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社稷.(谷神)变置.(立)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B.汤放.(释放)桀残贼.(害)就.(接近,趋向)下C.走圹.(原野)其何能淑.(善)载胥及溺.(过分)D.孰.(谁)与之荐.(推荐)人践.(登上)位【解析】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2.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作七十列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46924159(AB)A.得天下有道.。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解析】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4.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46924160(AD)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B.子路率尔而对曰。C.求,尔何如?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解析】两个“尔”都当“这样”讲5.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6924161(C)①所欲与之聚之。②尧以天下与舜,有诸。③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④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⑤不能使天与之天下。⑥利与善之间也。⑦孰能与之?⑧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⑨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D.①②③/⑤⑦/④⑥/⑧⑨【解析】动词,给予/连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跟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46924162(B)A.祭祀以时。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B.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C.何以利吾国?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D.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解析】都当“拿”讲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袖子里有倒兜就像今天西服的内兜一样,装进去会自然垂到袖口的,除非你自己掏,否则它自己不会掉出来。D.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解析】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上向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6924163(B)A.五则短文紧扣“民贵君轻”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说理透彻精辟。B.第4则短文中,孟子反复强调“天也”、“故曰天也”,由此可见,孟子很相信“天意”,在他的思想深处,“天意”比什么都重要。C.从全文内容看,“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就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就是践履仁义。D.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更能赢得民心重要。【解析】B项中提到的第4则短文,先阐明了天子不能将天下给别人的道理。接着阐明了“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的道理。最后阐明了“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道理。而孟子反复慨叹“天也”,“故曰天也”出现在最后一层,很显然孟子强调天意,但他认为民意比天意更重要,后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说明了民意民心高于天意的道理。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完成9~12题。导学号46924164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荐.之于天而天受之荐:举荐B.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现、显露C.使之主事而事治.治:统治D.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与:给予【解析】治:治理得好。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C)例: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A.荐之.于天而天受之B.三年之.丧毕C.夫然后之.中国D.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到。A项,代词,他。B项,助词,的。D项,助词,的。11.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B.暴之于民而民受之C.天子能荐人于天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解析】D项是宾语前置,“谓之此也”,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1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选文主要阐明了孟子关于“禅让”的看法,他主张依民意而行禅让。B.孟子还强调,受让者要有大贤大德,要首先经受得“主事”的考验,才有可能继位。C.“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这句话表明孟子对夺权篡位的否定,强调了上天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D.选文层层分析说理,并通过正反对比,把禅位让贤的道理讲得清晰透彻。【解析】“强调了上天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表述错误。这里的“天”是指“天意”,孟子说的“天意”即“民意”。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导学号46924165姜公辅,爱州日南人。第进士,补校书郎,以制策异等授右拾遗,为翰林学士....。岁满当迁,上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朱滔助田悦也,以蜜裹书间道邀朱泚,太原马燧获之,泚不知也,召还京师。公辅谏曰:“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不从。俄而泾师乱,帝自苑门出,公辅叩马谏曰:“泚尝帅泾原,得士心,向以滔叛夺之兵,居常怫郁不自聊,请驰骑捕取以从,无为群凶得之。”帝仓卒不及听。既行,欲驻凤翔倚张镒。公辅曰:“镒虽信臣,然文吏也,所领皆朱泚部曲,渔阳突骑,泚若立,泾军且有变,非万全策也。”帝遂之奉天。不数日,凤翔果乱,杀镒。帝在奉天,有言泚反者,请为守备。卢杞曰:“泚忠正笃实,奈何言其叛,伤大臣心!请百口保之。”帝知群臣多劝泚奉迎乘舆者...,乃诏诸道兵距城一舍..止。公辅曰:“王者不严羽卫,无以重威灵。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为陛下危之。”帝曰:“善。”悉内诸军。泚兵果至,如所言,乃擢公辅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帝怒,谓翰林学士陆贽曰:“唐安之葬,不欲事茔垅,令累甓为浮图..,费甚寡约,不容宰相关预,苟欲指朕过尔!”贽曰:“公辅官谏议,职宰相,献替固其分。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帝曰:“不然,朕以公辅才不足以相,而又自求解,朕既许之,内知且罢,故卖直售名尔”遂下迁太子左庶子,以母丧解。复为右庶子。(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七,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B.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C.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D.帝徙梁/唐安公主道薨/主性仁孝/许下嫁/韦宥以播迁未克也/帝悼之/甚诏厚其葬/公辅谏曰/即平/贼主必归葬/今行道宜从/俭以济军兴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翰林学士: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B.乘舆者:皇帝。“乘舆”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或皇帝所用的器物。C.一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就是“三十里”的意思。D.浮图:初为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后又指称佛教建筑,逐渐也指称一般的高塔。【解析】翰林学士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错,仅是一种古代官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姜公辅很有才华。姜公辅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表现十分突出,每次进见向皇帝汇报事情都详细透彻,很得皇帝的器重。B.姜公辅敢于直谏。虽然姜公辅进谏,皇帝都不听从,但他之后遇事依然坚持提出谏言,以致因公主丧葬之事触怒皇帝而被降职。C.姜公辅有先见之明。泾师叛乱,皇帝仓皇出征,想到凤翔驻扎依靠张镒,姜公辅认为这不是万全之策,之后凤翔果然叛乱,张镒被杀。D.姜公辅很有主见。皇帝在奉天的时候,有传闻说朱泚反叛,卢杞等大臣认为传言不实,姜公辅不人云亦云,建议皇上做好部署,防患于未然。【解析】“皇帝都不听从”错误,姜公辅劝皇帝不要把诸道兵驻扎在城外,皇帝称“善”,是听从了的。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若不能坦怀待泚,不如诛之,养虎无自诒害。(2)本立辅臣,朝夕纳诲,微而弼之,乃其所也。【答案】(1)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不要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2)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参考译文】姜公辅,爱州日南人。进士及第,补授校书郎,凭借制策优等被授予右拾遗,担任翰林学士。一年期满应当变动官职,姜公辅上书朝廷,以母亲年老需依靠自己的俸禄赡养为由,请求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事。公辅有优异的才华,每次到朝廷面进皇帝,陈述奏章详细透彻,德宗很器重他。朱滔帮助田悦,用蜂蜜裹信经小路送去邀请朱泚,太原马燧截获了它,朱泚不知道这事,被征召回京城。公辅进谏说:“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养虎不要给自己留下祸害。”皇帝没有听从他的进谏。不久泾师叛乱,皇帝从苑门出征,公辅拉着皇帝的马进谏说:“朱泚曾统帅泾原,很得士兵的心,以前因为朱滔叛乱夺了他的兵权,他平时心情忧郁,感觉无聊,请骑快马去将他抓来,让他跟随您,不要让那些叛乱的人得到他。”皇帝仓促之间来不及听取这意见。出行后,想驻扎在凤翔,依靠张镒。姜公辅说:“张镒虽是值得信赖的大臣,但他是一个文官,所统领的都是朱泚的部下,就像渔阳突骑一样,朱泚如果被拥立,泾原军队将会叛变,不是万全的计策。”皇帝于是到了奉天。没几天,凤翔果真发生叛乱,张镒被杀。皇帝在奉天,有人说朱泚反叛,姜公辅请求担任守备。卢杞说:“朱泚忠诚正直老实,怎么说他会反叛.这太伤害大臣的心了!请允许我以全家一百条人命为他做担保。”皇帝知道群臣大多劝朱泚迎接皇帝,就下令各道的军队在距离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姜公辅说:“王者不整饬卫队和仪仗,就没有办法增加显赫的声威。现在禁军人少势力单薄,却让士兵军马驻扎在城外,这是陛下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地。”皇帝说:“好。”把各道军队全部迎入。朱泚的军队果然到来,正如姜公辅所说,于是提拔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帝迁徙到梁,唐安公主在半路上去世了。公主本性仁爱孝顺,许诺下嫁给韦宥,因为迁徙没有嫁成。皇帝非常悲伤,下令厚葬她。姜公辅进谏说:“平定叛乱后,公主必定要回去安葬,现在走在路上,应该节俭,来振奋军心。”皇帝大怒,对翰林学士陆贽说:“唐安公主的安葬,不要筑坟墓,叫人堆砖修塔,费用很少,不让宰相参与,他不过只想指责我的过错罢了!”陆贽说:“姜公辅担任谏议官,执行宰相职务,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善言,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皇帝说:“不是这样,我认为姜公辅的才华不足以担任宰相,并且(对我决定的事)又自行解除,朕既然许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