胁;③有海岸侵蚀及海水倒灌现象;④赤潮时有发生,海域水质下降,鱼类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