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教学思想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是一个通病,与之相伴的是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结构紊乱、教学效果低效。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映潮老师的首创,是余映潮老师教学艺术主导的风格特征之一,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我常常想,“板块式”教学思路下的课堂教学就像是游览一处园林,园林的名称就是课题,余映潮老师则是一名高超的园林艺术设计师,预先设计好这处园林。然后他又像一名出色的导游员,引领学生们在这处园林尽情地游览,一处景点、一处景点地慢慢玩赏,细细琢磨,悟到实效。“板块式教学”设计是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余老师说:“板块式教学思路是我的创造,也是我的主流教学模式。”纵观余老师一系列教学设计和他所上的示范课的实录,我认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板块式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余映潮在《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自序中说:“我没有建立什么思想体系,也不刻意追求形成什么语文教学派别,但我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求做到非常贴近一线的教学。‘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是我的教学常规。”“学生主体”自钱梦龙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写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之中,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能否落实,关系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关乎学生语文素质能否得到快速提升、健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所以,“学生主体”必须落实在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之中。对此,余老师在他的一篇篇课例的设计、一课课的示范教学中,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回答。他的设计,无论是两个板块,还是三个板块(基本上三个板块),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无论是听、读,还是说、写,都给学生留有充分活动与思考的时间,都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都有一套相应的操作方式和办法。学生所有的活动都能与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水准紧密结合,没有任何玄虚花哨的噱头,也没有什么预设的圈套,而是一步一步地前行,一层一层地推进,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向目标,并一一落实。语文课要真正告别传统的授受模式,把学生从“灌”与“填”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自然要从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自然有序地把学生引入主动钻研探索文本的境界之中,让学生做一个清醒的学习探索者、吸纳转化者、创造实践者。比如,他上的《马说》这一课,只有“诵读”和“积累”两个板块,但两个板块的步骤十分清晰,落实非常细致。如诵读要求:读出“同情”,读出“愤慨”;朗读要把11个“不”字、3个“也”字读好,交流体会各语段的“语气”。这就好像特级教师李镇西对学生提出的阅读既要“走近作者,还要读出自己”一样,达到心灵上的浸润与情感上的滋养。这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达到真正理解消化的要求,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告诉学生。这样落实“诵读”要求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目标“,体会各段的语气”的要求就能落在实处。在“积累”这一板块中,又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听记积累。即听老师讲解并记录,内容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名词、副词(如“奴隶人”“其”“以”“虽”等)以及关于“说”的文体知识。第二步是辨析积累。主要辨别词的同形而不同义,如“之”“也”“食”“其”“策”“虽”“常”等。第三步是翻译积累。用说话的方式把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并背诵全文,还要引申理解“作者不是真的在写马,他是在呼唤知马人的出现”。这是从学习文言文的角度让学生过好文字关、语言关,对应该掌握的实词、虚词一一加以落实;在疏通文义的前提下,当堂背诵该文,并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些“积累”要求是必须的,也是科学的。唯有如此,语文的根基才能打得扎实、牢固,语感才能不断地丰富、敏锐。由此可以看出,余老师的课做到了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他的课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具有针对性,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落实具体细致,主体活动不仅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探索求知的成功满足。这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是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说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一种可大面积推广的教学模式。二、“板块式教学”设计使课堂充满了“语文味”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只要认真细致地研究余映潮老师所设计的语文课和所上的示范课例,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目标明确,步骤简洁实用。步步不离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由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努力来完成,其共性特征十分突出。“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使得课堂充满了“语文味”。余老师的课,每一节都会十分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经过哪些步骤?达到什么目标?如《口技》一课,余老师将其设计为三个板块,即“朗读、欣赏、积累”。他在开课伊始,就告诉学生:“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积累,做好老师发给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现在我们就看他对第一板块“朗读”的程序是如何设计的:第一次读:读得流畅——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第一段,由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明晰的基调。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情景,读出段中层次。这里的朗读要求具体,层次分明,既有朗读方式的要求,又有对内容把握的要求,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遵循“总体感知——细节理解——总体把握”这样一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文本阅读的思维认知规律。环环相扣,步步落实,教学目标得以一一实现,学生的收获也就做到了无可置疑,这样的课堂不正是充满了“语文味”的课堂吗?从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余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讲程序、讲方法、讲语文知识和言语材料的积累、讲语文能力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学生活动实实在在、仔仔细细、有条不紊,符合新课程关于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过程和方法”,落实“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三个维度上体现出语文教学目标的综合要求。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既长知识,又学方法;既能保证主体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又能集中精力、实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讲,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充满了“语文味”。因目标明确,主体不会盲目活动而游离于文本之外;因方法明确,对内容有针对性,借助教师点拨或示范,主体的思维不会信马由缰、南辕北辙;因程序明确,一个目标达成了,自然进入下一个目标;一个板块结束了,进入下一个板块。每走一步,学生都能了解自己达成目标的状况,每完成一个板块,学生都能感知到自己努力的程度。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难以(全面)落实的,而余老师的每一课都会开宗明义,告知得清清楚楚,每一环节的活动程序设计得明明白白。我们说余老师的课值得研究,值得推广,就是因为他的教学模式和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开展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结合得比较自然、比较自觉、比较合理、比较细致、比较扎实,达到一种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正因为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思想植根于基层,着眼于一线教学实际,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从普及大众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来专注地进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所以他的课设计得既实用、又灵活,既简洁、又丰满,既清晰、又有深度,既朴实、又很精细,既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既继承了吟诵品读的优良传统、又勇于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开创新的教学模式。他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出成功性的示范,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其中,他的板块式教学实在是“灵动的版块,无限的创意”,余老师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板块式教学结构呈现出若干“板块”的组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可以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板块式教学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板块式教学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设计思路追求的境界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合乎语文素质养成的要求。综观“板块式教学设计”,可以发现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教学过程以“板块”形式呈现,特点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并由此深化或拓展开去。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余老师教学创新有其明显的特点,他的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不是平面推进,而是立体展示;不是冗繁复杂,而是明快单纯;不是顾此失彼,而是浑然一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我们可以体会到: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