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成都二十四中蒋德明基本概念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杂税。历代主要赋税制度表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形成阶段“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编户制度封建赋税制度发展阶段租调制略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封建赋税制度新阶段一条鞭法地丁银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形成阶段“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编户制度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开始征收土地税按人口和资产征税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形成阶段“相地而衰征”春秋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收税开始征收土地税承认土地私有,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初税亩”按亩纳税编户齐民制度两汉人口众多,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巩固封建统治根据人口和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又是一种赋役制度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发展阶段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指导思想以庸代役按资产、田亩交纳,分两季纳税财政入不敷出-“积贫”现象隋朝和唐朝前期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发展阶段租调制魏晋南北朝略略与均田制相结合略租庸调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指导思想田租、缴纳绢和布叫调,以绢和布代役者叫庸以庸代役保证了生产时间,负担相对减轻,保障了财政收入两税法唐中后期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解决财政困难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主要按土地和财产收税;一年分两季收税扩大税源,统一税制,增加税收,相对减轻负担,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法时期财政入不敷出-“积贫”现象包括官僚地主在内,不服役者交纳免役钱,按亩纳税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局面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新阶段一条鞭法地丁银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由实物地租为主变为货币地租为主;赋税品种减少取消人头税,以土地作为唯一的征税标准“地丁合一”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名称时间背景内容特点作用或影响封建赋税制度新阶段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按户、丁征收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来分担由实物地租为主变为货币地租为主;赋税品种减少减轻了农民负担,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地丁银清朝前期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简化税收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在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取消人头税,以土地作为唯一的征税标准“地丁合一”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一览表废除了人头税,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货币田亩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人口隐瞒现象严重地丁银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有利于农业商品化货币田亩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扩大税源,统一税制,增加税收,相对减轻负担,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实物资产田亩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解决财政困难两税法保证了生产时间,负担相对减轻,保障了财政收入实物田亩户税人丁吸取隋亡教训,采取轻徭薄赋的指导思想租庸调制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实物资产人丁人口众多,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巩固封建统治编户齐民作用或影响征税方式征税标准背景名称121314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1、征税标准:2、赋税品种:3、征税方式:4、征税时间:5、人身控制: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目的:3具体原因: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出现)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王安石变法的措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均田制的适应);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上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顺应了封建经济的发展(1)赋役制度的演变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人与人的关系);(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和改革;(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比如租庸调制);(4)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的基本依据。比如:均田制、摊丁入亩、地丁银。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认识高考点击(2005年春季北京文综卷第12题)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制(2003.新课程.21)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人口自由流动B土地兼并C稳固自然经济D减轻地租CA(05年上海高考)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出现了变化,参照下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人口三亿二亿一亿年份1661172217341794顺治朝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乾隆朝约19000000约25000000约27000000约310000000A顺治朝随着人丁的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回答下列两题。(2006年成都市二诊题)唐朝两税法的实际作用是()A缓解了均田制破坏后出现的财政困难B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C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从根本上减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作为新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人口快速增长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AB练习题:1、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吏治腐败D.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难以推行2、两税法与以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A.统一税制B.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D.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C3、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征收统一赋税,以银两纳税D4、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使封建赋役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5、唐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之所以促进了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这两种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A唐政府B中小地主C广大农民D官僚地主DC6、使唐朝府兵制得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是()A方田均税法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7、据史书统计,清朝康熙末年人口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激增至三亿多,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实行“更名田”,社会经济得到发展B“摊丁入亩”在全国的推行C清朝耕地面积不断扩大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BB农业税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2004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要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1、我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发展史上有哪两次重大改革?试述其内容和作用。这些改革反映了什么趋势?2、当前我国取消农业税的背景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能力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