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孔子的思想历史纷纷扰扰,当今世人对孔子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孔子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仍然没人能动摇,随着历史的变迁,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沉淀。孔子被后人称之为至圣,这就证明了在后人心中地位之高。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理论政治家。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孔子思想核心为“仁”,这个字看似简单,而其内涵丰富。孔子在讨论中没有明确指出“仁”的具体含义,而我们在读《论语》时或多或少可以从中体会到“仁”的含义,然后汲取所需,用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所说的“仁”包罗万千:在上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由此推及亲友邻居等;其次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再者要注意人际交往中的换位思考,做事不要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他的思想仍有许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意思就说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了。这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末期适用,在相对和平的今天仍然适用。不论时间流向何处,“孝”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意思是:仁人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遇到有名利的事情就退后。这虽然不被广为接受,可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谦让的美德。中华民族向来愿意先难后易,先苦后甜,这也和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干,自己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不能逼着别人去承担。这是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做到这点,我们就能融洽相处,相互尊重和支持,矛盾就会减少。这同是也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教育上,孔子的影响更是突出。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一个战乱频繁,教育不被重视的时代,这是不可低估的数字。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也间接当了孔子的学生,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孔子教学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用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也就是说不学是始终有弊端的,而学习就能够弥补这一些弊端,能够改变一切。而学习中,孔子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不罔不殆。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这就说明学习与思考二者密不可分,一旦舍弃其中一者,就不能有收获了。其次,孔子还指出学习要谦虚求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学习中没有全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进步。对于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而对于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就要谦虚请教,这样才能提升自己。再者,孔子强调学中作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把学习当作负担,再怎么用功也不会学得很好,而把学习当作爱好,自己就会不知不觉融入其中,那么学习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习知识,不能就事论事,要将思维扩散,触类旁通。孔子教学注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述而》)即要在学生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才去开导他;要在学生心里想说而口头表达不清的时候才去启发他。告诉学生一个角落的情况而学生不能推断出其他三个角落的情况,就不再教了。孔子当时的教学就已经注意到不能一味给学生灌输,要让学生自己推导,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当代社会,教育水平提高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都有很高的修养。孔子注重自身修养,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其修养之方。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提高自身修养,首先就要善于交友,同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益处;同奉迎谄媚、当面恭维,背后诋毁、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害处。这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在现在社会中,在形形色色的人里,要特别注意交友。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快乐也是多种多样的,得到礼乐的调节、宣扬别人的长处、多交贤良朋友,这三者是有益的。而尊贵骄傲、游手好闲、大吃大喝的快乐是有害的。在当代社会,有益的和有害的快乐都不止孔子所说的。社会资源的丰富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对于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孔子,他思想有的已经不实用与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但有的就正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我们不必对孔子的思想全盘接收,但一定要知道其精髓。然后取其精华,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递下去,并把它运用到实际,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同时丰富我们的生活。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