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词解释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简答题1.简述信息的性质。答:(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3)信息可以共享。(4)信息可以变换。(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2.简述广义信息资源。答: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极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3.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答: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4.简述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答: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信息来源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信息也来源于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同物质运动所产生的信息一样,精神领域的信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加以保存。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5.简述资源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答: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6.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答: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第二章名词解释1.组织战略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产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做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2.信息化战略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策略被称为信息化战略,它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指导体系。简答题1.简述信息化规划的作用。答:信息化规划的作用包括:(1)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出现。(2)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3)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4)改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2.什么是主题数据库?答: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建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地进入系统;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规范性(基本表中的数据结构达到三范式);演绎性(基本表中的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3.简述主题数据库的特征.答:主题数据库的特征是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存储结构与其处理程序相对独立,共享关联性强,维护成本很低。4.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辅助人们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主要有:(1)战略目标集转化法。(2)价值链分析法。(3)关键成功因素法。5.简述信息化项目规划的内涵。答:信息化项目规划就是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行精心地安排和科学的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的完成。6.简述CIO的能力。答:CIO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和三方面的能力:(1)技术知识(2)管理知识(3)沟通能力(4)协调能力(5)项目管理能力第三章名词解释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处理规程等进行管理活动。2.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持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的得以有效的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简答题1.简述信息系统维护流程。答:(1)确定维护目标。(2)建立维护计划方案。(3)维护的实施。(4)系统维护档案建立。(5)维护的验收、总结和评价。2.IT服务管理的十大流程是什么?答:(1)事件管理。(2)问题管理。(3)变更管理。(4)发布管理。(5)配置管理。(6)服务级别管理。(7)可用性管理。(8)能力管理。(9)财务管理。(10)持续性管理。3.什么是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答: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化的活动。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答: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5.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答: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包括:(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2)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管理。(3)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的质量控制。6.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1)程序的维护。为满足用户对程序功能的扩充而修改或重新编写程序。(2)数据的维护。数据项的增减(最为复杂)、数据的改正。(3)代码的维护。代码项的增减、代码值的修正。(4)设备的维护。设备的修理、更新、升级。7.信息系统评价分为几个方面?答:信息系统评价分为三个方面:(1)在管理方面。评价内容主要考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2)在技术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3)在经济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效益。第四章名词解释1.信息需求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简答题1.信息共享涉及的关键技术是什么?答:信息共享涉及的技术有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标准化、信息定位和描述技术、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数据、系统和环境的异构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始终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信息安全访问、信息加密以及版权保护等技术也是信息共享中的关键技术。2.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定向采集法。(2)定题采集法。(3)定点采集法。(4)主动采集法。(5)跟踪采集法。(6)社交采集法。(7)现场采集法。(8)委托采集法。(9)间谍采集法。3.什么是信息采集?答: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4.分析信息源的目的是什么?答:分析信息源的目的在于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度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5.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采集到满足需求的信息,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下七个原则。(1)目的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又称针对性)。(2)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尽可能全面地采集符合需求的信息。重点注意需求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及时性原则。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别人未发现和未使用过的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事物个性的信息。(4)经济性原则。采集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根据设计的精度要求采集相应数量的信息,同时,还应该注意优先选用较经济的载体形式。(5)计划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6)可靠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去伪存真,深入细致地了解信息资源的可靠程度。(7)预见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于发现新动向,随时了解未来趋势,采集那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信息。6.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包括地区分类法、时间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以及综合分类法。7.信息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1)综合法。(2)对比法。(3)相关法。(4)因果法。8.信息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1)文献计量分析法。(2)插值法。(3)回归分析法。(4)决策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