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具有开放性与整体性两大特点※以启蒙主义为特征的“五四”新文学传统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时期(1949--1965)“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新时期(1977--1985)1986年以后第一编1949—1965的中国文学第一章概述※第一次文代会召开(1949.7)※文艺思想的论证和文艺政策的调整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年对胡风及其“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镇压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成果第一,它鼓舞了一批老作家;第二,理论上提出了反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第三,出现了青年作家创作的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反右”运动后的文艺低潮出现了“新民歌运动”“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第二章土地之歌※农村题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1953年,李準的短篇《不能走那条路》赵树理的《登记》、《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锻炼锻炼”》与“山药蛋派”《“锻炼锻炼”》意在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事佬的思想问题,客观上表现了农村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赵树理的小说的特点:内容是老百姓爱看的有政治主题的新人新事;艺术上适应老百姓的欣赏习惯;叙述上多采用朴素的日常口语。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情节单纯,单线索发展※在赵树理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逐步形成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山药蛋派”或“山西派”※《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其演化趋势将自己的创作与当前政治斗争、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特点,产生思想艺术上的不平衡电影《李双双》则更多地倚重艺术结构上的民间性,突出李双双和孙喜旺的性格冲突和喜剧色彩第三章战火中的诗情※现代战争小说的英雄主义基调在创作意图上,以怀念战友、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主要目的;在人物塑造上,努力歌颂革命战争中出现的战争英雄;在创作题材上,选择了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和重大战役;在创作基调上,作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作品普遍的军事化特点。※作品的分类:以整体视角为特征的作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个人视角为特征的作品: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茹志鹃的《百合花》;以民间视角为特征的作品:曲波的《林海雪原》、知侠的《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和《洼地上的“战役”》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正面地全景式地表现了整个战争过程;从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性格各异的英雄形象,首次直接描写了高级将领彭德怀。局限性:没有对革命军人身上的农民意识及其内心世界和个人感情,反面人物的内心和精神等进行探索。路翎的《洼地上“战役”》在友情和爱情两个重要层面上探讨了战争与个人幸福的关系,部队纪律与个人情感的关系;战争场面的描写别开生面,完全摒弃了英雄传奇的成分,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斗争和心理变化。以民间文化的视角来表现现代革命战争,也是当时的战争小说作家对战争文化审美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小说美学1957年,吴强艺术地再现山东战场的《红日》,选取了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战役作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主线。“涟水撤退”先抑,“莱芜大捷”过渡,“孟良崮歼灭战”后扬。※《红日》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三:作品主人公沈振新是“常胜军”军长;揭示人物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较真实地描写了不同政治立场的职业军人特点※《林海雪原》的浪漫传奇色彩题材上的双重优势:一是反映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军事胜利;二是表现远离主战场的剿匪战斗;单线发展的传统结构: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各自成章;节外生枝、险象环生的处理方法;借用民间文化因素刻画人物和进行人物设置。※《百合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茹志鹃是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专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小说的内容是反映战争年代的生活及表现和平年代的生活。《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描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情美。小通讯员质朴、憨厚、不善言辞,后又表现出活泼可爱;“我”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是两人之间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新媳妇的性格塑造则是通过她与小通讯员的关系来完成的。“借被子”将作品重心转移到新媳妇身上。※茹志鹃小说独到之处:通过生活侧面描写普通人,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儿女情”独特的女性视角,并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第四章英雄的道路※现代历史小说三大特点:总体特征是以革命历史为主要线索第一,具有胜利者的主体地位以及英雄主义的乐观基调;第二,都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第三,作家在创作中努力追求一种诗史的风格。※与现代战争小说相比,历史小说表现范围更为广泛※现代历史小说的三大模式:《子夜》模式,带有鲜明的党史立场的叙事模式:《红岩》、《红旗谱》;《死水微澜》模式,通过民间生活场景和民间文化意识展示历史风貌的叙事模式:《三家巷》、话剧《茶馆》;《财主底儿女们》模式,又称“个人模式”或“心理模式”:《红豆》。※《小城春秋》的独特之处:创作题材上,具有南方民间色彩的宗族矛盾,展示三十年代厦门社会的时代风貌,重新演绎“革命加恋爱”的故事;创作手法上,沿袭三十年代革命小说的“三人行”模式。※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将狱中斗争、城市地下斗争和农村武装斗争三条线索连接起来,主要围绕狱中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的较量,成功地塑造了英雄群像和反面人物。※粱斌的《红旗谱》主要表现农民斗争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把朱老忠当作理想化的“农民英雄”来塑造。在朱老忠身上,作家的主观愿望和作品文本的叙事逻辑严重错位。《红旗谱》选择了古典文学的传统手法,章法结构不脱离民族形式,语法结构不脱离现实生活。※欧阳山的《三家巷》题材的独特个性通过人物的心理历程来反映革命运动,通过展示社会生活风俗来表现时代政治风云,选择一个远离斗争漩涡的“典型环境”三家巷。人物之间的“五重亲”关系:表亲、姻亲、换帖兄弟、邻居、同学。通过革命运动的深入来表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分化。※周炳: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既对革命胜利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又经受不住革命失败的打击;区桃:美丽聪慧、多才多艺、温柔敦厚、纯洁善良、甘于贫寒、勇于革命,作者用良苦用心塑造出的一个精致的南国美女;陈文婷:幼稚、热情和任性,她的“娇”、“骄”二气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五章早春的气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作品产生的环境“双百”方针的提出,青年作家既有思想探索的锐气,又有文学创作的才华,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充满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王蒙等怎样看待“文学”与“革命”文学是革命的脉搏、讯号、良心;革命是文学的主导、灵魂、源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要特点表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青年人充满青春活力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和他们的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冲突。林震的主要特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但内心既自命清高又多愁善感。作者借他讲述一个中国的娜斯嘉不断受挫、不断失败的故事。刘世吾形象的特点:官僚主义的代表人物,意在准确地表现官僚主义从热情到冷漠、从锋芒毕露到世故圆滑的思想变化过程。※《草木篇》的艺术个性以小见大,通过对不同草木外形和生长习性的描绘和强调,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不讲究形式上的优美,而专注于一种顽强的战斗精神的抒发,或充满阳刚之气,或洋溢着精气之神,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对鲁迅杂文和七月派诗歌的“战斗精神”的传承。※《红豆》产生的社会文化氛围五十年代,大部分作家站在革命者的立场,来审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红豆》以知识分子的视角,来表现知识分子在革命洪流面前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并引起知识分子强烈共鸣。作品看似因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一场爱情悲剧,但探讨的却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所以说它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篇“革命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江玫: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所特有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和在恋爱中的心理变化。她从一个清纯可爱的女大学生到一位多愁善感的知识女性,并没有成为英雄。萧素:坦率泼辣、正直勇敢,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影响江玫走上革命道路。齐虹:形象缺乏立体感,略显单薄,强调了他前后性格的鲜明对比。作品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第六章诗人的心声※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分类及作品基本特征:围绕中心,努力表现“新的人民时代”;失去创作权利的诗人们形成一个“潜在写作”的“暗流”;“第三种情况”则流露出创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分类:颂诗(胡风的《时间开始了》)朝鲜战争题材(未央、张永枚)歌赞劳动和建设(李季、阮章竞)铁道兵生活(魏钢焰、周纲)农村生活(严阵、苗得雨)工人生活(李学螯、温承训)※颂歌潮流的阶段五十年代中期,抒情诗: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闻捷的叙事性抒情诗李瑛的军旅生活抒情诗1958年,“新民歌运动”而产生的“大跃进诗歌”;1962年底,政治抒情诗为主导,由“颂歌”转向了“战歌”※绿原和曾卓相同的创作经历:湖北人,生于1922年,40年代受胡风影响开始诗歌创作,55年因胡风而被捕入狱,22年后几乎同时获得平反;恢复自由后,创作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作品。采用秘密写作的方式,经过20多年后才公开发表代表作《又一个哥伦布》和《有赠》。※绿原和曾卓在艺术个性上的不同绿原的《又一个哥伦布》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当时孤苦绝望而又坚韧不屈的心情,保持了高昂的理想主义精神;曾卓的《有赠》既是他献给一个伟大女性的哀歌,也是诗人对所有受难者的妻子们的礼赞,在略带苦味的温情中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九叶诗派”的唐湜以写作“诗论”和“诗人论”而著称的诗歌评论家,主要创作以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叙事诗、以自然和艺术为理想的十四行诗。以《划手周鹿之歌》为代表的“南方风土故事诗”,是诗人在逆境中赞美青春和爱情的欢乐颂歌和幻美图画,处处洋溢着纯洁的青春活力;以《幻美之旅》为代表的十四行诗,其中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品格和精神,在自由挥洒的随意之中完成了十四行诗的中国化。※郭小川诗歌创作各阶段主要作品及特点50年代中期,组诗《致青年公民》,感情热烈,但形象单薄;50年代后期,抒情长诗《致大海》、《望星空》和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等,对时代、社会及人性进行严肃的思考;60年代前期,抒情诗《甘蔗林-青纱帐》、《林区三唱》,探索减弱,艺术形式更趋自觉;60年代中期后,《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数量锐减,政治性更强。※《望星空》等在表现时代精神和复杂人性方面的主要特点将思想探索从个人延伸到现实与理想的领域,显示出较强的自我意识,也隐含着对“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忧郁和痛苦反省。《望星空》这一矛盾的文本,反映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甘蔗林-青纱帐》是诗人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两种具有南北特征又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连在一起,感物言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恣意铺陈,大量采用排比,表现出郭小川诗歌雄浑壮美的艺术风格。本诗在“半自由体”基础上融合古典辞赋特点被后人称为“新辞赋体”或“郭小川体”※贺敬之诗歌民歌体短诗以《回延安》为代表,既有发自诗人内心的真情,又有充满时代特点的夸张感情,按照“信天游”的民歌模式,借鉴其他新民歌和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一种“两行体”的新诗。政治抒情诗以《雷锋之歌》为代表,以热烈高亢的情感来阐发时代精神和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形式上接受马雅可夫斯基古典式的“楼梯体”诗歌形式。共同点:借用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对重大问题保持惊人的敏感和极大的兴趣。※闻捷的诗歌发展变化:“大跃进”期间,写了政治热情高的“图解”诗歌;1959年的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被称为“诗体小说”。《天山牧歌》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并与当时的政治观念融合。但也落入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