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探究作者:彭悦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探讨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电子传播速度不断提升,同时信息技术也开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以渗透,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相应的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进程,视觉传达设计也开始不断的的发生变化,一改传统媒体的单一化的表现方式,多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信息数据在日趋健全,令使艺术形式和多种语言表达进行有机融合,使大众可以充分体会艺术效果,积极转变人们接受艺术信息的方式。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浅析视觉传达设计通常都会以绘画或是商业广告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的眼前,可谓是一项典型的传播信息的行为,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历程也较为长远。在此数字化的时代发展形势下,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同时也间接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中视觉符号指的是人类可以借助视觉的感知充分体会事物,例如,影像、电视电影以及建筑物等都可通过视觉予以体会。视觉传达设计工作中,视觉符号是较为关键的概念,最终的设计目标就是要运用视觉符号的表现方法,将指定的信息数据传达给大众,视觉符号的利用已经成为大多数设计师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摄影资料压缩以及电视图形高保真等都转变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传递模式,形成了新型的传递方法。二、多媒体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所带来的影响(一)视觉导向方面的影响人体在运用视觉获取信息时,视觉中心将会随着信息资源的分布点不断的移动,而设计师为了跟随人体视觉的移动,有效运用听觉和视觉因素,进行准确划分,并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连接,在网络媒体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化的导航,本着先简后繁以及先静后动的原则,对细节之处不断的完善,使整体的设计方案更具动态化的特点。(二)强化感知和记忆龙源期刊网差异性较大的图形元素,会给人的视觉带来较大的冲击力,强化对于图形元素的认知,平面设计环节,基于图形元素重复设计,提取内部某个图形元素进行特殊处理,提高对于图形的感知力,运营动态的视觉表达方式,强化人们的感知力和记忆力[1]。例如,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会与其他人交流以及沟通,很多时候说话的同时伴随着不同形式的动作,亦或是教师讲课的环节,会格外注意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使得最终所阐述的信息更为生动、灵活以及形象,借此达到强化学生感知、深化学生记忆的效果。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探讨(一)信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信息设计工作的落实,转变传统纸质资料设计模式,并将网络应用作为主要形式,实现数据的转化、处理和加工,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全面的传达给大众。视觉传达的成功与否,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在实际的多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作中,信息的传递应借助信息关系的协调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式更具多元化的特色[2]。(二)信息工具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相应的拓展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并体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凸显信息工具的重要作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手段也在日渐更新,网络途径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状态,在实际的设计环节,容易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借助信息工具这一途径,高效的处理和完善,使得布局设计等行为得到优化,最终呈现出更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增强视觉传达设计方案的艺术气息。(三)交互式设计艺术表现形式视觉传达中的交互式设计可以借助页面的形式,为大众提供不同的内容,运用交互式的设计方式,提高群众对于设计方案内部信息的关注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若仅从交互层面着手完成信息的传递是源源不够的,此时还应当同时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借此对各类数据加以解释和阐述[3]。针对不同种类的图形,均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进行有效处理,最终力求实现信息交互的目标,便于用户全面理解并接受信息。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此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而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多媒体技术渗透龙源期刊网的重要作用,这样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在尊重并了解大众消费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等基础之上,增加设计方案的内涵,使表现形式更加新颖,满足受众对于设计的需求,了解并把握社会经济的主流方向,最终更新视觉传达设计模式,希望笔者的分析和探讨给有关人士以参考和启迪。参考文献[1]姜欢欢,张威,马芳等.浅谈海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技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5(4):58-61.[2]朱燕.市(县)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大科技,2017,26(23):298-299.[3]黄月英,陈志明,唐丽等.浅谈如何提高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J].大众科技,2015,18(6):207-208.(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