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控制理论第一节控制的概念第二节管理控制的过程第三节控制的方法第四节网络图法2第一节控制的概念控制的概念及其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要求和条件控制的分类3一、控制的概念及其必要性1、控制的概念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要全面理解控制职能的含义,需要把控制与计划职能联系起来。4一、控制的概念及其必要性2、控制的必要性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变革的存在管理权利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5二、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基本原理:1.系统是要素的集合,需要整体协同2.确定控制标准并适时改变3.通过系统的调节纠正偏差6三、控制的要求和条件1、控制的要求(1)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7三、控制的要求和条件(2)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要注意: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8三、控制的要求和条件(续)(3)客观控制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9三、控制的要求和条件(续)(4)弹性控制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在企业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探险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一般来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10三、控制的要求和条件(续)2、控制的条件科学可行的计划有效的控制机构灵敏的反馈机制11四、控制的分类1、按时间分:事前控制:如计划、可行性分析、检测等。现场控制:即过程控制、现场控制、实时控制。如进度控制、生产报表、现场督导等。事后控制:如成品抽检,考评总结等。12四、控制的分类(续)2、按性质分:预防性控制:如规章制度、上岗培训等。纠正性控制:如审计活动、检查站问题:反走私活动?13四、控制的分类(续)3、按信息特点:反馈控制:以过去情况的反馈信息中发现问题指导未来、如市场信息。前馈控制:通过分析、预测发现问题,在未发生前采取措施,如市场预测,调整产量,与事前控制的区别是:针对问题,而非仅仅针对目标。。14四、控制的分类(续)4、按控制方式:集中控制:建立控制中心,统一分析、处理、控制。如中央调度室、总控制室等。分散控制:反馈环节少,反应快、效率高,但难协调。分层控制: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结合。15第二节管理控制的过程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16一、制定控制标准1、控制标准的基本特性要求:(1)简明性。即对标准的量值、单位、可允许的偏差范围要有明确说明,对标准的表述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把握。17一、制定控制标准(2)适用性。建立的标准要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对每一项工作的衡量都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幅度和具体的衡量内容与要求,以便能准确地反映组织活动的状态。(3)一致性。建立的标准应尽可能地体现协调一致、公平合理的原则。18一、制定控制标准(续)(4)可行性。即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使绝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5)可操作性。即标准要便于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衡量、比较、考核和评价;要使控制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当出现偏差时,能找到相应的责任单位。19一、制定控制标准(续)(6)相对稳定性。即所建立的标准既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特殊情况能够例外处理。(7)前瞻性。即建立的标准既要符合现时的需要,又要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20一、制定控制标准(续)2、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1)确立控制对象。为了确保管理控制取得预期的成效,管理者在选择控制对象时就必须对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然后从中选择出重点的要素作为控制对象。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资源投入、活动过程。21一、制定控制标准(续)(2)选择关键控制点。一般应统筹考虑如下三方面因素:a)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它们当然是管理者应该予以关注的领域;b)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c)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因为关键控制点数量的选择应足以使管理者对组织总体状况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22一、制定控制标准(续)(3)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就是可以用数字量化的标准。主要分为实物标准(如产品数量、废品数量)、价值标准(如单位产品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时间标准(如工时定额、交货期)。定性标准,就是难以定量的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23一、制定控制标准(续)制定控制标准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统计计算法。也即根据企业的历史数字或者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企业经营各方面工作的标准。(2)经验估计法。我们把适用经验估计法建立的标准,称为经验标准。(3)工程方法。使用工程方法建立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24二、衡量实际工作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1)衡量的项目。管理者应该针对决定实际工作成效好坏的重要特征进行衡量。(2)衡量的方法:一是来自观察,二是利用报表和报告,三是抽样调查。(3)衡量的频度。也即衡量实绩的次数或频率。(4)衡量的主体。25二、衡量实际工作(续)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1)信息的及时性。首先,对信息的搜集要及时;其次,信息的加工、检索和传递工作也要及时。(2)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来源于准确,包括准确的收集信息、完整的传递信息等各个环节。(3)信息的适用性。26二、衡量实际工作(续)3、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对标准执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27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有效控制的原则:28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续)(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4)控制过程影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29第三节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比例分析审计控制30一、预算控制收支预算:营业预算,以货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计划。实物量预算:非货币预算——工时、机时、场地面积、产量、材料量。投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即特定时间内固定资金运用情况。31一、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自由使用的现金预算。总预算:包括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损益表。资产负债表预测资产、负债和净值,表达企业的财产情况;资产损益表预计收入、支出及利润,表达企业的经营状况。32二、比例分析财务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衡量偿债能力)(反映偿还债务本金的能力)33二、比例分析(续)盈利比率销售净利润=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总资产净利润=净利润总资产平均额(反映获利能力)34二、比例分析(续)经营比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年平均存货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反映销售能力、存货能力)35三、审计控制1、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36三、审计控制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进行的。3、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方法。37第四节网络图法创立原理方法步骤实例38一、创立甘特图:20世纪初甘特所创,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只能表示差距,但无法表明原因。50年代后期是PERT(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最初,由美国海军武器规划局特别规划室提出。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沃克(Walker)和兰德公司的小凯利(Kelley),共同研制也关键战线法CPM(CriticalPathMethod)最初用于杜邦化学工厂的计划和筹建,使用期缩短2个月,后用于维修工作,使大修停工时间由125小时缩短为78小时。39二、原理1、原理运用网络图形式表示一项计划中各种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求得工期、资源、成本的优化方案;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与控制,保证预定目标实现。40例如:某家庭9点开始工作,洗衣3小时,烧饭1小时,吃饭半小时,要求11:30结束以便赴宴,应如何安排:方案1:方案2:方案3:1A1A313B0.5A1A311A21B1C1211223334445A3B1C0.541三、方法步骤1、由箭线、结点、虚箭线和路线组成网络图。其中:箭线代表一项活动过程;结点表示两项工序的连结,不占资源、不占时间,第一个结点表始点,最后一个表绺,统一编号;虚箭线表示作业时间为零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工序,只表明逻辑关系,将两个结点间的多项作业分开,不占时间和资源;路线即图中各条连接通道,其中作业时间之和最大的路线儿为关键路线。42三、方法步骤(续)2、列表:紧前活动表示当这些活动完工之后,紧接其后的工作才能开始。3、绘图4、网络时间计算:作用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46ambT作业时间:计算公式:(a、b分别表乐观、悲观时间)最早开始时间:()(1)1maxiiImiESEST最早结束时间:EF(I,j)=ES(I,j)+T(u,j)()(,)()(,)minminjujkjkjjKLFLSLFT利用上式可计算最迟结束时间、方法程序与计算最早开始时间相反,从终点开始,自右至左,得到总工期。前一项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即为后一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即:EF(I,j)=ES(u,j+1)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结束时间减作业时间即:LS(I,j)=LF(I,j)-T(I,j)结点j的最迟结束时间公式:45三、方法步骤(续)5、计算总时差:TF(i,j)=LS(I,j)-ES(I,j)=LF(I,j)-EF(I,j)6、确定关键路线:即总时差为零,而无机动时间的作业为关键作业,由关键作业(工序)连接的路线即为关键路线,是费时最长的路线。四、例题作业代号ABCDEFGH紧前活动AABCCDEFG作业时间(天)426844104作业序号作业编号作业时间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最迟开始最迟结束总时差作业代号12345678①→②①→③②→④②→⑤③→⑤④→⑥⑤→⑥⑥→⑦426844104004421012224210126142226066481812224812121222222606206800ABCDEFGH4466mT1、列表:47四、例题(续)2、画图:3、计算:结点最早开始时间:等于(上结点最早开始时间+作业时间)之最大者。最迟开始时间(逆算):等于(该工序最迟结束时间的作业时间)之最小者。4、关键工序:时差为0者为关键工序5、关键路线:关键工序通道6、总工期:关键工序作业时间之和48案例分析:邯钢的成本控制模式(书P495)讨论题:1、邯钢实现的成本控制是预算控制还是战略控制?依据是什么?2、邯钢在实行成本控制中采取了哪些控制技术?