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共41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版新课程解读三、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对比四、课程内容五、新课标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的体现六、新课标变化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二、课程性质七、学业质量八、实施建议九、这次课程改革主要看点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青少年政治素质和道德教育的更高要求应对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样化的变化,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任务应对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积极介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强化了创新思维的教育二、新课程性质高中新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新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是一门什么课•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基本功能:这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解读比较别国的路:不同的选项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国都专门设置了德育课。在美国设有公民课,而且美国很注意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因此基本上所有国家都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不过不同的国家思想政治课名称不同,世界上有这几种课宗教课:意识形态(信仰)德育课:道德的认识,社会参与(常识)公民课:法律与道德(社会规范与秩序)学科课:经济、政治、哲学、法学(体系)走过的路:名称的故事•小学: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高中:“学科”“常识”“生活”◆课程整合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化,常识化,生活化。每个阶段都烙印着时代的的痕迹。回看(一)旧课程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新课程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1、必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2、选择性必修包括《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新课标的课程体系:三、新教材与老教材的变化(二)依照课程方案的规定: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这种安排,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力求教与考相对接,便教利学,可考可测。(三)学分与选课必修各课程模块应按顺序依次开设,其中模块1(1学分)和模块2(1学分)为一学期,模块3(2学分)与模块4(2学分)各为一学期;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可灵活安排。确定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其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教师应与家长一起,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升学考试要求,指导学生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1、必修课程概况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以“四个自信”为“四维”,以“四个素养”要素为“四梁”。其中,模块1采取历时性方式,讲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3、4依托模块1的讲授,采取共时性方式,讲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课程的总架构,围绕“高举旗帜”的主题:既鲜明地贯彻了“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求,又充分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必修课程模块的交叉与变动(1)、必修课程模块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这一模块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模块,与大学政治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定关联,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的起始课程。(2)模块2为《经济与社会》(1学分),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这一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的第三、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3)模块3:政治与法治(2学分)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二、三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依法治国为新增内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部分内容重合,本模块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4)、模块4:哲学与文化(2学分),主要包括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两部分与旧课标中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基本一致,第三部分与旧课标中文化生活第二章的内容基本一致,本模块使学生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模块1讲基本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模块2讲经济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树立新发展理念为主旨。•模块3讲政治建设: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一为主线,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模块4讲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四大观点为主线,以树立三观为主旨,同时强调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前3个模块是以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为主,那么第四模块则以文化自信为主要目标。3、模块框架分析(二)选择性必修课程1、选修性必修1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四部分内容与旧课标中政治生活第一、四单元的内容基本一致。2、选修性必修2为《法律与生活》,聚焦公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行为,介绍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了解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法律程序;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法治意识,提供日常生活的法律常识。此模块与现在初中教材《道德与法制》相承接3、选修性必修3为《逻辑与思维》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把握遵循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探索世界、认识世界。这是新增内容1、选修课程模块1为《财经与生活》,主要包括货币与市场、收入与支出、投资与理财、企业与就业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与旧课标中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内容基本一致。2、选修课程模块2为《法官与律师》,主要包括法官的职责、审判程序、律师的职责、辩护和代理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内容。3、选修课程模块3为《历史上的哲学家》,主要包括百家争鸣的时代、理学与心学的演变、西方哲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发展四部分内容,此模块为新增内容。(三)选修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设计,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学业负担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第二,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四)、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的变化•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五)、新旧课标对比•1、课程性质中的“变”。•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新增内容)。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旧课标是“初中思想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旧课标是“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总之,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