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系列课第二讲《议论文论据的运用》教学设计(根据本站视频特级教师喻旭初老师的讲座整理)重庆奉节师范学校陈志宏【提问】议论文有哪些特点?【明确】首先要有论点,然后要有论据,还要有论证。【提问】什么叫论点?【明确】议论文是一种要说明一种事理,阐发一种见解,表达一种主张的文体。这里的事理,这里的见解,这里的主张,就是议论文的论点。这个论点,要让人相信,甚至要让人照着去做,那就要用材料去证明它,这个材料就叫论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论点必须要统率论据,而论据应该要证明论点,论据准确中肯,论点就证明得非常有力而且鲜明,如果论据不准确、不中肯的话,这个论点就成了一个空中楼阁。由此可见,论据的运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意义非常重要。【提问】那么我们想一想,议论文里的论据有哪几类呢?【明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板书:事实、理论)一、事实论据【提问】什么叫事实论据?【参考】利用一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利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能够让人信服的例子来证明论点。所谓事实论据,就是我们讲的摆事实,写议论文少不了事实论据,为什么呢,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活动】在使用事实论据时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试图通过做黑板上的这道题来看看使用事实论据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黑板)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人物,都曾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齐读)实际上黑板上的文字就是一篇文章的小论点。现在,我请同学们围绕这个小论点,试着至少写一个事实论据。请两位同学把写的材料写到黑板上。【参考】①如果没有达尔文熟读精思,广泛取证,没有他坚持不懈地同基督教神创论斗争,斗争,再斗争,哪里会有对日后生物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物种起源》的诞生?②有了爱迪生的千挑万选,不辍实践,才有了如今的万家灯火;有了诺贝尔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的试验,才有了可以随意控制的山崩地裂。【讨论】这两则事实论据的长处和短处。【参考】第一则材料:①材料举得非常充分,也很准确,中心人物是达尔文,它说达尔文斗争,斗争,再斗争,坚持不懈地斗争,然后产生了有深远影响的《物种起源》,这点很符合论点的要求,达尔文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有辉煌的业绩,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努力,很切合论点。②它的语言也很生动,它用“没有……没有”这两个句子以及最后的“哪里会有”这样一个反问句构成了强烈的语气,非常能够打动读者。2③有一个弱点是第一句用的是没有达尔文的熟读精思和广泛取证,第二句用的是一个反复的成分,如果也像第一句一样用四字整句,就会使语言更加有气势,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使材料更有说服力。第二则材料:①两个论据比较切合中心论点。论点中说彪炳史册的人物,爱迪生和诺贝尔都符合这个要求。②他所说的爱迪生的千条万选,诺贝尔的无数次试验,都是与论点中的非同寻常的努力相吻合的。③语言方面,它语言比较生动,“万家灯火”和“山崩地裂”,都为这两个事例增色不少。④欠缺的地方,举的面比较窄,论点中有“古往今来”,它举的都是两个外国的例子,如果再能加上一个中国的例子,与“古今中外”相切合,效果会更好一点。【小结】第一则事例写得很有气势,第二则事例写得非常整齐,通过这两个事例的选用,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在进行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明确】首先,一定要紧扣论点。这是第一步,也是首要的问题,紧扣论点,就是要做到准确(板书:准确),就是选用事例的时候,一定要选典型的、能揭示本质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我们的同学中,有时候在这一点上有些失误,比如说,我以前出了这么一道题:“学然后知不足”。有些同学写马克思如何如何的博览群书,终于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写就了鸿篇巨作《资本论》。【提问】大家想想看,这个事实论据有没有紧扣这个论点呢?【明确】论点是“学然后知不足”。学习发现不足,而马克思这个例子主要是用来证明勤奋地钻研获得了成功。事实上这个材料可以用来证明今天我们训练的这个论点。所以我们在选择事例上首先要作到准确。第二点,我们要注意,正如这个论点,因为试题中讲到了“古往今来”,而第二则事实论据举的都是国外的例子,要增加它的说服力,就要使它的材料更丰富,最好选一个中国的、古代的例子来与爱迪生或者诺贝尔相互映衬,这样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在选用事实论据时一定要注意充分。(板书:充分)当然,我要讲充分这一点的时候,有一点要说明,并不是说举的例子越多越好,我们一定要注意举例的面要宽,而不是那种简单的例子数量的堆砌。选用事实论据,第三点要注意的问题是语言表达方面要生动。(板书:生动)这两位同学都注意了这一点,像第一则材料的“万家灯火”实际上是指爱迪生发明了灯泡,“山崩地裂”实际上是指诺贝尔发明了炸药,用这两个词来指代他们的杰出的发现。第二则材料用到了“斗争,斗争,再斗争”,紧扣住了“非同寻常”,因此我们在举例时一定要做到简洁而生动,这样更能打动读者,在这点上,有的同学在举事例时就简单地叙述,不大注意抓里面最有神采,最本质的东西,这一点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活动】我们讲了事实论据要注意的这三点之后,现在我再听听底下同学在选用事实论据时你们的写法。【参考】如果没有爱迪生坚持不懈,反复试验,没有他经年累月的收集整理,琢磨思考,哪里会有今日的灯火辉煌。【点评】首先,她做到了准确,这里的爱迪生就是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底下又写了爱迪生非同寻常的努力,而且句式非常整齐。3【参考】如果没有司马迁壮行千里,查访史实,没有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融百家之言,合一炉而冶之,哪里会有《史记》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点评】他选的是司马迁这个例子,首先司马迁是彪炳史册的人物,第二,她选的例子比较充分,虽然选的是一个例子,但是写了司马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非同寻常的努力,同时又引用了一些名言,这样使叙述的语言更加简洁生动。我们通过先前的一系列训练懂得了在采用事实论据时,首先要做到准确,再求充分、生动。而准确是选用事实论据的首要的一个条件。【补充说明1】事实论据要求的最后一点“生动”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要求比较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运用事实论据很生动,当然更好,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能做到准确、充分就不错了。【补充说明2】许多学生在举例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所举的事例叙述得过分详细,有的详细到甚至超过全文二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这造成了文章的文体不明。记叙文可以用描写,描写的手法可以很多,可以很详细。但在严格的议论文中,在用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的时候,材料是作为一个论据出现的,所以一定要概述,所谓概述就是要少描写,概述出事物的一个概貌就行了,并且要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材料加以取舍。从表述上来说,也就是语言要简明、扼要,最后表达的效果就是用很简明的几句话就把这个事实基本讲清楚了。【补充说明3】如果连续举了几个事例,就会存在一个事例间的排列问题。不少同学有一个想法:反正举的例都是对的,都能证明观点正确,排在前后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想法是片面的。严格讲,如果举几个事例,事例和事例之间的排列存在一个逻辑关系。如果举的例子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就会使文章严密而有序,论证就更充分、紧凑,说服力更强。用一组事例的排列方法:(幻灯片)1.按范围排列。如可由小到大,由个人到国家。2.按时空来排列。如时间可以先举古代的例子,再举现代的例子。空间可先举中国的例子,再举外国的例子,或者相反。3.按类别排列。即同一类的例子排在一起,如先排政治家的例子,再排科学家的例子。也可以是先排正面的例子,再把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也可以相反。(好处:这样让人一看就非常清楚。特别是如果正面例子和反面的例子排得比较好,就会形成对照,从而更好地证明正面的观点。)例文(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48分卷):(幻灯片)自古就有“海钠百川,有容乃大”。人在对自己不甚了解时,只有虚心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才能使自己摆脱失败的泥潭,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正是由于唐太宗虚心听取魏征的“诤言”,及时改正治国上的偏差,才有了日后的“贞观之治”;正是由于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才成就了一代春秋五霸。正是由于邹忌的虚心纳谏,使齐王发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才有了所谓的“战胜于朝廷”。【点评】三个压缩的以排比形式表达的中国古代事例。内容充实丰富,有说服力。美中不足之处是这三个排比存在顺序上问题。“正是由于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才成就了一代春秋五霸”这句话有语病。这是一个文字上的硬伤。4二、理论论据【提问】讲完事实论据以后,我们再谈一谈理论论据。何为理论论据呢?【参考】理论论据可以引用一些名人的话来证明你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加以评论。【明确】主要是用名人的话或者经典性的论著来阐述观点。为什么要引用名人的话,采用经典上的论著呢?这样可以加深论点的说服力,增加它的深度和广度,让读者读起来更加信服。【活动】同样我们仍以这个小论点为例,请大家写一段理论论据。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参考】①是啊,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护理,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呢?历史上是很难找到单凭运气而成功的例子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受过千百次失败的打击后,才能磨炼出坚定的意志,只有肯付出比别人多上几倍的汗水,才能得到比别人多上几倍的经验与收获。②艾青说过“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的确,不播撒努力的血和泪,哪里会有收获成功的辉煌?超常的艰难困苦,充实了成功的价值,丰富了辉煌的内涵,因而为成功所必需。正如门捷列夫所说:“终身努力,使成天才。”【活动】请大家讨论这两则理论论据的使用情况。【参考】①前者用“是啊”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这个“是啊”告诉我们他上面所举的事例和下面的理论论证是构成因果关系的。从论证方法上,第二句,用春天、夏天的耕作来比喻努力,用秋天的收获来比喻成功,紧接着又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名句很好地扣合了论点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和“辉煌的业绩”的要求。最后又用两则“只有……才能”的复句来对“梅花香自苦寒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增强了这一则论证的说服力。它充分地运用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名句。不足的地方有一点,就是如果在上面举了一个或者几个例子做事实论证之后,能对例子再作一个进一步分析,这样论证会更好一点。②第二则理论论据有三个优点,第一在于他的语言比较好,运用了比喻、反问这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和活泼,增强了句子的气势。第二,他的名人名言用得非常贴切,他用了艾青的话,这是一个比喻,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最后用门捷列夫的话作为总结。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使成天才。”这样紧扣了文章的中心,更深入、充分地说明了终身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第三点,它对中心把握得很好,它用“播撒努力的血和泪”扣住了“非同寻常的努力”,用“成功的辉煌”扣住了“辉煌的业绩”,这样它的论据总体来说更符合理论论据的要求。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他对于理论论据的分析略显不足,如果能够进一步运用正反论证并且更进一步地深入地把这个论据展开说明,就能体现出起承转合的气势,从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小结】这两位同学的分析都可以说非常中肯。通过这两个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琢磨到采用理论论据时,应该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利用理论论据应该要注意到要十分的中肯(板书:一、中肯)中肯就是说,采用的名人名言也好,经典著作上的语句也好,一定要紧扣主文章的论点,时时刻刻把论点记在心里。第二个,是要名人名言,这里的艾青、门捷列夫,一中一外,而且都是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这样更有说服力。学生在运用理论论5据的时候,运用名人名言的时候有两个倾向,一个就是只记大意,一个就是有时候会张冠李戴,把爱因斯坦说的说成爱迪生的,反正一个名人说了,不在乎哪个说,这个实际上无形中减损了理论论据的说服力,是谁说的就应该是谁说的。第二点,理论论据要做到非常透彻(板书:二、透彻),透彻的第一个含义是不能只是引用名人名言,还要加以自己的分析。怎么分析呢,议论文就是阐述事理的,大千世界,气象万千,但是它总有规律可循,无非是一些关系,如偶然与必然,整体和局部,现实和未来,大和小等等。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抓住这些关系。【提问】你们看看这个小论点里到底包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