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1.试评述近代机械自然观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的、辩证的。机械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近代机械自然观,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简称,经哥白尼等蕴育,由将自然数学化的伽利略、培根等创立,并在牛顿、莱布尼兹、笛卡尔等人那里趋于成熟。以牛顿等为代表的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和宇宙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而对立的,其主要观点就是:自然的不变性、原子的基本性、机械的直观性和世界的既成性。我认为近代机械自然观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阐述如下。合理性:总的来说,近代机械自然观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把神学引入科学,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在此之后,人类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为后来的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直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符合当时的认识水平,并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2)从事物发展的角度考虑,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基础(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某些领域仍适用。局限性: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机械构成论、线性运动论、僵化同一论、简单始基论、外因论这五个方面。(1)机械构成论它把组成世界的元素升华和抽象成原子,整个宇宙完全由因果决定,发生的一切都有原因。构成论导致形成主客体分离的二元论,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论。(2)线性运动论认为整体只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之和,认为自然的过去。现在、将来是一样的,没有间断和变化,也没有演化和发展,是一种线性运动思维方式,反映了一种确定性的观念,否认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3)僵化同一论该观点认为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力学运动,但在物体运动变化的因果关系上,只肯定确定的、必然的联系,而否定随机的、偶然的联系。(4)简单始基论支持该观点的科学家们多种寻一,寻找始基,但始基与其他千万种事物的关系又无法说清,解释事物牵强附会。(5)外因论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只归结为外因一种原因,不符合事实。总的来说,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特征。2.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持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类和人类社会。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各种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3.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评价其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反思的结果。其内容;1.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思想。2.反对简单的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与人对自然的支配,认为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3.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重新恢复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的现实活动,一方面指出当代人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存在缺陷,另一方面重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念,构建了具有生态学特征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使马克思唯物主义重新焕发出现实活力。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延续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作社会性理解的传统,也不否认有一个客观的先于人的自然界存在,将自然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在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自然,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涵2.关注现实,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旨归。研究当今社会凸现生态危机问题,重新审视传统自然观,反思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传统自然观以工具性与实用主义对待自然,结果导致当代的生态危机。反对人类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而破坏自然,主张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生产规模与生态平衡同步,是现代社会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模式,实质上揭示的是当代社会人的自由与解放及其实现的问题。认为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和工农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是造成环境污染重要社会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粉碎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建立一种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结合的超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双重解放。3.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内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注的是人类主体所面对的自然界对于人类主体自身生存和发展具有何种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然界的这些价值。在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来理解自然的价值。它通过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合理控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生态价值,突出了自然的生态价值。对自然的价值的理解上提出了很多新概念与新观念。进一步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4.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借鉴作用。对于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提醒我们在解决人与自然矛盾时,一定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重视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也要切实解决好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与自然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现在面临着大规模地生态环境问题,雾霾的常态化,沙尘暴的频繁袭击,土壤的沙漠化,耕地的锐减和人口压力增大,都在向我们发出警告。在这方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建设生态社会主义地理论与实践对我们正确解决现实生态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国政府制定合理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政策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科学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科学马太效应:“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①把过去的成绩累计起来,形成一种优势,并影响以后的评价。②人们倾向于引证那些对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具有影响的工作,但同时也倾向于引证那些经常可见的科学家的工作。因此,容易引证的人被更多人引证,不容易引证得更不容易引证。③当一个人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后,人们可能会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④承认和奖励的分配有利于那些名牌机构的科学家,而那些在声望较低、处于边缘地区的机构里的科学家则很难得到适当的承认。⑤新的科学家需要逐步进入权威和名流集团之中,然后被承认。⑥科学界分层结构中流动是单向的,科学家只有升迁不可降格。马太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对科学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使得很多具有才华的科学家被压制、埋没。当科学家体会到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压抑,他们或者忍受痛苦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这种行为为社会所鼓励和赞扬;或者会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不再从事科学事业;或者失去通过合法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转而产生用越轨的方法去获取成功的动机。如果科学组织对科学家的越轨冲动和诱惑未能加以充分的内在控制或外在控制,越轨行为就会产生。5.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1.科研经费的投入2.科技人才的培养3.信息资源与科技传播4.社会政治环境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其社会功能体现在(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是现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3)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充分并合理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真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平。8.构成科学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分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为相关性与独立性、互补性与主导性、自稳性与变异性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分为“活技术”和“死技术”。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知识,它是现代技术构成中的主导要素。这个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9.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因此,人的劳动过程,实际上是借助包括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在内的技术,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其构成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资料包括机器、器具、工具、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线等等,它们是物化的智力。这样,可以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