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邢台市育才小学殷华【教学目标】1、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2、明确自身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影响,指导如何教给孩子审视矛盾处理矛盾的原则与技巧。3、了解引起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灵活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控孩子的情绪。4、了解孩子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上的缺陷,能与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5、掌握教会孩子如何走进去集体生活的家教策略,灵活运用家教策略解决孩子不合群的问题。【教学重难点】目标2、目标3、目标4【教学准备】一、学员准备:1、《家庭教育手册》2、积极配合教师思考,以备课堂上的交流。3、准备好育子经验材料,进行分享二、教师准备:1、准备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3、提前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情况。【教学提纲】一、开场热身。(10分钟)二、精讲点拨。(60——80分钟)三、疑难解答。(30——40分钟)【教学流程】【开场热身】喜悦分享: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您为了孩子走进课堂,专心学习,认真笔记,积极思考。在经过前面育子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后,相信您也有了很多收获,也积累了不少育子经验,现在就请您把自己的家教秘诀和大家分享!(家长介绍经验后,教师及各位学员应给予评价鼓励,)希望各位学员能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精讲点拨】一、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怎么办1、分析原因: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爱与别人争执。爱打架的孩子有各种情况,有些孩子不会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仅仅是模仿别人。2、自测解疑:情况一:从小受到宠爱的孩子进入集体时,一旦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攻击对方。当别人躲避,就会心中不满,更易于攻击别人。小提示:家长要了解他的需求和感受,可以用游戏和讲故事的办法使他们多了解别人的感受。例如森林中正在玩的小动物看到欺负人的大灰狼来了会怎么办?有时爸爸扮一下大灰狼,妈妈带着孩子躲起来,让大灰狼找不到朋友。当孩子知道欺负人,打架就会失去朋友,没有人来同自己玩,就会慢慢收敛爱打架的攻击行为。情况一:父母采用暴力,经常体罚,会让孩子模仿而变本加厉。如果父母因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们在一起玩,甚至演变成大人之间的争吵就无法培养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小提示:父母在处理孩子们打架时应当公平对待,克已互让彼此协调,成为孩子的榜样。说服孩子向被攻击的一方赔礼道歉,使孩子承认攻击是错误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会后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正确的处理和正确的态度是影响终生的。3、点拨提示:●正面指导。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争执时怎样做,比如可以对同伴讲讲道理。●态度要冷静。孩子们发生争吵时,让他们做一次深呼吸,每个孩子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不能骂人。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退出争吵。有时解决争吵的方法是走开或让步。●奖励。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约定好奖励的办法。如果孩子和伙伴争吵的次数减少了,就允许他做一件他喜欢的事情。●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处罚。二、如何面对孩子间的“战争”。1、引入个案:从出世以后,孩子每一个转折性的进步都让做父母的狂喜,小不点儿一天天地长大,当孩子开始融入群体,也是父母头痛的开始,他闹脾气了,闯祸了,打架了,哭鼻子了,孩子与别的孩子之间的战事不断,让父母手足无措,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事,不好插手,可闯下的祸偏偏又只能等着做父母的去补救。这时候,最难拿捏的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孩子们都很敏感,任何稍微过火的处理方式,都可能给孩子将来的成长留下阴影。要妥善为孩子收拾战争残局,观念的树立和合理的方法至关重要。案例讲述人:星星妈妈故事主角:女儿星星,6岁多,今年9月刚上学心情:困惑那天课间,星星刚开始玩沙包,旁边一个小男孩突然一下子把沙包夺走了,星星吓得怔在原地。放学回来,孩子告诉我,我心里一时像被猫抓一样难受,被别的小孩明目张胆地欺负,星星却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我颇有无能为力之感,因为不可能不理智地去打那个抢沙包的孩子,我妈也说得对,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只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我担心她一味忍让,会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将来如何应付社会激烈的竞争?事实上之前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懂得谦让,到了这个阶段,谦让却成了退让,孩子显然吃亏了。我想对孩子说,再有小朋友来抢你的玩具,你就强硬点,要懂得还击。可是如此又令我们的教育前后不一,孩子可能无所适从。个案分析:4-6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称为“欺负”。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会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可能会抢。稍大一些,孩子学会利用团体关系对某个孩子进行孤立;或者要挟别的孩子要听他的话,否则就打他;或者用嘲笑等方式进行言语伤害,攻击性行为带上了伤害他人的目的,则发展为“欺负”行为。错误做法:A、把责任推给老师,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原因:孩子之间的争执本来就与老师无关,随便指责老师,无助于事件的解决,也有碍孩子认识真相,着重点应该是教孩子自己去面对挫折和鼓起勇气,责怪老师只会令孩子感到更加惧怕。B、直接带孩子去与对方父母交涉。原因:家长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而不是站在客观层面,碰到一起就很难理智处事。应该交由第三者如老师来管束。战后修复:引导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第一,孩子受到欺负,长期不快乐的积累,会导致心灵脆弱、自卑和害怕与人打交道。因此一定要防微杜渐。孩子受到攻击,首先是安抚他,让他知道,受到攻击并不是他的过错,欺负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告诉他,妈妈会帮助他。第二,激励他表达,说出受到攻击或欺负的经过和真相,对大一点的孩子,与他分析个中原因,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则教孩子学会宽容。第三,找老师谈,让老师知道孩子受到欺负,而采取行动去教育攻击他人的小朋友。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对象。第四,帮他树立权利观念,让他知道属于他的东西不应该无条件让给别人。教他不要软弱,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别的孩子再来抢他的东西,或者欺负他,则理直气壮地发出严重警告:如果敢欺负我,我可以告诉老师,或者会还击。第五,平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孩子园里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机会越少。第六,父母一定要控制怒火,体谅孩子的年幼无知,和老师一起分析情况,稳定情绪来和对方父母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吵闹只会伤害感情,于事无补。2、点拨解疑第一:能不干涉就不干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每次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会第一时间介入其中。大人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而不好意思,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而心痛。但是,这种做法未必可取。对于孩子来说,磕磕碰碰很正常。有时只是一时的好胜心引起了小矛盾,也许没几分钟就会和好。孩子们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孩子们的游戏有着属于孩子的规律。让他们在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所以,如果孩子发生冲突,一开始父母最好是静观其变,先不要干涉,或许在观察过程中你还会有所发现!第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想当然处理。在孩子打打闹闹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的孩子相对内向,处境往往比较被动;有的孩子会讲道理,对冲突能起到缓和作用;而也有个别孩子从小深受家人溺爱,有一定攻击性。有时,孩子间的冲突也会“升级”。这时大人就不得不干涉了。首先要了解情况,然后具体分析,再给孩子讲几句道理。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浅显的道理他们也懂,而且简单说几句也不会影响原先愉快的游戏氛围。最不可取的是父母为了面子或“想当然”,不由分说拉来孩子或批评或打骂。这样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破坏大家的好心情。第三:日常教育也很重要,父母的言行要注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在外“做一套”,在家“说一套”,当冲突发生时,碍于面子表现得相当得体,孩子听了也明理。但一回到家里,或会因为自己孩子表现不佳而“秋后算账”——什么“你傻呀”、“你笨呀”,或会因为看不惯别的孩子而“说三道四”——什么“霸道呀”、“野蛮呀”。如果父母前后言行不一致,就容易让孩子混淆是非,从而缺失正确的判断力。爱孩子,就应该让其明事理,让他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所以,无论是日常的正确导向教育,还是家长的榜样作用都很重要。3、操作指导: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孩子化解矛盾,并让孩子不断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呢?请您接着看看下面提升孩子美德的冲突处理6步骤吧!步骤1:认同并接受孩子们对冲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在孩子们的冲突中,常常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每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的感受和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成人,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表达自己感受和看法的权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协调两个孩子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去做仲裁。步骤2:协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倾听对方的诉说,帮助孩子澄清和说明问题。让孩子们重复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感受,同时倾听对方。通过这个过程,帮护孩子们相互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比较小的孩子常常不能很好地交流,他们常常不能清楚地表达,也不太会倾听对方的诉说。这些都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孩子们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中心”。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思索别人的立场和感受。步骤3:协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责任。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步骤4: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冲突发表自己的建议。当孩子们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孩子们通常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些办法不合适,但是让孩子们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会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不要简单地否决孩子们的建议,而要把一方提出的建议告诉另一方,让他发表对这个提议的看法。如果孩子们的讨论陷入僵局,没有解决的头绪,成人不妨给一些提示,引导孩子们思考的方向。但这并不是说要孩子们照办。步骤5:如果孩子们觉得别人提出的办法不合适,要给他们拒绝的权利。当然,他们可以接受自己觉得合适的建议。而当孩子们就解决冲突达成一致的协议时,要支持他们的决定。成人的角色之一,是要引导孩子们协调不同的意见,尽力达成协议。当孩子们各自提出建议、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的时候,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建议是否公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法的时候,成人要表现出对每个孩子的感受的关注,让孩子们看到,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步骤6: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孩子们和好和恢复友谊。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修复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对对方做错了什么,让他做一些让对方感觉好一点儿的事情,可以减轻他的内疚,并且对自己与对方的友谊保持信心。如果一个孩子做出了补救的善意举动,成人要问一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感觉好一点儿。这样,受伤害的孩子心中还能保持着对对方的良好印象,他们之间的友谊关系还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三、如何引导孩子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1、个案引入:圆圆是一个6岁爱美的小姑娘,平时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但她在学校却是个文文静静的孩子,跟她在家里或出游的时候,大相径庭。有一次,妈妈去接圆圆放学,发现她的头发被扎的又精致又漂亮。圆圆平时很爱美,就想她心里肯定很喜欢今天的发型。在回家路上,妈妈笑着对圆圆说,“小圆今天真漂亮,明天妈妈也跟老师一样,帮圆圆扎这么好看的头发,好不好?”圆圆却皱着眉,瘪着嘴回:“不好,我不喜欢粉色的头绳。”听到这个回答,妈妈很惊讶:孩子会直接明了的告诉身为父母的你,但为什么在老师面前,就禁言说不出了呢?尊师重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然的,“老师”在这般文化氛围的渲染下,它的地位不言而喻,是坚不可破的,比如圆圆的老师,在圆圆心中的地位。但,老师可以在孩子心中拥有高地位,却不能因此让孩子不敢与之交流。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