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市场现况与发展一、我国电影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整个电影文化与产业环境持续改善。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实现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同时,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国有、民营、外资)积极进军电影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业的良性快速发展。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总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长63.9%,2011年票房达到131.5亿元,在上一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位居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名。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10年以来,城市票房以年均35%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改革之初的2002年相比,全国城市电影票房增长了13倍多。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58部,比2010年的526部增长6%,是产业化改革前的5倍多,连续10年保持增长,目前位居世界前三,近年来,电影局的要求是从重量向重质的转变。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70.31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收入的53.6%。自2004年起连续8年,国产影片票房超过进口片票房,大制作和中小制作的国产影片票房均快速上升。国产影片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使其票房号召力也得到相应的增强,为影院放映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片源保证。二、中国电影院线发展概况即“院线制”的发展概况“院线制”就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院线与影院之间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以供片纽带的仅实行统一排片的发行放映机制。而片方只需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中国电影院线制的建立始于2001年12月,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颁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明确提出院线制将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公司供片。院线制的成立结束了中国50多年以来按行政区域供片,按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行放映模式,而代之以发行方直接向院线发行影片、院线统一向旗下影院供片的发行模式。城市电影院线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迅速增加。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城市院线年放映场次由2005年的2,600千场增加到2010年的8,452千场;城市院线年观影人次由2005年的7,303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28,100万人。三、我国影院发展概况(1)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稳步增长,银幕密度有待提高作为电影放映的主体,随着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影城数量和银幕数量亦得到稳步增长。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影城数量由2002的1,024家增长到2011年的2,800家;银幕数由2002年的1,845块增长到2011年的9200多块。2011年,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新增8.3块银幕,是2010年增长速度的2倍。其中,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银幕均达到全国新增银幕数的40%以上,全国城市影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均衡和完善。中国虽然银幕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银幕密度依然较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据MPAA(美国电影协会)数据显示,以百万人口银幕密度为例,经过高速发展2011年中国仅为14块,远低于美国的129.8块、韩国的41.3块以及日本的26.5块。中国不但银幕密度较低,单银幕票房产出能力也有待提高。2011年,单银幕票房产出方面,中国为22万美元、日本为64.8万美元、韩国为42.4万美元、美国为24.9万美元(国外为09年数据,变化基本不大)。(2)影院数字化程度加速电影银幕主要分为胶片银幕和数字银幕,数字银幕是指安装数字放映机、能放映数字拷贝的电影厅,数字银幕数是衡量数字电影放映空间的主要指标。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粗略估计,2011年,全年新增或改造的数字银幕约4000块,总数达到约8000多块,占了全国银幕总目的九成之多,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电影数字放映渐成主流。在数字银幕中,代表新生势力的3D银幕发展快速。中国目前是全球3D数字银幕增长最快的国家,3D数字银幕数量仅次于美国。根据艺恩咨询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3D数字银幕已经超过5000块,约占数字银幕总数的49.3%。此外,随着IMAX影片片源的增多,IMAX银幕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共有IMAX银幕70块,其中胶片5块,用于科技馆等放映的9块。而全球IMAX银幕约为403块,其中280块用于商业放映,其中123块用于科技馆等公益放映。四、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升级,涵盖制片、发行、放映的整体行业在产量、产能、影响力和地位上全面提升。从产业链条源头看,国产电影产量连续五年超过400部,生产能力持续增长,必然是以市场需求和产出容量为保证。同时,放映市场持续升级。国内放映规模逐年增强扩大,以不同规模、不同发行方式在院线市场放映的国产新片逐年递增,基本达到生产产量的三分之一,加上电影频道放映的电视电影的增加,影片无缘与观众和大银幕见面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支持放映市场升级的是持续不断的全国城市影院的建设高潮,2011年平均每天新增8.3块银幕,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各类资本对中国电影市场的青睐有增无减。(1)国产电影竞争力将增强,确保放映市场片源的充足性国产电影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国产电影的竞争力也在快速提升。鉴于我国对于进口片的限制,国产电影质量的提高为放映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优秀片源,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2003年至2010年,国产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3.5%,而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则为47.3%。国产电影票房收入能够实现两倍于电影产量的增幅,根本原因在于大投入、大制作,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商业化运作水平较高的国产影片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些高质量国产影片的出现,大幅度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整体水平,激发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观看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进口大片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冲击,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市场地位。(2)数字化的发展趋势1999年数字放映技术的推出,使得电影数字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2005年随着数字影院技术规范和标准的逐渐成熟,数字影院在全球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带动了电影全面向数字化过渡。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电影数字化作为全世界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动,中国也在快速推进,电影拍摄、放映和影院管理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进程得到飞速发展。2008年中国数字拍摄的影片数量(260部)第一次超过了胶片拍摄的影片(146部),2009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数字拍摄影片数量(306部)超过胶片拍摄影片数量(150部)156部。2010年数字拍摄影片数量继续超过胶片拍摄影片。2009年12月,电影局出台《关于对影院安装2K和1.3K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通知》,该政策的出台加快中国中小城市数字影城的建设速度,构建中国中小城市的数字放映平台,推进中国电影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换。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目前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明确提出“实施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应用”的影院建设目标。2011年10月,中共中央17届6中全会向全社会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确定了到2015年全国实现每个县级城市都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60%的县级城市建有多厅影院、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力争在2012年之前实现全覆盖的发展目标。(3)电影放映的附加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电影院除了放映的票房收入外,将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服务,不断扩大盈利范围。今后“1+X”影院会越来越多,影院除了放映功能外,将建起多种休闲场所,影院还可以成为商务会议场所。观影带动饮食、购物等一系列的商业购物和休闲活动将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影院进驻商业中心,为周围的商业业态带来巨大的附加消费,而其他商业消费也为影院提供潜在顾客。同时,大堂、灯箱、贴片以及阵地广告的收益有待进一步开发。电影后产品开发也将有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这些附加品的比重会越来越高。(4)向产业上、下游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从我国目前的影院和院线发展的政策倾向和市场环境来看,影院终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业务最有前景的发展环节之一。预计近两年内,国内电影银幕数将达到15,000块。电影终端市场的景气吸引有实力的电影制片方往产业下游延伸,建立自有影院。同时,主流院线在掌握连锁影院资源的同时,开始往电影产业的上游挺进,力争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四、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行业竞争状况和市场化水平我国的电影发行和放映一直属于国家管制行业,近些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管环境的日趋宽松,包括金逸股份在内的民营电影发行和放映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为国内电影行业的重要力量,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影行业的竞争格局,也推动着整个电影行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来看,电影发行和放映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表现为:(1)行政许可制度对境外资本约束较多较严,对境内民营资本经营电影发行和放映业务已完全放开以往国有企业垄断电影市场的格局在国家政策的日益松动下已经被打破,民营企业已经可以涉足电影产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其中,电影发行业务和影院放映业务已经完全向民营企业开放。根据《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资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有限制的进入影院放映领域,但是尚不能从事电影发行业务。除香港、澳门特区投资者可以独资形式新建、改建影院外,其他地区境外投资者在合资合作影院公司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9%。(2)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兼并重组将成为院线新的发展趋势在中国院线快速发展的同时,院线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日益激烈。各条院线在大力新建自有影院的同时吸引其他影院加盟。同时,在现有院线激烈竞争的同时,新的院线亦会带来新的竞争力量。2010年,排名前十的院线票房占到整个主流电影市场票房的74.73%。中小院线在加强管理营销,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横向联合,战略重组将会是新的发展趋势。(3)院线区域优势仍然明显由于中国院线2002年大都是由各省市电影公司转制成立,因此,当时各条院线的区域性十分突出,地区的院线基本上在本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经过8年各个院线之间的跨区域渗透,该特点已经大大弱化,但是,在相当多的地区,本地院线的区域优势仍然明显。3、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行业准入壁垒电影业属于国家管制较为严格的行业,国家在资格准入、发行及放映等方面制定了一套严格且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加强对该行业的行政性管理。传统的国有制片厂及由其改组而来的国有电影集团因其国有背景,受到的政策限制相对较少。在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颁布后,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组建电影院线,民营企业涉足电影领域基本不存在障碍。外资企业允许以中外合资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设、改造电影院,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9%。同时,外资企业不得参与电影发行业务。(2)资金壁垒电影行业相对其他商业是一个投入较大的行业,需要集聚一定的资本实力。(3)商圈和选址的排他性商圈和选址对影院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大中城市优势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受到城市商业规划、交通设施等众多配套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一家影院在某一地区或城市抢占了优势商圈,就很容易在位置、客流量和顾客认知度等方面占据竞争优势,产生排他性的影响,从而在同一区域内对同行业构成挤压性的竞争压力,并可有效遏制新竞争者的加入。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分布情况、功能规划、交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商圈的形成甚至新老商圈的更替,特别是现有商圈中的场地也并非完全饱和,这些都给强有力的新竞争者留下了机会。(4)专业人才壁垒院线作为旗下影院的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旗下影院的经营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影院线市场,一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优秀的院线管理团队代表着院线的软实力,它将保证整条院线的高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