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春江花月策划案(节选)一、项目描述绿城·春江花月园区由高层、小高层公寓、会所、商铺及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组成。一期江树苑、月华苑12幢小高层、高层住宅。从2003年6月起,建筑外立面初露姿容;二期芳甸苑、晓风苑12幢小高层、高层住宅,正在顺利建设;三期工程正进行紧张的施工图设计中,将于2003年上半年启动。建成后的绿城·春江花月将成为“钱塘江时代”临江景观住宅的典范作品,钱塘江畔一道永恒的现代风景线。二、规划设计(一)规划思想1.未来钱塘江人居景观绿城·春江花月濒临钱塘江,是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总体布局和建筑景观不仅影响园区居住生活环境和景观的品质,而且影响未来城市的整体景观。绿城·春江花月通过大江、涌潮、大桥、建筑、青山等的有机结合,交融为现代的集江、山、城为一体的滨江人居景观。2.引钱塘江美景入园区如何引钱塘江美景入园区,是绿城·春江花月规划设计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规划设计上,绿城·春江花月园区中央花园向钱塘江一面打开,引钱江美景入园区,使园区主体景观与江景汇为一体,具有更好的亲水特性。规划时充分考虑每家每户与江的关系,园区小高层、高层建筑错落有致、通透和谐,最大程度地保证让绝大多数业主都能领略到钱塘江景,能在家中客厅看江景。3.协调城市天际轮廓为了使建筑群体造型与城市山水天际轮廓相协调,同时也为了使住户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江景,春江花月的建筑呈退台式布局,建筑的高度往钱塘江方向由高往低依次滑落,园区内的主要动线的起始点和节点都与江景形成一定的对照关系。这样的布局不仅扩大了观景视野,使整个园区楼宇对景观利用的最大化,而且丰富了立面效果,使整个沿江立面既统一又有变化,构成协调的城市山水天际轮廓。4.街区式的群体结构绿城·春江花月园区中的建筑群体采取街区式的结构布局,形成街区式的弧形连续建筑体景。这样,既争取了更多的临江面,又使更多的住户获得了接近中心绿化的有利条件,形成人性化的居住环境。5.园区建筑围合方式绿城·春江花月园区的单体建筑或数幢围合成庭院的方式组合。庭院或处理成半封闭,或与绿荫合并串联成林荫散步道,成为园区中业主日常生活的公共休憩空间,同时成为园区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二)组团布局绿城·春江花月总规划用地为25.17公顷,分三期七个组团开发建设。春江花月一期由江树苑和月华苑两个公寓组团组成,分别位于园区的东北侧和中心绿地的东侧;二期由流云苑、芳甸苑、晓风苑三个公寓组团组成,其中流云苑、芳甸苑位于园区北面,晓风苑位于中心绿地的南侧,紧靠钱塘江;三期分映霞苑和潇湘苑两个公寓组团,分别位于园区的西北面和西南面。七个组团围绕中心绿地有序展开,形成科学的对称的园区布局。(三)良好的规划使业主居住便捷……三、建筑景观设计(一)建筑组群绿城·春江花月园区建筑分为三个组群:1.一是以园区道路为界,位于区块西南角的组群,以小高层为主;2.二是以园区中央花园结合布置的小高层和点式高层建筑组群;3.三是自区块西北端,环境中心绿地并延伸于东南端的带状组群,由小高层、点式高层和板式高环境景观篇。(二)建筑结构体系创新1.隐形梁体系:规整天面线条梁同墙宽隐藏梁体,增加室内使用空间。2.异行柱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柱采用L、+、T横截面形式,柱宽同墙厚,避免产生室内柱的死角,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3.采用桩基础保证结构的承载要求,减少结构沉降、对点线的影响。4.框剪结构抗震体系:结构以钢度中心基本对称,增加结构稳定性。5.外墙,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避免填充墙与混凝土的裂缝,引起的墙面雨水渗漏。6.凸窗台设计要求a根据建筑外立面设计的要求,凸出厅房外窗,适当增加窗台的宽度,避免阳光直射进户内,达到节能效果,并增加了室内的使用面积及空间。b根据杭州雨水较多,凸窗台易渗水的特点,将外窗台斜坡状最高点设计比内窗台低不小于10cm,窗框内缘高度不小于30cm,窗外侧金属框与段面层接缝处嵌填防水密封材料。7.室外雨水管、空调机位,空调冷凝水管隐蔽不外露,不破坏建筑外观。8.基础半地下室停车,利用小区现有的地形,在建筑设计中形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半地下室,利用这一层作停车及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9.室外智能化及通讯、有线电视等弱电系统用共井、共沟方式综合布线。(三)景观设计概述……(四)景观区域分布……四、交通组织……(一)动静结合与交通组织……(二)园区道路……五、完善硬件配备,提高项目质量……绿城·春江花月之营销推广策划案例阐述月是天上最美丽的东西;诗是人间最有意境的东西;情感是世上最微妙轻灵的东西。绿城·春江花月几乎同时蕴含着这三者。杭州,是诗的城市;杭州,也是水的城市。西子湖的柔波滋养着杭州城的精致和细腻,钱江大潮的澎湃锻造着杭州城的阳刚和坚韧。绿城·春江花月,不仅在观念上率先运用“钱塘江时代”的江景房产概念,引领杭州房产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大步迈进,从而使杭州人居走出多年来紧围西湖的逼仄局面。同时,绿城·春江花月在背山面水的黄金水岸上,以真山真水的自然美景为背景,以千古名诗《春江花月夜》的浪漫意境为烘托,为热爱江水和明月的消费者营造了一幅具有唐诗精神的人居胜地。目前,绿城·春江花月已是杭州市钱塘江岸最具有价值的高尚楼盘,是消费者们热爱和追捧的品牌楼盘。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春江花月夜的诗与情是激发和打动消费者的最初原动力。第一节中国人的诗与情一、诗意存在于人与世界相遇的刹那。无路可走的人,要学会飞翔。无以表白的心,要学会懂诗。这是诗意的土地,生活生生不息。在人类社会中,诗没有终点,无所不在。不可想象人类在缺乏诗意的土地上,能有蓬勃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润泽生命的轨迹。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诗歌这一形式流淌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时期,流淌在各个阶层,流淌在民众的各种生活状态之中。可以这么说,中国,是诗的沃土;中国人,从来擅于用诗的语言表达情感。“诗言志、歌咏言”,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我们的祖先就用诗的语言歌唱质朴的情感。到了以文字构筑诗的年代,诗几乎载负着人们的大部分文化精髓和情感思想,从诗经的大小雅、十五国风,到《诗大序》所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诗不但真实反映了现实、表达了情感,甚至直接成为民风俗情、社会政治的反应。“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的最大特质就是为情所发,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我们不必列举诗经、楚辞、乐府辞赋的光辉起点,也不必列举唐诗宋词的繁华昌盛,当然也不必列举元明清诗的自由风雅,抒情感怀一直贯穿诗歌的历史。…………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与情,它们不必然地一致,但必然地存在。今夜的月亮很华美,古人曾看到过,可以预见将来的人们也会凝视那黑夜中诗意的孤悬的光辉。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的诗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如同哈曼所说:“诗是人类的母语。”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曾几何时,“母语沙漠化”成为一个现代人无法挣脱的窘境,诗与诗人一起难逃出失落母语的劫数,这或许是这个时代与诗意不可避免的阻隔的源由。现代化,是一柄双刃剑,它让城市人享受便利、便捷、舒适,也令城市人产生隔阂、压力,令朴素和本真似水逝去。…………第二节栖居在诗意的杭州我迷恋的东西中,有一样我从不去记忆——情感,但是我却因为有情感,江南一首诗的秘密从此对我敞开。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土地,那么江南是这方广袤的土地上最适宜诗生长的一块土壤。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在江南的人们襟怀里诗情诗意都会多一些。曾有人说,除了写诗不知道还能以什么方式感觉到真正的江南。于是,有关江南的记忆与诗的记忆联结在一起,并如此执着地活在人们的心中,是江南的永恒,还是诗的永恒?那黄梅雨、那十里荷花、那石板小巷、那小桥流水……丝丝缕缕、牵牵绊绊,向我们走来。此时的江南,是诗词的江南,是儿时一遍又一遍熟读于口的唐诗宋词:苏轼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晏几道的“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诗情画意中的江南,于是便成为许多中国人精神守望的故乡,成为他们难以忘却的情结,指引和召唤他们在有生之年,踏上梦里的江南。当官场失意、商海失利时,拍拍肩上的灰尘,整整不多的行装,来到江南的市井小巷。自然,也有更多的高官显赫、达富贵人,当他们登上生活的高峰时,选择在江南最美的风景处,为自己修筑一座颐养天年的家园。因此,诗里的江南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是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栖居家园。……第三节春江花月代代传唱“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们相信绿城·春江花月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也是现代的生活。千年的明月,见证了钱江潮水的潮起潮落,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换,见证了诗意人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