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19世纪的先驱林乐知:任用华人,鼓励用儒家思想解释基督教思想,提倡华语等。山东三杰:倪维思、狄考文、郭显德要使基督教在中国扎根,最主要的是必须及早实行自立自养自传。陈梦南1873年组织了“粤东广肇华人宣道会”。山西的席胜魔于1881年开创了与任何差会无关的福音堂。20世纪初的自立运动义和团作为一个关键的事件:庚子之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复杂的民族感情长期遭受压抑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主要是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积怨日深,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处于危机之中。对中国统治者来说,义和团运动可能是最后的反击。义和团引起了全世界对中国未来的关注,也空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凡是义和团最活跃的地方,宣教事业的损失也最大。教会的联合中国基督教长老会中华圣公会中华浸礼会中华信义会一个统一的中国教会?中华续行委办会1910年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穆德作为合一运动的领袖1913年中国第四次传教大会(上海)中华续行委办会成立中国基督徒会1902年,高凤池、王亨通、邬廷生、谢洪赍、宋耀如、龚伯瑛、俞国桢等13名基督徒,发起成立中国基督徒会。提出以“爱国爱人之心,联络中国基督徒合为一群,提倡中国信徒宜在本国传道”。1903年,创办《基督徒报》(后改为《中国基督徒报》)在香港、北京、天津、宁波、徐州、长沙、太原等地设立支会。中国耶稣教自立会1906年,俞国桢在上海成立。1910年,在上海成立总会。“收回教权,离外人而独立,宁受屈于同胞,不借威于异族”。1911年,创办《圣报》“鼓吹自立,调和民教,激起爱家爱国爱人之思想”。1919年,在上海江湾建立了自立会全国总会永志堂。192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全国会所189处,会员达1万余人。俞国桢任职的上海闸北堂其他自立教会山东中华基督教会(1908?)天津中华基督教会(1910)北京中华基督教会(1912)华北基督教联合会(1916)中华基督教会联会(1918)闽南中华基督教会(1919)广东中华基督教会(1919)中华基督教协进会1922年5月2-11日,中国基督教在上海南京路市政厅召开全国大会,会议总的主题为“中国教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教会本色化的宣言。通过了《教会宣言》和《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宪章》成立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余日章当选为主席,诚静怡为事务委员长。宗旨:(一)要使全国教会与教会内各种机关有统一共济合作精神;(二)要使中国教会成为本色的。性质:协进会虽是代表全国教会,却没有独断独行的权柄,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关,它以全国各教会各机关为生命。它的用意是要造成一个共济合作的团体,所以它做事必先求得大家的承认,这种性质就可以名它为顾问的性质。任务:1、培植和表扬中国教会的合作精神;2、注意研究中国教会的自立、自治、自传的进步,设法使得教会早日合乎华民的性质和环境,尽早实现完全自立;(3)用全国眼光研究中国教会种种的需要,计划如何使中国教会得福音的化导;(4)提倡化除各教会领袖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新生彼此信托。1923年,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成立本色化委员会。宗旨:1、研究我国基督教会如何成就上帝所予之使命方能最有益处且最有效力;2、注意报告关于我国教会改良上试验与发展之事业;3、向西教士及其他人士解释我国基督徒之愿望。任务:1、研究中国文化中具有永久价值之各种要素;2、调查我国各种宗教团体之近代运动;3、考察“非宗教”及“非基督教”运动;4、研究国内独立教会之情况;5、研究西宣教会对于我国教会之关系;6、研究我国基督教会中种种习惯。中华基督教会192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与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不同,中华基督教会是一个真正的教会联盟,涉及教义和组织的具体事务。基本信条:(1)信仰基督耶稣为赎罪之救主,为教会之基础;以基督之国,普建于世为目的.(2)接纳新旧约圣经为上帝之言,由灵感而成,为吾人信仰及本分无上之准则。(3)承认使徒信经堪以表示正宗教会共信之要道。与外国教会的关系:声称独立自主的教会,不与任何海外教会联盟;外国传教士可以同中国信徒在同等条件下加入该组织;成员教会不需要断绝与外国差会的所有联系。主要成员教会:加拿大合一教会、加拿大合一教会女宣道会、加拿大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女宣道会、美国公理会、美国南长老会、复初会、美国北长老会、归正教会、同寅会、伦敦会、英浸信会、英长老会、爱尔兰长老会、苏格兰长老会、纽西兰长老会、澳洲长老会。诚静怡当选为第一任会长。诚静怡:本色运动的领袖简介:(1881~1939),满族,北京人。1900年毕业于天津养正书院。1903年去伦敦,从事圣经翻译工作,后入苏格兰神学院攻读回国后,在教会传道,并被按立为牧师。1910年去英国爱丁堡出席第一届世界宣教大会1914年任中华续行委办会(在中国推行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决定事项之机构)干事。1916年袁世凯称帝,拟尊孔教为国教,他力加反对,发起信教自由运动。1922年去纽约协和神学院进修。1924年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在任期内推行“中华归主”等运动。1927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立,被推为会长。1928和1938年曾先后出席在耶路撒冷和印度马德拉斯召开的第二届和第三届国际宣教大会。诚静怡:本色教会的思想中国教会的六个特征:(1)中国教会不是一个外国教会;(2)中国的教会不是分裂的教会;(3)中国教会不是一个民族教会;(4)中国教会一定不能是无知的教会;(5)中国教会不应是依赖的教会;(6)中国教会不能是半途而废的教会。教会能使自己适应中国人的能力,而且中国人能自由、完全地表达和决定它的工作。基督教总是要去适应它周围的环境。耶稣的基本信条适合于所有人类;但形式、方法,思考的模式,做事的方式是可以根据不同族群、不同时代和地方加以适应的,因此,中国的基督教成为中国基督教,也就是能适应中国人生活的基督教。吾人提倡本色教会,至少包含以下二义:(一)如何使基督教在东方适合东方人之需要?如何使基督教事业,融洽东方之习俗环境历史思想,与其深入人心中不可破之数千年结晶文化?(二)教会一切事工,应由中国信徒负责,百年来基督教在华工作,皆由西教师担任,无论经济治事思想率惟西友之马首是瞻,因而养成中国之偏枯教会。……是故此后中国教会对于西洋文化之种种优势,虚怀采纳,不容忽略,独以其系出于自动的采纳,则不虞其不渐次而化为本色,“洋教”之号,庶其免焉。实现本色教会的途径:教育:不仅是教育中国人,也包括传教士,他们需要改造思想、修改以往的方法。差会必须放手让中国教会自由管理自己的事务。研究:研究中国文化中具有永久价值之各种要素;调查各种宗教团体之近代运动;调查非基督教运动以及对我国全体国民的影响、主要理由等;研究国内独立教会之状况;研究差会与中国教会之关系;研究教会的礼俗等。试验:试验比研究更重要。本色基督教与本色教会:前者指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适应和调适;后者指教会在人事、组织、礼仪上的自主。“教会不应该把自己与政党政治混为一体,政教分离应是每位中国基督徒熟悉的话语。但当它遇到国家正义问题时,教会确有责任去实行,它不可能忽视它”。“个体的基督徒可以对政治有兴趣,但教会必须远离政治”。基督教组织:生命社证道团:1919年。机关刊物:《生命》1925年,正式更名为“生命社”。1926年,《生命》与《真理》杂志合并,改称为《真理与生命》。主要成员:赵紫宸、诚静怡、刘廷芳、徐宝谦、吴耀宗、吴雷川、余日章等。宗旨:为彰显基督教的真理和力量。格言:国际的、跨宗派的、非党派的。任务:讨论宗教教育的问题;研究圣经和神学;调查社会和教会问题;倡导一个基督教的“复兴运动”。基督教组织:文社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促进社(1924),后改为中华基督教文社(1926)。机关刊物:《文社月刊》(主编:王治心)宗旨:以一种中国化的方式来介绍基督教文化。赵紫宸为主席,沈嗣庄为总干事。其他重要成员:诚静怡、余日章、刘廷芳、王正廷、晏阳初、乐灵生(FrankRawlinson)、司徒雷登,HenryT.Hodgkin.批评:外国传教士的过度控制;作者的修养不够;出版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改革:自主权规定教会学校的课程一个审查文字出版的总机构基督教读书俱乐部精神:公开讨论和批评——192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出版机构。本土教会:真耶稣教会创始人:魏保罗,1917年。早期领袖:魏以撒、张灵生、张巴拿巴、高大龄等。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山西等地的发展。1926年,在南京成立总部,后迁往上海。机关报:《圣灵报》1948年,《真耶稣教会卅年纪念专刊》报导,会所达1000多,信徒8万多。1949年后,走向海外,发展为一个全球教会。五大教义及仪式1、洗礼。洗礼除了象征与耶稣同死、同葬、同复活等意义外,也含有赦罪、重生、成圣与得救的实质功效。由于教会提倡“一神观”,故只奉耶稣的名为信徒施洗。在受洗时,主张信徒以面朝下的低头方式全身浸入水中。2、洗脚礼。圣职人员要奉主耶稣的名为信徒施行洗脚礼。洗脚礼是对主的爱与谦卑服事的表现,从而“与主有分”。3、圣餐礼。每年举行次数不限,信徒共同领受未经发酵的面饼,以及葡萄汁,以纪念耶稣的死。4、安息日。安息日即星期六。但不是依照犹太人的范畴严守安息日,而是单纯在安息日聚会做礼拜,因为安息日是神在万物造成之时设立、赐福的日子。5、圣灵。真正的教会必须得着圣灵的浸。教会认为神所应许的圣灵分两次赐下:第一次在使徒时代的圣灵称为“秋雨”(或“早雨”);第二次则在末世主再临前赐下,称为“春雨”(或“晚雨”)。圣灵是神的灵,受了圣灵的信徒就有神的生命在里面,受了圣灵的信徒祷告时,会说灵言,舌头会不由自主的跳动卷动,也就是圣经使徒行传当中一再提到的方言。本土教会:耶稣家庭1921年,由敬奠赢创立于山东泰安马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基督教乌托邦运动。陶飞亚:《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耶稣家庭(1921-1950)》,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生活模式耶稣家庭仿照使徒行传第二章中记载的初期教会的做法,实行凡物公用,取消私有财产,凡参加耶稣家庭的信徒必须变卖一切,“撇下”家庭、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把所有的财产、知识甚至人身全部都献给大家庭。凡捐献的土地必须写成卖契,知识分子的文凭也要烧毁。然后一起参加生产劳动,过男耕女织的集体生活。耶稣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实行彻底的平均主义,吃同样的食物,奉献的衣服都交在针线房里,加上针线房用齐东小家送来的布制作的新衣,然后平均分配,夏秋两身短装,一身长装,冬春两长一短,新旧衣服都在内,圣诞节换新衣,结婚时穿新衣。但保证人人有衣穿有被盖。信徒一律按照性别不同住在陆续兴建的砖瓦结构集体宿舍,睡同样的大炕,10多个人睡一排大炕。但家庭的房子都比较结实,玻璃门窗,超过了一般农居的水平。婚姻模式在耶稣家庭中,不仅取消私有财产,而且取消世俗的家庭,原有的小家庭均被拆散,按性别和年龄分别住集体宿舍,因此已婚夫妇都分住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部门劳动和生活。由于房屋紧缺,还需要由家长安排夫妇同居的日子。40岁以上的夫妻放弃同房权利。耶稣家庭中,强调宗教的兄弟姐妹之爱(灵统),不强调世俗的夫妻父母子女之爱(血统)。平时在家中夫妇见面不能有亲密的表示。孩子从小到大,除了在规定的母亲哺乳时期外,都是在集体的照管下从婴儿室、幼稚班到道学班中成长。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没有如一般家庭那样的亲密亲情交流。因此,普通人一生所忧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结婚育子、侍奉父母等问题,家庭成员全都不需要操心。宗教活动耶稣家庭的宗教活动相当频密,平时信徒每天用来祷告的时间大约为5个小时,星期天约8小时,每年两次的大聚会时约9小时。成员每天清晨冬季五点钟、夏季四点钟起床到礼拜堂去个人“晨更”,跪下开口大声哭喊祷告;大约一个小时后(天亮),开始作见证,各人报告自己所见的“异象”、“异梦”,然后开始集体的晨更祷告,同时开口,大声祷告,到相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