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谈苏式建筑作者:张靖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6年第03期【摘要】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不仅要保护那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对于那些年代较近的近代历史建筑也应该给予保护和合理利用。笔者结合江西景德镇汽车站的改造项目,以期更深入地探讨近代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关键词】苏式建筑;改造1、苏式建筑的起源和保护所谓的“苏式建筑”,即新俄罗斯风格建筑,基本上都是建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我国各地都建造了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建筑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也是一种政治化的时代产物,苏式建筑的兴起承载了当时中苏友好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筑界以批判结构主义为名,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旗号,开始了俄罗斯风格建筑的复古风潮。苏式建筑的特征首先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其次是有立面“三段式”结构,“三段”指的是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虽然中国是一个古建筑资源很丰富的国家,但苏式建筑对于现代中国仍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和保护价值。它是凝固历史的直观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的痕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足迹和记忆,例如:北京和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建筑,仍被城市建设保护起来。他们中的一些经典代表已经消失在城市变迁中,比如合肥的中苏友好馆和光明影都,剩下的苏式建筑中也有不少被改建或者部分被拆除,比如景德镇饭店(当地俗称“七层楼”)被拆除了。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苏式建筑都有保护的价值呢?如果要保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护呢?本人认为,在漫长的城市建设与变迁过程中,完全保护所有的苏式建筑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一座建筑是否需要保护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看它是否有文化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要看它是否具有历史使用价值。这些建筑是否具有这两方面的价值,应该通过资深专家的评估。这一点,上海可谓走在了全国保护建筑的前列,但凡是有资格进入保护建筑名单的,在修复前均由专家对建筑或装修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有哪些是有必要作为文物古迹直接保护下来的,有哪些是可以改建和修复的,又有哪些是没有价值而可以拆除的。如果是专家不小心遗漏的,民间的有识之士一样可以拾遗补缺:上海南苏州路33号联合教堂的修缮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由于该建筑年代久远,且因为是非工会教堂,在中国各教堂的地位中不甚突出,该建筑物竟没有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名单(上海外滩100年以上的古建筑只有三座,联合教堂就是其中之一),后幸有同济大学资深教授奔走呼吁,使得这座建筑受到上海文管会的重视,现正处于修缮过程中。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城市历史风貌是矛盾的,它们其实就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延续的矛盾。对此我们应该用较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紧随时代脉搏不断更新城龙源期刊网市建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视古建筑的保护,会让许多城市缺少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2、如何保护苏式建筑历史建筑的保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点早已被国外的同行所认可。中国目前的古建筑保护宗旨是“修旧如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本人是十分赞同该理念的,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且不说现代工艺和当时的工艺水准差别有多大,就说该工艺的局限性:对于一些损毁超过二分之一甚至于四分之三的建筑,没有图纸(这是当前古建筑的普遍现象),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建筑功能完全丧失或变换,仅凭几张老照片甚至记忆去修复的古建筑在国内并不罕见,但这样的修复能够让古建筑展现出历史风貌,能让它具有文化底蕴吗?答案恐怕不言自明。在这一点上,对于苏式建筑的保护可以借鉴国外的一种普遍做法,就是“剪贴式”保留:比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它还保留着罗马时期的石拱门,这个拱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新建教堂的时候人们用拱门来充当教堂的门,旁边还竖了一个石碑,说明拱门的悠久历史,使之成为古迹中的古迹。这种新旧结合的做法在欧洲很普遍,当一个旧式建筑物不得不拆除的时候,建筑师会将旧建筑的门面拆下来,安装到新建筑上去,使其在新建筑中重生,也让新建筑从一开始就多了一份历史的韵味。比如合肥的苏式建筑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保留痕迹,本人觉得很有推广价值:如果以后为了城市建设真的要拆,可以将门面保留下来安置到新建筑中,旁边还可以立一个石碑来说明这个特色门面的“身份”。还有一种方法是保护典型:典型的苏式建筑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历史文化交织的缩影,应该无条件的保护,不过苏式老建筑毕竟不同于上海外滩那些具备上百年历史的建筑物(那些建筑物可是拆一件少一件了),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的局限性,使得当时苏式建筑在全国各地泛滥,所以本人认为:一些不太典型的苏式建筑可以‘翻新’了——仅保留外貌,甚至于仅保留一些局部,其余部分可以视功能做一些修复或加建,甚至于拆除,但在从事这些措施之前最好能够在一些档案文卷中记录下来,以被后人研究之用;并适当地立一些石碑做纪念,这样城市建筑就多样化了,城市的建筑发展史也能够从中体现出来。以后我们的子子孙孙也可以直观地感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据悉,早在2003年,合肥市部分政协委员就开始呼吁人们关注、重视、保护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后来,有关部门在落实此事时,把“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扩大为“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时间为1850年至1959年,这也就意味着合肥的苏式建筑也被列入了保护范畴。本人由衷希望其他没有能力对古建筑完全修复的地区能够仿效之。3、景德镇汽车站的保护性修建江西景德镇是一座苏式建筑为数不少的城市。可惜的是,许多代表性建筑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比如景德镇饭店(俗称“七层楼”)、群英堂等陆续而彻底地远离了我们的视线,这些建筑原本都是“苏式建筑”的代表,而如今她们都面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尴尬境地。幸好有龙源期刊网关部门及时拿出措施,2008年市政府将景德镇老汽车站这一苏式建筑进行改建(如图1所示),新装修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现已投入使用,成为集中展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如图2所示: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的前身是一座老式汽车站,是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当时正值全国各地仿建苏式建筑,其立面横向是五段式,中间为大拱券,中侧塔楼保留,竖向是三段式的四方攒尖顶塔楼,是当时景德镇的十大代表建筑之一,为地方交通事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景德镇城区框架不断拉大,老汽车站由于不能满足城市布局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停用。而历经50多年风雨,原本是砖木结构的老汽车站已经破败不堪,鉴于这种情况,当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完全拆除,另起炉灶;二是保留主要外观立面,内部结构加固翻新,结合历史内涵赋予新的文化意义。幸运的是有关部门并没有采纳前一种完全破坏建筑的意见,而采纳后一种保护性的措施,使这座饱经风霜的建筑再一次焕发出了建筑的风貌。4、苏式建筑的修建技术原汽车站属于砖木结构,前楼共三层,这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房子是以办公、展示为主。当时使用的是混凝土预制板,地面采用木板,房顶用人字梁搭建,屋面是机制瓦。不仅如此,后面候车室因空间大,人字梁还有拼接。车站里有几根大柱子,也不是混凝土柱,而是砖砌的。电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照明范围,并特别设计了应急电路,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当然在当年的设计中,是不会对喷淋、空调等现代化设计中常见的因素予以考虑的,更不会有消防泵了。外立面的翻新:用真石漆重新喷涂,仿蘑菇石墙砖做勒脚,参考上海著名苏式建筑中苏友好大厦的外立面重新设计了拱圈、花饰等装饰小品,保留了大门前的门廊,用古典金麻花岗岩装饰,大门和齿饰按原样进行翻新,根据平面布置,增加了外立面的窗户,使得内部空间的采光得到了极大改善,候车室的空间近500m2,却只有两扇通往大堂的门,根据现有的消防规范自然是行不通的,于是我们在原候车室的西北东三侧增加了三扇门,解决了消防需要。外立面改变最大的是两处塔楼,我们将其抬高了三米多,使得这两处装饰用的小品突出于其余的建筑立面,从而使得整个建筑的外观具有立体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由于建筑功能的变化,内部空间的大调整不可避免。由于原本是砖木结构(楼板也是木地板,且腐蚀严重),砖柱已不能完全起到承重作用,安全隐患相当大,故此经过和几位结构师和建筑师的研究讨论,将原有的木地板全部拆除,改用钢结构支撑,在钢结构上用现浇混凝土作为楼面板,再在上面根据需要铺设玻化砖和地板;原有的候车室层高,为避免空间浪费,用现浇混凝土新加了一层楼板,再用钢结构支撑,然后在二层进门处设几步台阶,完美解决了该龙源期刊网处与外走道的高差问题,二层南面室外新建了钢结构楼梯,作为紧急逃生用的出口。上下两层各500m2的巨大空间如果分隔为一间间的小办公室将是大空间的浪费,为此我们特意和甲方商量将这两处空间功能作为展厅和陈列室保留下来,专门用来展示景德镇陶瓷工艺的进化过程和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屋面拆除了原有的木梁,改为混凝土楼板及梁。现代设计中节能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将以考量。因此虽然业主要求有中央空调,但考虑到上下近1000㎡的大空间的空调能耗实在太大,我们并没有采纳意见,而是用能耗和经济成本较低的分体式空调和柜机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制冷和制热的问题,也得到了业主的首肯。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设计全部完成。目前已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了,外观基本不变,三层楼带了两个小阁楼,两个阁楼顶按原有的式样新做了琉璃瓦,宝顶用24K金箔装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一层将改建成的一个500㎡的多功能展厅和画室,二层是一个500㎡的展厅和办公室等配套设施,三层是大空间的会议室是院级领导的办公室。最后在甲方的要求下,又设计了围墙、绿化、门房等辅助设施,使得该建筑成为当地一个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标志性政府办公场所。现如今,我们设计公司对该建筑进行一个内外结合的保护性翻新,结构加固,强电弱电、消防、给排水等硬件到位。新建筑命名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成为研究该处最负盛名的产品—陶瓷的艺术中心。5、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整修设计感想严格地来说,真正由前苏联人设计和参与建造的“纯血统”建筑才能叫做苏式建筑,而这样的建筑并不少见,首都北京的“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餐厅”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但也有不少只是仿照前苏联建筑的风格,并没有前苏联人参与设计与建设。目前人们所说的“苏式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只要是符合苏式建筑特征的建筑,都可以算是苏式建筑。景德镇陶瓷研究院也没有例外,见图3所示:对于这座有50年历史以上的建筑,完全修复原样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毕竟其作为汽车站的历史使命已经达成。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就是考虑完全的翻新,但作为一名想为后代子孙保有些许记忆的设计师,至少在外立面轮廓上还是尽量保证其原有样貌的,故此虽然那个琉璃瓦复原难度很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建筑材料匮乏,像钢结构里的H型钢都难觅踪影,不得不以槽钢替代,导致部分区域层高降低)我们还是和施工队反复讨论并寻觅了多家材料商才复原成功,但总算成功保留了这座建筑的最大特色,并在建筑旁立了一块碑,刻上了这座建筑的历史,或许这就是这座历史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体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随着一个时代的过去,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或许是一种必然。但是,如何保存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其实还是有许多可以选择的办法,并非只有推倒重来一条路。龙源期刊网因为,城市文明和市民文化都是需要有载体去传续的。景德镇现存的50年以上的建筑实在越来越少了。如今,随着该城市框架的拉大,车水马龙的瓷都大道、富有瓷都特色的昌南大道、功能齐全的财富大厦、环境优美的紫晶宾馆等高档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具有标志性的“苏式建筑”无法挽回地逐一远去成了历史的背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会彻底从生活中消失。尽管现在对“苏式建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