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作者:郑明进来源: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5日点击数:653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地理教育科研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搭建课题研究的平台,做到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以我区地理科组织实施厦门市第二批课改重点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为例,谈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进行地理课题研究的几点做法。一、教研确定主题教师参加教研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和愿望,教研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确定教研的主题,对提高教研的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区教研中心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剖析课题研究的难点及重点,并结合我区地理教学实际,精选课题研究的专题作为教研的主题,以体现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同时注意每个教研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以下是翔安区地理科07——08学年上学期高中新课程地理教研研讨主题。以上教研主题的确定涵盖该课题研究的四个角度,即生态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及地理学视角。所选主题是课题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主题研究与课例结合紧密。课题研究中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有利于解决课题研究中同一性、根本性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二、备课渗透研究确定了教研主题后,接下来,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运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在个人与集体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性备课。此步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中渗透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如文献法、案例研究法,进行备课。教研主题一确定,组织老师们开始搜集资料。有的在杂志上找,有的上网查。查阅与本专题研究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特别把沟通理论与实践作为着眼点,重视对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不断充实本专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促进专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借鉴别人进行该课例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初步总结该专题进行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总结解决专题的教学设计策略。如《地理教学设计中的整合策略》我们参考了《教育生态学》等专著,以及地理期刊、网络等有关该专题的资料,从中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整合”策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的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等。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别人成功的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究,从中找出与专题研究有关的事实性材料。2、开展协作性备课。首先做好专题学习。资料收集好了,接着在区教研员的组织下,采用沙龙等形式,课题组核心成员围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彼此“所搜集”的资料,发表各自的看法,寻找该专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对本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做好集体备课。学习了资料,那只是教研的起步,因为我们的研究是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因此,大家围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一起研讨教学目标,商量如何将研究的专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整合等。最后,由上课老师执笔,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通过教师本人与其他地理教师、教研员对话,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写出教学设计。然后,执教教师同其他地理教师、教研员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完善教学设计。这样,每篇教学设计都包含着大家的集体智慧,每位老师也在协作性、研究性备课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四、上课注重形式教学设计的确定,似乎还是纸上谈兵,还要把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即由执教教师上课,地理教师与教研员等听课、观课。上课时,要求执教教师不演“教案剧”,不搞“友情演出”,上“家常课”,以实现课例研究的价值。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我区地理教学实际,这一学期主要采用以下形式:1、观摩课。充分挖掘我区教育资源,请我区地理教学骨干开设观摩课。在地理科研、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取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交流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突出观摩课学习的特点。本学期我开设了一节观摩课,把自己如何进行研究性备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说课,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结合观摩课介绍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在主题下进行有效的地理研究性备课,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2、研讨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听课活动。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探讨某些问题,突出研讨课的交流与研讨的作用。本学期安排了翔安一中的康福气老师开研讨课,其承担的研讨主题是《地理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学生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创造更多机会体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要求学生课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材料等,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课堂教学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课时不够,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师讨论时,除了总结本节课成功的经验外,还对如何解决课时不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中找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途径。3、同题上课。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活动,让老师们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风采。同一篇课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课堂教学更是显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些给执教者、听课者以莫大的启发和收获。课后,在教研员组织下,进行了议课活动,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使个人教学水平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教师也在对比中互相学习,在对比中生成创新的火花,在对比之中更有针对性地抓住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并以“点”带“面”,总结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从而深化了主题研究的价值。例如,本学期内厝中学吕灵弟老师和王秀梅两位老师举行同题上课,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大处着手,通过研讨前的说课,让老师了解他们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他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从小处着眼,对落实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所呈现的课程资源、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练习、所采用的教学媒介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如何进行知识的总结,如何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最高等方面,结合课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中找出脑科学有关原理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途径。同题上课的形式可以多样,既有新老教师的同题课,也有年青老师之间的同题课,为了提高同题课的研究价值,扩大视野,我们还举行了跨区域同题上课活动。4、录像观课。录像观课要精心选择录像课,观课前,先组织成员研讨教学设计,然后依据教研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教师根据主题选择观察角度。观察内容相同的教师组成小组,各小组在观摩中记录有关数据,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和研讨,再聆听专家的相关点评。进行有效的录像课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地理课堂观察能力,因此我结合自已的地理课堂观察实践,为老师们开设专题讲座《走进有效的地理课堂观察》,帮助老师掌握地理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然后组织教师观察必修1《锋与天气》课堂教学录像,研讨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于地理教学设计中,从课例当中得到启示。以上几种上课方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相承,不仅丰富了地理教研的形式,而且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五、研讨强调互动课后,大家围绕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地理教研活动与课题组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赖于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地理教研与科研活动中,要着力营造“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研究氛围,为地理教师搭建一个“分享成果、研讨问题”的互动交流的平台,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在保障教师教科研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重视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作用,以确保教科研活动的学术性。1、谈反思。反思就是执教教师针对研讨主题,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它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进行的思考性回忆。为了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克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说大话、就空话的缺点,我们通过集体研讨,总结了教学反思的三个环节,即捕捉教学案例、诠释教学案例、建构课堂教学三个环节,关注课堂真实的教学情景,把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做为教师的重要的关注点。以下是我上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片段:讲到“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这个知识点时,我以长江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是如何形成的。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图片,让学生明确这也是水循环的杰作,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的形成,并联系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把初中、高中所学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旧知识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2、重评议。教师之间的教学评议,重在集体讨论和协商,在相互对话、共同探讨中,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每堂课中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思考这一教学行为的价值及意义,紧扣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听课前要了解学习本次教研的主题,要预设一些“有效教学”的标准,确定课堂观察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在课堂观察中感觉到授课者在教学活动中“好”与“不好”的地方,在评议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下是必修1《锋与天气》录像课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发言摘要:师1:“冷锋、暖锋与天气”这部分教学可让学生当一回天气预报员,再引入冷锋天气的分析,再由教师总结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最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冷锋天气,这里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师2:本节课要是我来教,我会考虑先引导学生看书,把锋的概念、特点、分类讲授清楚,并着重讲解冷锋的相关知识,再由学生把暖锋与冷锋进行比较、思考,并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发表观点。师3:本节课教师针对天气图展开教学,解释天气变化现象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围绕主题,采用程序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反映,师生交流,最后归纳总结。上述教学过程步步深入,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较好。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而非教师直接将结论抛给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是深”,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的授课,引导学生“会学习”。师4:本节课教师积极创设情境,特别重视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感知图表,逐步理解本节课内容,问题设计具有探究性,而且有层次,由浅入深,不断深入,形成问题思维链。但是本节课知识较为抽象,授课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多,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学生活动不深入,感觉效果不理想。六、总结关注深化重视对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提高,教师个人或集体合作撰写课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落实课题研究的成果,最后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为每个老师所共享。通过课题研究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整个教研过程当中,要非常注意资料的收集,如教师的反思札记、每次活动详细的发言记录等。还要注意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分类,对所有资料进行检核和加工,通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形成地理课题研究的成果。例如结合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课例主题式的研讨,通过对教学经验提炼,并赋予理论上的支撑,我们总结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整合策略,即整合课标内容及学生需求、整合各版本教材、整合前后知识、整合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等,最后形成了地理教研论文,这样论文由下到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总之,实现地理教研与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