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质量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老师侧重教知识高水平的老师整体建构低水平的老师零打碎敲备考教师的三个对比高考复习的三个“度”高度:处理好“知识细节”与“整体把握”的关系。深度:处理好“基础性”与“综合性”的关系。效度:处理好“讲解”与“练习”的关系。科学备考智慧备考高效备考从“体力”走向“脑力”一、做好研究工作二、抓好核心能力三、用好资源整合四、发挥主体作用五、落实精细意识一、做好研究工作课标、考纲、试题课程标准明理念考纲要求定范畴试题命制看趋势6(一)课程标准明理念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74、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两个难题”●核心素养的学科表达(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价)●核心素养的学校表达(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课堂改革;师生评价;学习时空)核心素养的“三个层面”●双基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问题解决层: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学科思维层:思维方法、思考能力、价值追求、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高考语文基本特点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重视人文性、充满探究性渗透情感性、关注生活性10(二)考纲要求定范畴考纲中的内容和范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备考困惑时读考纲、考试说明11新高考的考查理念“立德树人”是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传统文化考查;2、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3、加强独立思考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4、突出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17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1、文学类、实用类阅读皆为必考。试卷阅读量由原来的6000多字增至8000字;两个阅读文本共26分,题型为每个文本1个选择题+2个主观题。2、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默写由6分减为5分。132017高考试卷结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9分)。(二)文学类(12分):1个客观(5分,可能由多选变单选);2个主观题(3分和4分)(三)实用类(14分):1个客观题(多选)(5分),2个主观题(4分和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2道,1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三)名句默写(5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四、写作(60分)14(三)试题命制看趋势结构稳中有变范围日益扩大能力日益凸显15特点一:基础回归和注重能力文言文:高频词积累;文本的层次梳理;文意理解;语境分析和判断,文学常识考核范围更广。诗歌:围绕景情关系,注重整体理解和关键字词的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突出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实用性。现代文:凸显整体把握和细读文本的能力,作答注重信息准确概括和整合文本的能力。16特点二: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小说选材:2016年全国I卷小说:《锄》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与沦落,农民失去土地的失落与迷茫。传记选材:2016年全国I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2016年4月29日去世)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17特点三:贴近生活,涉猎面广语用选材:2016年全国I卷:初学文言文、花青素、中华文化体验活动2016年全国II卷:火山爆发、气候、中国梦演讲赛2016年全国Ⅲ卷:填报志愿、太空垃圾、迎新晚会2016年天津卷:拟写纪念莎士比亚活动的宣传标语中(2016年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2016年浙江卷:文明乘坐公交车的倡议书2016年山东卷:国学交流活动(走近孔子)18特点四:彰显思辨性作文:2016年全国I卷:对分数、教育方式评价观念等的思考2016年全国II卷:语文素养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的关系2016年全国Ⅲ卷:专利与共赢,传统工艺的现代继承等19二、抓好核心能力新高考的核心能力要求◆文本细读能力(读文)◆定向审题能力(审题)◆应试写作能力(答题)21读文审题答题——读懂材料——读懂题目——规范答题(一)读文读懂文章是完成阅读试题的基本前提。任何答题技巧都必须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现状:做题大于阅读讲评大于阅读考试大于阅读学生的问题(1)阅读功利性强。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文本,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本,在“做题得分”的功利性目标驱使下,草率、仓促的浏览一遍文本后,就带着题目的要求进行信息的筛选。(2)文体意识淡薄。学生没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不从文体的角度入手,不明白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导致阅读抓不住核心,稀里糊涂的读了一遍没有什么收获。忽视形式上的东西,缺乏文体意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3)整体感知不到位。整体感知是方向,如果整体感知不到位会影响文本理解的方向与深度。(4)结构意识淡化。对于事件的分析多是割裂化的,很少考虑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常常当做并列关系处理,而忽略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结构联系,不能把握文本的结构。只读出了具体微观的内容,没有关照宏观的思路与结构。老师:用讲评代替指导,用考试代替阅读(1)着急讲出答案。(2)不给反思回视的机会。(3)用考试代替方法指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七嘴八舌”的机会,给学生反思修正的时间,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把阅读放在第一位。对语文学习,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答对?读懂?读懂会答答对阅读,从读懂做起!(二)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等非智力因素。准确细致的审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思维误区,还可以帮助其明确答题方向,规范答题格式。审题:显性信息(形式-怎么答)隐性信息(内容-答什么)语言运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2009四川)下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6分)(100字以内)关键词:“颂扬之情”过程:“颂扬”什么?(团结?奉献?敬业?大爱?)【答案示例】说什么非亲非故?说什么生人熟人?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山高算个啥,翻过去!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友比这更长?这就是舍己为人,有什么情比这更深?(2012重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关键词:“巧妙之处”(山水的变化)【答案示例】这两句诗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2015浙江《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关键词:“这样”过程:“这样”?“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的作用?“结尾两段不避其简”的作用?“繁笔+简笔”的作用?【答案示例】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给读者以独特的阅读感受;繁简结合,张弛有度,使行文富有变化。(三)答题规范性学生拟定题目与答案让学生做出满分试题三、用好资源整合语文教学的现象:割裂语文学习与师生生活脱离日常教学与考试脱离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实践活动脱离必修与选修脱离教材各部分教学孤立语文备考各考点孤立教学………语文应试中的整合实践以“整体式的综合思维”指导应试复习,整合应试备考中的系列教学资源与系列教学行为。从“一”到“多”:考点、资源、能力(一)教材资源现状:以教辅资料代替教材(二)试卷资源1、语言表达(2011年四川卷)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文段写作(2014年四川卷)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蕴含有尚和精神。参考答案:《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文段写作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两个,仿造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每句不超过30字。(5分)林黛玉宋江哈姆雷特别里科夫玛蒂尔德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思想决定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决定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才能决定自己好的性格,最后决定成功的命运。反之则不然。方鸿渐既意志薄弱毫无主见又不懂得人情世故,永远也走不出“围城”;___;。答案示例:(1)林黛玉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结果错失了情感又毁弃了生命;(2)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忧郁多疑,终难逃悲剧的结局;(3)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想入非非又难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最终难逃十年偿债的悲剧。补写中心句、反面事例、片段写作、连缀成文(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材料再使用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语段概括)2、将“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训练)3、对材料中的“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三种情况,各补充一个事例。要求:三个事例的叙述,句式整齐,结构相似。(补写论据、仿写训练)4、写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反面观点,并仿照“贤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的写法,进行道理和事例的阐述。(片段写作、求异思维)5、请以“问”为话题作文,要求使用3、4题的写作内容。(整合思维、全文写作)2、名句默写(2014全国新课标1)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春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