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一、明确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并准确抓住文章的中心观点,加以概括总结。2.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导入新课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名华裔科学家,汤振宁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身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始,他就多次到中国大陆进行访问,改革开放以后,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对中国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文就是根据他在清华大学和哈尔滨等地所做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的。重点字词1、字音:前瞻(zhān)利玛窦(dòu)隐晦(huì)繁琐(suǒ)真谛(dì)倭(wō)寇2、字形浮想联翩出类拔萃悱恻真谛3、词义逆转: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前瞻:向前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三个名词[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通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通道为“丝绸之路”。[文艺复兴]14到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本土化]指外来东西为本地引进,成为本地所有的进程。感知文本内容本文是一篇科技演讲辞,谈论了一个热门话题,即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于西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的问题。演讲内容,在演讲题目中已经显示了出来,分为两部分:回顾与前瞻。对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分五个阶段叙述:第一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领先;第二阶段,1400年至1600年,中国举步不前;第三阶段,1600年至1900年,抗拒科技引入;第四阶段,1900年至1950年,引进西方科学;第五阶段,1950年至2000年,加入先进国家竞争之列。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瞻即预测,文章谈了两个主要问题作为预测的依据: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中国在刚刚过去的50年间,具备了四个条件中的前面三个,就已经加入了先进国家竞争之列。由此做出预测:到了21世纪,中国尽管会遇到许多问题,但具备科技发展必要条件的四个条件,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是乐观的。结构简图回顾:领先世界→举步不前→抗拒引入→觉醒起步→进入前列前瞻:科技发展必备条件: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中国具备科技发展四个条件,21世纪科技发展绝对乐观思路探微文章围绕主题分为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回顾,第二部分前瞻。在第一部分安排了分说和总说,先分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作总结。在第二部分,先谈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预测的依据,然后论述中国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合理的结论。重点、难点的学习1.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敞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武力的胁迫;一个是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等了系列事件使中国人感觉到了耻辱,感觉到了奋起直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两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转折点,对后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影响深远。2.作者为什么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乐观”?这种乐观建立在作者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上。他认为,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并不多,只要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和经济的支持就够了,而21世纪的中国这四点都会具备,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科技的未来必然是光明的。3.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讲究以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体现在本文中,在阐述中国科技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时,他都列举大量真实可信、权威的材料做为立论的根据,做到有理有据。例如,为了说明1400年以前中国科技的领先地位,他列举了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两个例子;为了说明1400—1600年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以至落到欧洲的后面,作者同样列举了两个事实,明朝皇帝请传教士从澳门把火炮制造技术传到中国来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播。为了说明20世纪后50年中国科技的进步,作者列举了更多的事实作为论据:中国在1956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1964年造出了原子弹,紧接着1967年造出氢弹,1970年卫星上天,等等。可以说,作者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上的,从不妄下结论。因此,文章显得严密扎实,令人信服。作者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乐观”;但中国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丘成桐教授此评价与作者的意见相反,而且网上82%的人赞成丘的看法,只有2%的人赞成作者的看法。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提出自己意见。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